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期中语文考点
初一上册期中语文的考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上册期中语文考点,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上册期中语文考点(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1、 这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请从父教子的角度思考: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摔
伤?为什么不上去抱她下来?
答:因为文中的父亲想教育孩子,要学会自己一步步地克服困难,不要什么事都依赖别人而不自己尝试,所以不上去抱他下来。
2、 请你说说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有几层含义
答:“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作者儿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步地向下探寻着岩石,第二层指在人生中,遇到困难,要一步步地分解,克服。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1、 根据你的感悟,紫藤萝花有哪些象征意义? 答:旺盛的生命力、祖国和人民的命运。
2、 文章描写的紫藤萝花有什么特点?从中“我”领悟到了什么?
答:文章描写的紫藤萝花开得很盛,生机勃勃。“我”从中领悟到要以饱满的生命力投入生命的长河。
3、“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写出我停住、加快脚步的原因。
答:“停住”是因为作者被茂盛的花吸引,驻足观看。“加快”是因为我对未来产生希望,脱离了悲痛,加紧脚步去追寻生活,及生命。
《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文中作者叙述了三件童年趣事,分别是1、观蚊拟鹤,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2、神游草木之趣3、观二虫斗草尖,便打蛤蟆之趣。
初一上册期中语文考点(二)
《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3小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第4~7小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第8~11小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小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1、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是什么意思?
答:“大写的人”指伟大的人。
2、“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忠厚者对理想的执着,使他们常常遭遇挫折;不幸的人因为有理想,所以坚持努力地走下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翻译:
1、 人不知而不愠
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
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 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检查我自己
5、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气寒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重点词解释:
见贤思齐焉:相同 .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
士不可以不弘毅: 心胸宽广,意志坚定。 ...
其恕乎:恕道 .
《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一上册期中语文考点(三)
《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一)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第一句从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听 觉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 柔和 、 温暖 等的特征来写。
1、 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
么深刻含义?
答: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2、 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初一上册期中语文考点(四)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从而表现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钱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诗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四首《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所作。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看过初一上册期中语文考点相关文章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