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七年级地理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3、证据: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2、主要内容: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
1、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3、板块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挤压和张裂;
6、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将会消失。(课本43页图)
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
红海将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7、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判断: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8、六大板块图(课本42页图2.22)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气候
1、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
2、世界主要几种重要气候类型(课本65页图3.28)。
气候类型名称 | 分布 | 气候特点 |
热带雨林气候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 | 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
热带沙漠气候 | 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 全年高温干旱 |
热带季风气候 |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 | 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 亚洲大陆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最典型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 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温带海洋气候 | 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最广 | 常年温和湿润 |
温带季风气候 | 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温带大陆气候 | 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
3、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
(1)表示方法: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2)绘制过程:先描点,画光滑的气温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3)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
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
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4、气候类型的识别
(1)、根据最冷月月均温度确定温度带
①最冷月均温>150 为热带气候类型
②最冷月均温在00-150 为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③最冷月均温<00 为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类型
(2)、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
①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气候
②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
③夏雨型:热带草原、三种季风
④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5、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
6、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二是砍伐森林。
7、纬度位置影响: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地形影响:青藏高原比同纬度气温低,因为海拔高。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增长的特点是: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P70图4.1)。
(2)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低,个别国家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分布特点:不平衡(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千米”表示。
(2)分布状况(P72图4.4):
四个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养育了众多的人口)、欧洲和北美东部(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四个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口问题: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
(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上学困难、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犯罪率升高(一般考试时列举出3—4条即可)
(2)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有的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长或者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4.不同的人种:
(1)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2)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人种 | 主要分布区 |
白种人 | 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北美洲中部、大洋州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 |
黄种人 |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
黑种人 |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