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政治 >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人教版七年级政治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的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一)

  课题:国家的变化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情感: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行为:

  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学生通过讲解、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介绍家里老人小时候的苦难生活。

  5.小结:在解放以前,人民生活凄苦,旧中国十分贫穷落后。

  板书:解放前  贫穷落后

  二、启发明理

  过渡: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1.从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祖国的变化。

  (1)学生列举自己家乡、自己家庭或生活周围的实例,说说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感想。

  (2)小结:新中国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迈进。

  2.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了解祖国的变化。

  过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祖国的经济发展是直接相关的,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的发展。

  板书:今天

  (1)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板书:农业

  教师、学生共同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耕作技术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猛增,我们看到金色田野里收割机正收获着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硕果。

  (2)展示工业的发展变化

  过渡:农业的变化这么大,工业生产更是日新月异。大家一起看看我国钢铁、煤炭、石油、发电量的变化。

  板书:工业

  出示一组数据:(具体数据见扩展资料)

  算一算:1949年,我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1996年达到1亿吨,约是1949年的几倍?

  问: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排名大幅度提高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工业生产飞速发展

  3.从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

  (1)过渡:我国工农业有了巨大变化,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发展。

  板书:体育

  (2)问:你知道在旧中国,中国人被诬蔑为什么吗?你又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体育健儿打破多少项世界纪录?获得多少世界冠军吗?

  (3)读一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一段。

  (4)问:每当你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升起时,特别是当大家得知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5)小结:我国在近年来,体育事业上取得巨大成绩,使外国人不敢小看中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强者。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体育事业将会大步前进。”

  4.从科技的进步,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1)过渡: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祖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令世人对我国刮目相看。

  板书:科技

  (2)学生阅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二段。

  (3)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我国科技方面的成绩。

  5.畅谈祖国变化,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面对祖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你们想对祖国说什么?

  (2)为什么旧中国我们连火柴、铁钉都造不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中,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

  (3)小结: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当家作主,辛勤劳动,创造出伟大成就,使祖国腾飞。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板书:明天 繁荣富强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

  板书课题:

  课题:变化的奥秘

  我们搜索身边的变化,感受着祖国的日新月异,享受着变化带来的喜悦,畅想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但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变化的起源是什么?这些变化的奥秘又在哪里呢?

  一、小岗村的手印

  从七十年代末,中国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农民走向了富裕。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曾使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甚至有饭都是大伙一块儿吃。“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

  到了七十年代末,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摸摸地把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凤阳县小岗村便是这项改革的发源地,这就是当年村干部和十几户农民按手印立下的大包干秘密协议,协议上写着: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它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坐牢杀头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而包产到户的结果却是加快了生产进度、抓住了季节,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当时著名的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问:是什么力量让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坐牢杀头”的危险签订秘密契约?这个契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开放的前沿 :深圳特区

  如果说,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1978年的土地承包制,那么中国的城市改革和开放则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序幕。

  深圳特区的创办过程

1

2

3

4

5

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6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种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变化的奥秘

  作业:见练习册

  板书设计:

  小结:学生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二)

  课题:第五课 小康家园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

  教学重点:恩格尔系数

  教学难点:恩格尔系数

  教学方法:举例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王枚搬家了。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居,望着屋内漂亮的装饰,王梅兴奋地问问爸爸:“我们现在过的是不是就是电视里常常提到的小康生活?爸爸说:是啊!小康生活不光是指导谂条件的改善,……还包括很多内容!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未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时,人们的居住状况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有人预测,在本世纪的前十年里,我国城市居民奔小康体现在住房上主要是居住面积的增加,而在后十年中则体现在居住品质的提高。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大”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那么,进入小康社会后,我国城镇居民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曾任建设部副部长)谈了他的看法,他将未来的城市居民住房状态称为后小康居住模式。这一居住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前10年是居住面积的增长,后10年是居住品质的提高。其大致进程是这样:到2005年,我国城市核心家庭如以平均3.16人计算,人均拥有建筑面积达22平方米,每户建筑面积大约为70平方米(69.5平方米)。到201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户均面积大致是80平方米。在达到这一住房指标后,新建住房增幅有可能放缓,住宅产业将由增量型的发展转向存量型的发展。

  均住房建筑面积,大致为20平方米,折合使用面积约15平方米左右。因此,到2020年的小康显然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

  你家的住房是什么样子?面积大概有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家现在的住房情况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吃了吗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算一算

  向父母了解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用恩格尔系数计算一下,看看,你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三、休闲新时尚

  1、 到饭店吃饭

  2、 结伴旅游、

  3、 网上守岁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三)

  课题:数字小康

  教学目标:掌握小康的标准

  教学重难点:小康的含义

  教学方法:以身说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一种“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

  讲授新课

  一、 小康的来历

  从先秦至近代,尽管小康社会在思想家的笔下被描绘得极为诱人,但这种理想的社会从末有过,然而,小康思想在人民中间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它作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盛行千年而不衰。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实在的生活状态,从此,小康社会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具体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神州大地已经崭露头角。

  二、小康标准

  A、 小康社会就是人人有钱的社会

  B、 小康社会就是吃得讲究、穿得高档、住得好社会。

  C、 小康社会就是人民受到充分教育,国民素质,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人人都讲文明礼貌、讲道德的社会

  D、 小康社会应该没有沙尘暴,应该是碧水蓝天

  问:你赞成他们的说法吗?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三、数字小康

  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小康标准

1980

2000

1、人均GDP

2500

778

3850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

974

2924

3、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

315

1068

……

……

……

……

  问:对照小康标准,1980年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2000年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与1980年相比,2000年哪些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将总体进入小康社会。

  小结:学生小结

  作业:见练习册

  板书设计: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七年级政治教案

2.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计划

5.七年级政治上册全部教案

182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