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地理 >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

  必修三的地理是高中地理新知识的收尾阶段,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课堂资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

  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⑵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图2.17)。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思考

  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点拨: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⑶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

  ①现状:

  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②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 两极冰川融化 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CO2含量增加

  点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点拨: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思考

  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⑴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⑵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

  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⑶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思考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点拨: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点拨: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

  点拨: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直接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 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

  2.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而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

  3.亚马孙地区人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思考

  1.阅读上图,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点拨:争论的实质: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幺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点拨:可以发散讨论。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

  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思考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 沙漠”,这是为什么?

  点拨:从热带雨林的环境的脆弱性方面回答。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

  点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活动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点拨:至少15年。

  (2)阅读图2.23,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24,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拨: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板书设计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⑵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世界森林现状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

  第二课时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⑵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⑶开发的背景:

  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

  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

  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

  ⑴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

  本区开发较晚。周围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落后,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集中在狭窄的大西洋沿岸地带。亚马孙地区则因丛林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当地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生。且因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

  随着人口急增,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大规模建造公路,加快对西部疆土开发;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把首都从沿诲迁往内陆高原。

  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⑴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延伸到秘鲁边境。全长达5 500多千米(包括支线总长超过20 000千米)。

  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

  思考

  评价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你认为雨林公路该不该修?

  点拨:对于修建雨林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问题。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响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到修与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⑵移民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

  读图说明从图2.28中可以看到,地处巴西西部的郎多尼亚地区,自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间,人口由10万增长到100万,毁林面积也由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180多万平方千米,占雨林总面积的7.5%。进而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

  ⑶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①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②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的做法—度盛行。

  所产的牛肉主要销往北美和欧洲。这些牧场的规模达数万公顷,经营3~5年以后终因地力下降而被废弃。这些大块土地被废弃,便很难再恢复森林植被,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活动

  讨论交流:如果你是下列人士,你将作何种选择?

  本活动应充分让学生展开讨论,或可进行角色扮演,或采取辩论赛的形式展开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2.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

  虽然有迹象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毁林速度有减缓的趋势,但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0~2000年南美洲共损失热带雨林面积32万多平方千米。在过去的30年间,巴西境内约15%的雨林被毁,面积相当一个法国。

  3.开发与保护?

  ⑴三种方案

  ①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②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

  ③最佳方案:

  在开发的同时又能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思考

  1.雨林的前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点拨:受开发和保护的措施影响

  2.你对雨林的前途持何神态度?为什么?

  点拨:本题是开放的,可以展开讨论。

  ⑵保护亚马孙雨林

  ①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订并实施了—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

  具体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②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是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对于巴西等地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活动

  活动建议: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一直作为一个两难问题困扰着决策者们。这三个议题的提出,为决策者们提供了思考的途径,其实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呼声。活动中,可以让同学们任意选一个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评述、整理、发挥,然后进行交流,达成共识。或以板报的形式进行。

  板书设计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⑵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

  ⑶开发的背景:

  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

  ⑴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影响不大。

  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

  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⑴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⑵移民亚马孙平原

  ⑶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2.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

  3.开发与保护?

  ⑴三种方案

  ①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②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

  ③最佳方案:

  ⑵保护亚马孙雨林

  具体措施: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能源资源的开发

  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地理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六、学法

  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八、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用2课时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

  (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一、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 (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① 分布广② 煤种全③ 质量优④ 开采易

  3. (在指导学生阅读图3.1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与之参照,这样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对于图3.2,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和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教师:说到能源结构,我觉得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大家认真阅读一下教材47-48页的“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触动最大?(课堂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发言)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作点评。要特别注意,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是为何广东会闹“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9页活动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正因为它们各有利弊,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

  学生阅读教材50页资料,有条件的播放有关“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的影视片。

  [课堂小结]

  [学生形成性练习]

  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2.没有从山西经过的铁路线是( )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太焦线 D.同蒲线

  3.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 )

  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

  B.大同煤矿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C.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答案:1.C 2.C 3.B

  第二课时

  (引入)教师:“正如我们上节课讨论的那样,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运出的,也有建设坑口电站向外输电的,所以对煤炭是综合利用的,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引出本节课)[展示课件]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请同学们读图3.7。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间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加工工业1985~1995年间比重下降,到2000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说明山西省虽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还是限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山西省只是一个能源大省,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山西省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资料)《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的山西经济》(山西日报1999年11月25日)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背后隐藏的“官煤勾结”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新闻报道,教师在课前应该专门搜集一些,或者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建立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2.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其中,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山西本身就缺水,在采煤和使用煤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又不可避免的造成黄河下游缺水更加严重。

  学生阅读54页“山西安太堡煤矿生态环境建设”,有条件的播放有关影视片。

  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

  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山西省目前已经摸索出来的部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探讨,其他地区还有哪些成功做法可以在这里实施。

  [教师小结]

  [学生形成性练习]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4.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3)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答案:1.C2.C3.B4.(1)万家寨(2)D(3)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课后反思]

  教学预测和教学反馈

  1.教学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环境保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教学反馈:基本达到预测的效果,根据板书归纳内容,强调其他自然资源和煤炭资源利用相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析学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能源开发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3.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讨论也积极热烈,有些学生甚至争辩得相当激烈,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一个是明显感到课时紧;第二个是班级人数多,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第三个是当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如“矿难频发”,“官煤勾结”等,个别学生的观点有些过激,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流域

  1.几个基本概念

  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②整体性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图3.15)。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⑵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思考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点拨: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点拨: 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虑。

  ⑶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图3.17)。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思考

  田纳西河水量的变化对航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

  点拨: 在径流量小的季节影响航运的顺利进行。第二问从修建水库和大坝等方面进行调整河流的径流量。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

  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1.土地退化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棉花是一种对地力消耗较大的作物,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带衰落。

  2.植被破坏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3.环境污染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活动

  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不断增加。根据图3.18,总结灌溉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点拨:图3.18给我们的信息是:生态系统是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诸多因素的改变。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自然环境加以改变,最终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图中,农业需要灌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灌溉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因素的变化,最终造成了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种种灾难:牲畜质量下降、鱼类减少、土地盐碱化。其实,这幅关系图还远未把许多影响表示出来。比如,湿地的减少,会造成鸟类减少;鸟类减少,会造成虫灾增多;人类如使用杀虫剂则又会加剧环境的污染……

  2.图3.19为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我们从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点拨:从图中可以分析出:由于降水量多的东部和东南部水库众多,拦截了大量河水;该区分布的大片灌溉区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径流。这样,汇入干流的流量大量减少;加上部分干流流经干旱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上游来水减少,必定导致河水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极度干旱时,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掌握不清。导致引用过多的河水灌溉,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

  1.几个基本概念

  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②整体性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⑵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⑶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土地退化

  2.植被破坏

  3.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的开发的核心

  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即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2.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⑴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的机构。

  ⑵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图3.20)。

  ⑶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3.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坝的作用

  ⑴防洪

  在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1933年以后,全流域再未发生洪灾,平均每年防洪减灾效益约2亿美元。

  思考

  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

  点拨: 由于河流水量很不稳定,导致径流量小的季节无法通航,而修建大坝以后可以调节水流,增加径流量小的季节的水量,利于通航。

  ⑵航运

  水坝修建后,河流水位保持平稳,诺克斯维尔以下均可通航。目前,田纳西河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通过水运可达美国22个州。每年田纳西河水运的通航效益比陆路节省约4亿美元(图3.23)。

  ⑶发电

  建成了30座水电站,同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阅读

  通过材料的阅读了解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⑷提高水质

  提高水质而采取的措施:如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⑸旅游

  建立了一大批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宿营地和俱乐部,以及规模宏大的教育中心。目前,该流域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旅游业收入成为流域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⑹土地利用

  ①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

  ③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④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阅读

  说明:伏尔加河的案例可以作为另一种流域开发利用的模式,进行对照分析。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航运条件很好,但平原地区难以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导致水量难以得到调节,水旱灾害频发。

  伏尔加河的综合利用。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欧洲第一大河,位于俄罗斯境内,多流经平原地区,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 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

  2.流域的综合开发

  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通过开通运河、清理水道、建设河港等工程措施,沟通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实现了“五海通航”。

  通过对全水系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渔业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带动了全流域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

  3.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

  ⑴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

  ⑵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⑶沿岸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污染严重。

  活动

  目前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主要包括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六个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只有建立和保持这六个方面的合理关系,才能保持流域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协调(图3.28)。

  1.根据图3.29,说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会导致其他五个方面的哪些变化。

  点拨:根据图3.28和图3.29,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要增加开垦荒地、发展畜牧业、增加旅游设施,为造纸厂采集更多的原料……。这些措施,有可能会使

  (1)旅游在更短期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分析会导致旅游业萎缩;

  (2)由于农畜业用地的增加,会增加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量,从而导致水质下降;

  (3)由于农牧业加强,用水量也有所增加,对枯水期的发电用水会有减少;

  (4)由于与(3)同样的理由,枯水期水位下降,航运条件变差;

  (5)由于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会加重水土流失现象,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小气候恶化、洪涝灾害增多,加重防洪负担。

  2.在土地利用之外,另选一个方面,分析受它变化(提高或降低)的影响,其他五个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将你的研究成果用图表示出来。

  点拨:如果我们选择河水水质下降,由此可能引起其他因素产生以下变化:

  (1)河水水质变坏会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比如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的种植和畜牧业等,凡是用河水灌溉或引用的,都将受到影响。

  (2)河水水质下降,将会使旅游人数减少。

  (3)如果水质变差是由于“富营养化”的话,会引起水生植物滋生,繁生的水生植物顺流而下就可能堵塞水轮机,影响发电。甚至使溢洪道排洪不畅而影响防洪效果。

  (4)短期内不会对航运带来麻烦,但旅游人数减少,也会影响航运的经济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的开发的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3.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坝的作用

  ⑴防洪 :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⑵航运 ⑶发电 :水电、火电、核电

  ⑷提高水质:如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⑸旅游

  ⑹土地利用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

  ③有效控制水土流失④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五、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流域的综合开发

  3.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

139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