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三个儿子课堂实录(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三个儿子课堂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三个儿子》课堂练习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查字典)
1、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
___( )( )___( )( )___( )( )
___( )( )___( )( )___( )( )
___( )( )___( )( )___( )( )
___( )( )___( )( )___( )( )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理解课题,三个儿子是怎样的儿子?
2、这课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4、反复读,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
1、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
3、学说句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结果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简要概括段意。
2、抓住重点,品词品句。(读、讲)
3、赏析本课好在哪里。(议)
4、积累美词佳句。
美词:_________
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顾总结提升。
1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2体会到了什么?
六、读写结合。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赶紧写下来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三个儿子》教学建议
1、本课要认识哪些字?
答案:既嗓拎桶晃甸
策略: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读,同桌读,齐读,领读等方式认识熟记生字;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本课生字不多,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可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如:(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最后组词巩固读音。
2、本课要写哪些字?
答案:拎桶停聪胳膊甸晃荡
策略:先指名读,读准字音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个字写时容易错,提醒大家;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写,重点指导词语的书写。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最后生字组词(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3、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孩子的?
答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策略:此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主了解三个妈妈说的话,并读出感情体会其中的感情。
4、老爷爷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答案:老爷爷的话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三个儿子的表现说的。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自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所以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策略:此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重点体会老爷爷说的话,从而感受到老爷爷说的话的内在含义。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觉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
答案: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捶捶背,倒杯水,让爸妈笑开颜,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策略:此问题在学生学完课文后通过想象完成。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