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中,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这不仅是使用教材方式的改变,更是对“教材在教学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的重新思考。这种变化,既要求对教材进行开发,也给教师开发教材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笔者很幸运地参加了市第一批新课程实验,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任何新事物都有其值得商榷的地方,试论人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几处选取内容的失误。
一、论“鹿弟弟”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四个角色: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故事的内容是小鹿在美好的春天栽了一丛玫瑰,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接着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又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故事蕴涵着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感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选择并没有起到衬托的作用。小鹿没看到玫瑰花开是因为跌伤了脚,那鹿弟弟呢?更多的孩子会怀疑鹿弟弟的真诚和善良,从文中的“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和“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可以体会小鹿和鹿弟弟很爱玫瑰,渴望见到玫瑰开花。既然如此,学生会问“鹿弟弟又没有跌伤脚,他为什么不告诉小鹿哥哥玫瑰开花的消息,让小鹿哥哥高兴呢?”显然,“鹿弟弟”在这里是画蛇添足了。或许有的孩子会天真地说:“鹿弟弟一直陪伴在小鹿哥哥的身边,没有走出家门,没看到花开。”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样的说法很难自圆其说。何况小鹿没看到玫瑰开花惋惜的心情,让第三者“鹿弟弟”说出来给孩子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有些“曲线救国、舍近求远”的味道,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假如没有“鹿弟弟”这个角色,一点都不会使文章失去原有的意蕴。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到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疑点,但怀着侥幸心理去上了课,果真学生在课堂上提了以上问题,让自己尴尬无比,看来,我们的教材还要多从孩子的眼睛出发,多考虑孩子的观点,才能更完美!
二、反思“马玲是回族”
《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教材例举了3句话理解“回”的不同意思。其中第二句为“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毋容置疑这是一句病句,主语“马玲”“陈琳”是“人”,宾语“回族”“满族”是“民族的一种”,怎能相提并论?很显然,这句话的宾语成分指代不明。教材中出现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实属不该。在教学此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让学生找找句子有没有不妥之处。他们起先很是疑惑,书本上的句子怎么会有错呢?我联系课文《动手做做看》中朗志万的话“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引导学生“书上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让他们读了好几遍这句子,终于有一学生大胆站起来说出了句子的毛病所在,其余学生也是恍然大悟。我趁热打铁。问:“既然这句话是错的,你来改一改句子好吗?老师可以把你们的意见转交给编书的老师。”顿时,教室里小手如林,“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人,陈琳是满族人。”这样的结果让学生欣喜不已……最后我设计了“口语交际”——假如我就是编书的老师,你会怎样向他提出这个意见?课堂掀起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高潮!
教材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课程改革是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搞好的大事业,今天的“挑刺”就是为了明日的“成熟”和“完美”。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2
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进而启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故事的深层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一人种花,飘香万家”的道理。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自能读书。在轻松愉快地阅读实践中,读文、识字、理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读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维互动,主动发展。让学生分组探究,提出要求。
对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组,共同探究解决,在学生分组讨论时不要流于形式,要提出具体要求:
1、要求每位学生都发言。
2、对于疑难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解决,对不同的意见可争执,可辨析,最终达到统一。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好记录,搞好小组汇报。
体会感悟,扮演角色,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这是一篇能够充分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要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表演,在扮演角色时一定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通过表演来感悟出文章内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⑴要创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从中感悟出“惋惜”一词的含义。
⑵表演出小鹿听了黄莺和微风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从中体会小鹿心情变化的特点。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创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从憧憬到失望,从惋惜到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探究出“玫瑰没有白栽”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黄莺、微风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表演者要带有赞美的语气,表演出来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幸福和快乐的愉悦心情。通过扮演角色的朗读、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课文内容就会自然而然体会到“一人栽花,飘香万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种玫瑰虽没看到花开而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当别人有了幸福和快乐,自己也深感高兴”这一文章的含意,进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了本文的重点问题,达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3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了让学生感受鹿弟弟种了玫瑰却因养伤看不到花开的“惋惜之情”,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言:“鹿弟弟辛辛苦苦种了玫瑰,结果一朵花也没看到。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大多数孩子说:“我会很伤心,那么漂亮的玫瑰花都没有看到,太可惜了!”这样的回答正合我心意。我满意地准备顺势而导:让学生准确地将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谁知,一声清脆的“不可惜”不合时机地冒出来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孩子们“唰”地把目光投向发出声音的赵琬滢,继而又扭头看着我,似乎在猜测老师将如何处理这个异样的声音。
是啊,小鹿辛辛苦苦种了玫瑰,就盼着花开呢,想不到在花开的季节摔伤了腿不得不躺在床上,眼巴巴地错过了花期。看不到花开的美丽,怎么可能不可惜?但我明白,如果我贸然地否定她的说法,那么我否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想法,而将是所有孩子头脑中潜在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的火花!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我们所期盼的是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个性化的见解。这一声“不可惜”,难道不是点燃个性思维火花的契机吗?
我想,她这一声毫不含糊的“不可惜”后面肯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于是我面带笑容,满含鼓励地说:“这是你的想法,是不是?老师相信,你这样想肯定是有理由的,能给大家说说吗?”我的诚恳,让孩子们托起下巴眨着眼睛期待着琬滢的回答。“今年看不到玫瑰花开,明年还可以看呀。花儿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嘛,小鹿没有必要伤心。所以我觉得不可惜。”多么乐观的态度!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精彩的回答!这一声“不可惜”为大家开启的是另一扇快乐之门。我不禁为她的回答所感动:“你能这样想,太好了!老师相信,你永远都会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
我知道,这一声“不可惜”之后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鼓励和赞赏,它开启的是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不该是单一的。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