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时间: 礎鸿1124 分享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就到了,语文还没复习的同学,来做一份语文月考试卷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写字、注音、解词。(共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你只会感到更高miǎo( )、深远,并让qī( )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2)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 )。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

  ①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

  ②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吝啬:

  (二)默写诗文。(共13分)

  3、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4、默写诗文。(10分)

  ①“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⑤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⑥ ,秋风吹散马蹄声。(《潼关》)

  ⑦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⑧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

  ⑨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⑩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语言的实际运用(2分)

  5、近几年,母亲节已悄然在我国盛行,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结合活动的主题,拟一条短信送给你的母亲。(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练,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0字以内)(2分)

  二、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6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 ) ② 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③未若柳絮 ( )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 )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 太丘舍去( )

  ③尊君在不 ( )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 )

  ⑤下车引之 ( ) ⑥元方入门不顾( )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15分】

  课外阅读与探究(15分)

  (二)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燃一个冬天了。”

  10.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11.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

  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 的女性。(4分)

  12.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赏析(3分)

  13、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4.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2分)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三、作文【本题满分50分】

  14.作文。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写作中最好用上恰当的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要求中心突出,描写具体,生动。,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1.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4分,每处2分,概括合理均可)

  2.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 理解丈夫(或:支持丈夫)(答出两点即可)(3分,每空l分,言之有理均可)

  3.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作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这种行为的感人。(3分,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4分,言之有理即可)

  5.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 冬天取暖的需要。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6分,每点3分,言之有理均可)

376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