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名校试题

时间: 郑晓0 分享

  同学们要准备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名校试题来练习提升学习成绩,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名校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名校试题:

  一、基础知识(26分)

  1.揣摩句子句式结构特点,联系前后句意及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

  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 。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月儿像一位姗姗来迟的妩媚的少女,她把满月清朗的光晕洒下来,那满院便是一片明晃晃的晶莹,。院角,墙缝里,蝈蝈这些骚乱不停的夜的骑士发出爆裂般的歌唱……

  A.槐花瓣上晶莹的流汁,是月的凝脂;空气中弥漫的幽香,是月的芳馨

  B.槐花瓣上便注满月的流汁,月的凝脂,空气里弥漫着花的幽香,月的芳馨

  C.槐花瓣就从碧绿的叶缝里,裸露出丰满诱人的笑脸,散发出浓郁的馨香

  D.从碧绿的叶缝里,槐花瓣裸露出丰满诱人的笑脸,散发出浓郁的馨香

  3.仿照下列句式,写一段话,与原句构成排比。(4分)

  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易水送别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

  正因为有了

  4.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则标题。(4分)

  据新华社酒泉3月25日电 “神舟”三号飞船今晚10时15分,在我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在发射现场观看了“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体参加飞船研制试验的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

  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称:“神舟”三号是一艘无人飞船,除没有搭载航天员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这艘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三号运载火箭是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目前,飞船已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飞行状态正常。

  据悉,“神舟”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后,将持续绕地球飞行若干天,进行一系列项目的科学试验。之后,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飞行,直至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任务。

  标题:

  5.以“艺术的创造性”开头,重组下面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适当加以概括。(4分)

  书艺之道不是要去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而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前人的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高度,填补前人留下的空白,这样才谈得上艺术的创造性。

  艺术的创造性

  6.依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续写语句,使之与前文连贯。(4分)

  遨游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海洋中,你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各种情怀。读王维、孟浩然,你就会明白什么叫钟情山水;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16分)

  纤夫

  沈天鸿

  雨声急促的夜晚,我常常产生听到江水上涨时那种低沉雄浑的咆哮声的幻觉,那声音,似乎就在我身后,追随着我的脚步,溢满天地……

  长江的确就在我的窗外,仅仅隔着千余米的直线距离。它的水是浑黄的。一年四季,它都挟泥沙而俱下,不过大约二十年前每到冬天的相对澄澈,对于它与对于我一样,都已成过去的“永远”了。

  今夜又有雨,这是连续的第三个有雨的春天的夜晚。一律火柴盒式的楼房,不会再有老式瓦房从瓦檐边倾泻下雨水的檐声,但落在楼顶的雨水集中从楼角那儿冲击地面的声音,虽不动听,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力感与我听到江水上涨的幻觉,此刻忽然叠加起来,使我想起了久已被我遗忘的一幅油画: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已无法在记忆中细致地复原那幅油画的所有色彩,我看见的全是苍老的黄色,不仅浑黄,而且黄得近乎于褐,近乎于黑。这色彩,不仅是伏尔加河的颜色,也是那河岸和河岸上前行的纤夫的皮肤和灵魂的颜色。我知道我此刻看见的这色彩与那油画不符,但这仅仅是从眼睛的视觉角度来看才是这样,如果从心灵的视觉角度来看,我无疑是极其准确地看见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的真正色彩。

  我不仅不是画家,甚至也不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美术爱好者,证明就是我知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是因为一张日报的介绍。就我所见到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前期介绍或赏析过这幅名画的非美术类报纸杂志,就有五六家之多。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因震动而再也忘不了它。我也曾经在不同的河流上背过纤,学会在没有路的路上行走,学会在河水流速不是太急,因而纤绳还不是过于沉重的时候,将纤板稍稍上移略略高出肩头,并将右胸尽量前挺以紧贴纤板,使纤绳不至于扣进肩头的肉里,但当流速很急船又满载时,就只有听任纤绳深深勒进皮肉,磨出血来也顾不上地身体前倾,几乎触及地面地靠肩胛骨拽着纤绳前进了。肩膀的骨头是否够硬,是一位纤夫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我并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纤夫,因为我并不专以背纤为生,我只是偶尔背背纤而已。也正是偶尔背过纤,让我深知真正的纤夫有着怎样的体魄,承受的是怎样的艰辛,从而对真正的纤夫怀有一种可以说是含有敬意的复杂感情。

  这也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下子就打动了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曾经以为再也忘不了这幅画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却已经将它遗忘多年!直到今夜的雨声和我幻觉中江水上涨的轰鸣声将它送回,而这,也几乎完全是一个偶然。自责之余,又联想起当初喜爱这幅画和被那纤夫形象打动的,并不仅仅是我或少数人,今天忘却这幅画乃至忘却纤夫的,哪里又仅仅只有我?忘却一幅画当然算不了什么,然而忘却纤夫呢?似乎并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实生活。事实上,退不退出现实生活是无关紧要的,一曲《纤夫的爱》不是就唱红了两位歌手,并风行了全国么?今天的人们欣赏不已的,已是《纤夫的爱》中在卡拉OK画面中,“在纤绳上荡悠悠”的“纤夫”了。问题并不在于这支歌中的纤夫形象的虚假,以及“荡悠悠”的纤绳只会把背纤人拖下水去的这一常识的缺乏(需要背纤之时总是逆水,而且有足够流速),而在于欣赏虚假,欣赏缺钙的“美”。因此,忘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实质是忘却那种有着阳刚之气的,能够承担一切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

  这个时代真的已没有纤夫了么?

  雨仍在黑暗中下着,雨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促,夜色中的长江,在没有纤夫艰难行走的它自己的河床里,不为谁汹涌地汹涌,不为谁咆哮地泡哮,不为谁流淌地流淌—但是,它真的是不为谁么?

  1.作者为什么看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苍老的、黄得近乎于褐、近乎于黑的颜色?(4分)

  2.作者说:“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因震动而再也忘不了它。”为什么会这样?(4分)

  3.作者在文中提到《纤夫的爱》,作用是什么?(4分)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开头从自己在夜雨中产生江水上涨的幻觉写起,引出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记忆,行文自然,毫不牵强。

  B.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非美术类报纸杂志都争相介绍《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说明当时有许多人都被这幅画表现的精神所感动。

  C.自认为再也忘不了这幅画却仍然忘了许多年,说明忘了纤夫精神的现象何等普遍,表现了作者对当前人们精神状态的不满。

  D.“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实生活”与“这个时代真的已没有纤夫了么”中,两个“纤夫”的含意是相同的。

  E.本文的中心是歌颂勇于承担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呼唤有阳刚之气的纤夫精神的回归。

  F.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最后一句设问,发人深思,回味悠长,看似脱离中心,实则深化了主题。

  (二)(18分)

  通说“干净”

  金开诚

  ①我从小就多闻干净的好处,但那时以为此二字只有清洁之意,适用于衣食住行之类。

  ②最初把“干净”的观念扩大到日常生活以外,是因为看京戏。我由于对京戏感兴趣,便也常看报刊上谈戏的文章。从中看到,凡是评论武生演技,总要说及动作“干净”或“不干净”。看得多了便注意到这“干净”不是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清洁之类,而是指动作麻利,干净利落。但意思虽懂,看戏时却依然不能识别什么样的动作才算“干净”。

  ③直到有一天看本地票友的演出,见到一个老生的抖袖动作,抖了好几下那水袖却总不到位;或抖来抖去,双手仍然露不出来。接着又看到一个花脸,刚刚出场即因靴脚踩住了蚌袍的前摆,整个人倒在台上。全场观众哈哈大笑,而我在此时则似有一种感悟,即比较实在地感到动作“干净”的确非常重要。

  ④我在初中三年级时初次观看京剧武生大师盖叫天的演出,在一种审美惊喜的心情中,自己感到对“干净”二字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进展。这主要因为盖叫天动作的“干净”,似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从而使我切实感到只有动作“干净”了,才能把京剧舞蹈之美充分表现出来。这样,我就开始在感觉中把“干净”与“美”联系起来。但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那时却还不大明白。

  ⑤对“干净”的进一步认识是由于观看篮球比赛。大学时间,某著名“国手”来校参加表演赛;在观看时站在我旁边的体育老师对他赞不绝口,特别强调他“动作清楚”。我忽然想到“动作清楚”不就是“动作干净”吗?于是就问老师,打篮球如何才能“动作清楚”?他答道:“技巧要非常熟练,反应要快,判断要准确,这样就不会有很多不必要的动作了。”这话使我想起过去看过的许多低水平比赛,球员们在比赛中总有大量的动作是多余的、杂乱的、无效的,因而就不能给人以“清楚”或“干净”之感。这么说“干净”岂不正是动作富有准确性的表现?由此想到各类艺术创作,凡使人看起来觉得“干净”的,当然也就是艺术准确性的表现。

  ⑥大约在70年代末,我的一位老师和我谈论文章写作,恰恰又说到“不论什么文章都要给人以洁净之感”。我想“洁净”也就是“干净”,便问他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洁净”,他说必须“意思醒豁,表述准确”。这就又涉及准确性的问题。但“意思醒豁”则是指文章内容而言,当然必须重视:什么叫“重视”?看来文章中应该有某些意思,读者本来不知,或似懂非懂,意识模糊,看了文章之后,不但增加了新知,而且有明白透亮之感,这才能叫做“醒豁”,像现在比较多见的套语连篇的形式主义之作,即因缺乏新意,不能使人有所醒,有所悟,所以即使行文相当准确,也往往因对读者缺乏吸引力,使人难以细读,故而谈不到产生“洁净”之感。

  ⑦我想,寻求“干净”也许已成为我的心理“定势”,常常不由自主用于人生阅历,倒也不无感想。不久前到银行取钱,百元钞票十五张,出纳员竟用点钞机点了五遍,用手点了六遍。我看她的点钞动作相当熟练,但也明显感到她的心没有放在点钞上,所以这次取款业务就办得不大“干净”。像这样的工作效率,如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金融挑战?

  ⑧最近有个朋友要我用最简短的语言评述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我脱口而出说了“干净”二字。这位朋友竟深表赞同,还说这两个字使他加深了对启功先生书法的感受。这当然是过誉。我私淑启功先生已近二十年,对他的为人略有所知,所以总是深切感到:只有如此“干净”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干净”的字。

  1.文中除写了启功书法艺术“干净”外,还写了衣食住行之外哪些方面的“干净”,作者认为他们各自什么样的动作才算“干净”,试分别列出。(4分)

  2.第④自然段结尾说“这样,我就开始在感觉中把‘干净’与‘美’联系起来”,“干净”与“美”是怎样联系起来的?(4分)

  3.最后一段中说,当朋友要“我”用最简短的语言评述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时,“我脱口而出说了‘干净’二字”,为什么能“脱口而出”?试说出至少两点理由。(6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全文写作者在寻求“干净”的心理“定势”影响下,从小时候到“最近”对“干净”认识的提高和深化过程,线索清晰。

  B.文章既按一定时间顺序,又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扩大到其他领域,愈显示出“干净”的深广含义和重要,引人入胜。

  C.全文以“只有如此‘干净’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干净’的字”作结,力透纸背,且具有普遍意义,突出表明从事任何事业都必须心无旁骛,透明纯洁。

  D.文中多处提到报刊评说,老师指点,都表现了对“干净”问题的精辟见解,兼有作者自我认识,可见本文总结了人们的有关思想,具有集大成性质。

  E.文章以夹叙夹议手法来写,重点表述关于“干净”问题的看法,对某些时事虽有针砭品评;但都服务于对“干净”的概念阐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写作训练(40分)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朋友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没有。”“是没想好说什么?”“不是。”“那干吗拨两遍号?”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的时间。”

  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精彩的镜头,总让我们时常感动,总让我们时常回味。相信这段文字同样也让你感动,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作文。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名校试题答案:

  一、1.首先整体感知例句话题、意蕴,可以看出例句是以“爱心”为话题展开议论,然后揣摩句式结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在前后句意上必须连贯,修辞句式特点上对应一致。参考答案:“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2.B(既写槐花又写月。写出了月下槐花) 3.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著,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为民谋福的诺言,才弹奏出清正廉洁之歌。诚信--中国清官恪守的定律。 4."神?舟"三号成功升空 5.就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前人的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高度并填补前人留下的空白,而不是去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 6.示?例:读杜甫、白居易,你才能懂得什么是忧民情结;读陆游、辛弃疾,你可以明白什么是爱国情感。("读"的对象必须是诗词作家,且是中国古代的,字数大体相当即可。)?

  二、(一)1.作者从心灵上感知这幅画,它一方面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这种苍老的近乎于褐黑的黄色正是这种苦难的色彩;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勇于承担苦难和重负的坚定沉着的精神,这种色彩也正是这种灵魂的色彩。 2.(1)作者当过纤夫,深知一个合格的纤夫应有怎样的体魄与精神,对纤夫怀有敬意。(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出了真实的纤夫,表现了承受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而当时正是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奋发图强精神昂扬之时,与画的精神相通。 3.(1)用?《纤夫的爱》中"在纤绳上荡悠悠"的虚假的纤夫形象,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真实的纤夫形象形成对比;(2)用《纤夫的爱》的风行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被遗忘形成对比;(3)通过两种深刻的对比,说明今天人们精神上的缺陷,呼唤纤夫精神的回归。 4.D、F(D项两个"纤夫"含义不同,第一个指真正的纤夫,第二个指具有纤夫精神的人。F项最后一句不是设问,而是反问)?

  (二)1.(1)京剧(戏)演员:不多余,富有表现力;?(2)篮?球队员:不多余,准确;(3)作家(写文章):行文准确,给人启迪;(4)银行出纳:熟练,心无旁骛。

  2.“干净”借助于准确性而与“美”联系起来。 3.(1)对“干净”作为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已有深刻认识。(2)寻求"干净"也许已成为"我"的心理"定势"。(3)“我”对启功先生的为人及其书法艺术有深刻的认识。 (任选两点) ?4.B、C??

  三、略。(提示:能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言之有物、文从字顺。)


看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名校试题的还看了: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

3.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4.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阅读复习资料

5.初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137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