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模拟试卷
初一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多做一些语文模拟试卷有利于对知识点的加深,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上册语文模拟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将拼音写成汉字。(2分)
①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yōngzhǒng 根。
②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dǎn 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③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 )痛的热爱。
④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 )谷。
2.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硬着头皮”这一词语出现了四次: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③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④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
“硬着头皮”是口头语,根据文中的语境,如果将它换成四字格的书面语,它们可以是:
① ② ③ ④ (2分)
4.按要求,默写。(4分)
①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是
③《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是
④《黄河颂》中诗人用近镜头近乎特写的方式描绘出黄河气势的句子是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4分)
两个卖瓜人分别在各自的西瓜摊前竖了一块牌子,夸耀自己的瓜好。甲在牌子上写道:“甜得舍不得卖。”乙在牌子上写道:“甜的舍不得卖。”仅仅一字之差,结果却是甲的生意非常好,而乙的西瓜却少有人问津。
问题:请问,就只有一字之差,为什么甲的生意那么好,而乙的西瓜却没什么人买呢?
6.2005年2月20日下午,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在温州打工的商丘青年李学生救出一名男孩之后,又去抢救另一名女孩时,被火车撞倒,壮烈牺牲。他的事迹被媒体宣传后,感动了中国。在腾讯网、温州网等网站共话“河南英雄感动中国”网页上,网友评论如潮。新浪网也作了专题报道。如果你看到了这个报道,登陆了其中某网站,看到了网友们的留言,请你对下面选摘的两位网友的留言加以评论并写下你的留言。(4分)
新浪网网友:你不再救另一个不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了吗? 你真傻!
温州网网友:每一个生命都是偶然,生命的意义何在,你做了最好的诠释。向你致敬!
你的评论:
你的留言: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36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7——11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解答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泯然众人矣( )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
10.假如没有“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情况,仲永是否就一定能成才呢?谈谈你的看法。(能或不能都要说明理由)(3分)
11.第三段是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你认为删好还是不删好?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二)阅读《土地的誓言》选段,完成12——16题。(12分)
土地的誓言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2.为什么说“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2分)
13.文中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2分)
14.“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有什么含义?试作简要分析。你能写出与此有关的古诗句吗?(2分)
15.“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6.文中哪些话是作者发出的“土地的誓言?” (3分)
(三)阅读张翔的《藏起母亲的秘密》,完成17——21题。(12分)
藏起母亲的秘密
张 翔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点滴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心的。知道不?”
我顿时被母亲的话震撼了,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居然只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饺子来到病房后院,扬手一挥,饺子被隐没在黑色的夜里。秘密已经被我藏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沉甸甸深藏心底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
(《都市心情》2005年第5期)
17.概括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18.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把饺子藏起来。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分)
19.下面这段文字是文章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联系全文思考:这段文字能否从文中删去?为什么?(2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20.谈谈你对文中结尾的理解。(3分)
21.从小家长、老师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而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3分)
三、综合学习与探究(6分)
【甲】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乙】几天前,一位“超女”人气偶像一不小心将“神舟”错为“神州”,被好事的网友揪着不放,更有人赶制Flash,对其加以嘲笑。动画中的“航天员”严肃地说:“对不起,我不认识这些超级巨星,在我眼中,所有为‘神六’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最伟大的!”
①材料【甲】是一则新闻,试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②材料【乙】中网友模拟“航天员”的口吻,要表达的主要信息是(2分)
③在铺天盖地的“神六”报道和“超女”报道中,我们听到了聂海胜、费俊龙的故事,也知道了李宇春、周笔畅的成长。假如让航天员和超女比一比,你会投票给谁?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四、习作尝试与展示(40分)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诚实守信,善良宽厚,无私奉献是人性之美,是心灵之美。人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体现了他们的心灵之美。成长中的你,一定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受过身边的人,他们身上的人性之光,他们美好的心灵,一定使你的心,受到过强烈的震撼。请你以“美丽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一上册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1.①臃肿②掸③chì④bǐ
2.D
3.①顽强勇敢 ②振作精神 ③大着胆子 ④鼓足勇气
4.①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又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②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③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平静;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④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狂澜。
5.原因是:甲写的“甜得舍不得卖”意思是他卖的瓜都很甜,都想留下来自己吃了。乙写的“甜的舍不得卖”意思是甜的不卖,只卖不甜的。当然甲的生意兴隆,乙的瓜少人问津了。
6.提示:能否定第一位网友的观点,赞同第二位网友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从珍惜生命的角度谈赞同第一位网友的观点,没有反对第二位网友的观点的也可适当给分。
7.①对……感到诧异 ②写,题上 ③以宾客之礼想待 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8.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能立即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9.如,一个人不管天生多么聪明,不学习,也会退化;学习是使人变得聪明、增长才智的唯一途径。
10.不一定。如果仲永本人后来不学习,同样不能成才。
11.提示:删去,则文章更简洁,让读者通过事例去体会所说明的道理,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不删,则文章叙事说理步步推进,并辩证地说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性,使读者理解更深刻。(这是探究性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12.因为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13.春天和秋天的景物风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来写
14.作者的家乡在北方,“这时我起来,我寻找天空中北方的大熊。”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土地的无比怀念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愿为故乡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感情,突出了抗日必胜的信念。
16.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写到后一句也可给分)
17.写了三代人,着重表现母亲和姥姥相互之间的一片挚爱亲情。
18.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19.不能,母亲为了藏饺子,找些借口让外婆和“我”离开是情理之中的。去掉之后,就使后面的“我”发现饺子来得突兀,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20.文章构思巧妙颇有悬念,结尾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读后耐人寻味,同时也表明“我”受到母亲的感染,永远收藏起对亲人的爱心。
21.示例:文中的“我”和母亲的不诚实之举正是爱的表现,是善意的举措,是“玫瑰的谎言”。我们应要将这样的“不诚实”与我们生活中的不诚实区别开来。
22.①神六飞行圆满,航天英雄凯旋。(答出“神六”或航天员安全返回之意即可)
②赞扬航天英雄,而看不起“超女”。
③示例:(1)我投票给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身上寄托着国家、民族的期望,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栋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去欢呼,去崇敬。(2)我投票给“超女”,她们可能与“英雄”无缘,但她们彼此陪伴,互相激励,她们有着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价值选择,代表着每一个个体的奋斗与成长。
23.作文略。
看过初一上册语文模拟试卷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