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教案(2)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教案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读10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自由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⑵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自主识字。
⑶通过朗读和实验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⑷通过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
3、情感与态度:
⑴感受动手做做看的乐趣,认识动手做做的意义。
⑵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做实验的用具。
【课时安排】
共两节课,上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生答)。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平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有时,还必须动手做做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儿歌创造情境,导入课文,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阅读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自由读,要求:
⑴圈出不认识的字。
⑵标出自然段。
2、识记生字:
⑴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拼音。
⑵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比如: 朗:可联系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组词,如:朗读。
志:士+心。或编字谜。
漫:换偏旁:慢──漫。
鳞:为什么会是鱼字旁。
伊、琳、娜:是形声字。或做加法识记。
哎: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骗:马+扁。
⑶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⑷变魔术: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出没有拼音的字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再问学生少了拼音朋友,还认识这些字吗?紧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字。
⑸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课生字时,我注重去启发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另外,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将生字送入课文中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三、默读全文,小组讨论问题
1、贴出伊琳娜生气、高兴的头像,问学生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高兴?
2、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答案。
3、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默课,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与交流的广阔空间,便于发挥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四、解决问题,深入了解课文
1、点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相机点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1、4、5段。
⑴第一段:
①哪段写了朗志万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齐读第一段。
③理解“漫”的意思。
④板书:
↓
朗志万→→ 水杯图
⑤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指导书写“朗”“志”二字。然后让学生练写。
⑵第五段:
①哪段写了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②男生读第5段。
③试验结果怎样?
④应怎样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⑤真的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吗?让我们也做一下实验吧!(师拿出一杯满水,让学生把金鱼放入杯中,学生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小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松弛一下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⑥自己动手做了后,再来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惊讶、奇怪、吃惊的语气)[板书:贴金鱼放入水杯,水漫出来了图]
⑶第四段:
①伊琳娜小朋友是不是一回家就动手做了?她是在谁的鼓励下动手做的?
②女生读第4段,理解妈妈说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光”是什么意思,应怎样读妈妈说的话。(指导读出鼓励的语气)
3、点学生回答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⑴理解朗志万说的话。
⑵伊琳娜生气时对朗志万说了一句什么话?应该怎么读?
⑶指导分角色读6~7段(伊琳娜的话读出生气的语气,朗志万的话读出鼓励、高兴的语气。)
⑷课内拓展: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伊琳娜,把老师当成朗志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分析重点词语时,多次指导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例“光、哄、骗”等。
五、再次有感情朗读,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1、老师牵引学生分角色读文中的对话,用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形。
2、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视时间相机而行,可老师参与其中,老师读一段,学生轮流读其他段落。)
设计意图:在本次的教学中,除指导重点词、句、段的朗读外。我还注重课文全文的朗读,由自由读→全班齐读→默读思考→分角色读→老师和学生轮读,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课文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人文境界等感染学生,并在读的形式上避免单一,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
六、课外延伸:
1、动手做做看:
⑴把一块海绵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吗?
⑵一个10斤重的铁球,一个5斤重的铁球,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抛下,谁先落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外,自己去切身体会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2、快乐阅读《小马过河》。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本篇课文类似的注重实践的文章《小马过河》,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