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验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验题
为在期末考试中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大家更应该加把劲,努力学习,认真总结知识点,大量做题,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验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验题: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蓦然( ) 汲取(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
⑵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春华秋实:
⑶而且,在(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
⑷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的。( )
3.下列搭配有错的一项是( )
A.《题破山寺后禅院》——五律——唐代——常建
B.《赤壁》——七绝——唐代——杜甫
C.《浣溪沙》——词——宋代——苏轼
D.《游山西村》——七律——宋代——陆游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观察时只有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
B.修改文章,首先要注意全篇的安排,其次要注意具体的语言表达,全文改完后,还必须校核二遍,避免疏漏。
C.想像必须合乎情理,《皇帝的新装》所写故事并非真实生活的直接写照,看起来荒.唐,但人们完全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原因就在于作者的想像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
D.说话应注意场合。在正式场合,必须庄重、严肃;在非正式场合,则可以随便,不要过多的顾忌;在喜庆场合,多讲令人高兴的话;在悲痛场合,则要沉痛压抑。
5.下列人物形象皆出于我国四大名著,请分别写出其具体出处及作者。
卢俊义:《 》 作者:
王熙凤:《 》 作者:
关云长:《 》 作者:
白骨精:《 》 作者:
6.阅读冰心的这首小诗,说说你的感受。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感受:
第二部分: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7.为什么说“雨是最寻常的”?
8.选段语言亲切又有情趣,请举例分析。
9.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春天,然而每一幅画中又能表现多方面的美,你能从“春雨图”中找到其它事物的美吗?
10.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划线句子的作用。
内容方面:
结构方面:
11.有人说,“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一句中“静默”一词用得非常好,你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吗?请简要回答。
12.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迎春图,在这幅图中,人是画面的主体,人们抓住春光,努力工作(学习),字里行间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B.“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还使用了叠词,有韵律,有节奏,如何改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也行,语言也比较简洁。
C、引用古谚“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激励人们把握时机、积极劳动的作用,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
D.“有的是工夫”一句中“工夫”是时间的意思,但比“时间”更通俗,有口语亲切之美。
13.最后三节连用比喻,高度赞颂了美好的春天,你还能把春天比作什么呢?请再写出两个比喻句。
(二)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冒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a)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浅淡绿烟也(b)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c)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的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结。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来,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早巳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华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4.根据文章,将下面的三个词语分别填人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缺处。
酿成 滋成 凝成
a. b. c.
15.“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人的哪几种感觉角度写夏之韵?
16.文中说“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哪些语句写出了夏季是金黄的?找出这些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第三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里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8.说说你对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19.选文第四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夏天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齐刷刷的目光
岁月如歌,心灵的历程如一叶孤舟,停泊过温柔恬静的港湾,也历经许多惊涛骇浪。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些无法抹去的伤痕。
四年前,我无缘参加高考,因为我预考的分数离分数线都还差二百多分。我并没有痛不欲生,在那个偏僻的山沟里,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上大学,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上大学。
接下来,像其他学生一样,父母要我去复读。我呢,要我去就去,反正再考不上父母也就死了心。母校肯定是不要我的,因为老师知道我是连预考都没通过的差生,后来父母托亲戚帮我联系另一中学,称我高考只差几分。于是我便来到了那个中学读补习班,稀里糊涂读了几天,和以前读书没什么区别。这一天上午,补习班的班主任彭老师,一个胖胖的却很认真的老师,在讲台前大声宣布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勒令我立刻滚蛋,因为他在县教委查过我的分数,发现我连预考都差十万八千里。当时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全班同学齐刷刷地都回过头来看着我这个混进高考队伍中的倒霉蛋。
那一刻,教室里静得可怕,空气都凝固了,我感觉老师和同学的目光都像利剑一样,我已经没有勇气再赖着不走了,在极度的羞愧中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回家的路上,阳光暴晒,分外刺眼,我的眼泪在无声地流个不停,我感到心也在一滴滴流血。我发誓,如果不考上大学,誓不为人。
想读书了,却没有学校接收我,我惶惶不可终日。忽然有一天,一个同学来邀我去湘乡读补习班,于是我跟着他来到了湘乡。
在一个四面漏风破庙似的教室里,我开始疯狂地读书。我知道,我面临的比赛,别人都快接近终点了,而我此时还刚开始跑,我只有拼命地跑、不停地跑,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强烈的信念使我不知疲惫不分昼夜地读书,早上我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晚上我一个人还在点着蜡烛看书。头发长及披肩也浑然不觉,因为,我就压根儿没照过镜子……
第二年,我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小有成绩沾沾自喜时,一想起当年老师和同学们那齐刷刷的利剑穿心般的目光,我便不再得意,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20.第一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所谓“无法抹去的伤痕”指的是 。
21、中写了“我”两次在高考补习班学习的经历,用文中的话概括这两次读书的情况。
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22.文章最后一段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促使“我”改变命运的是什么?
23.文中写到了补习班的彭老师,请你先以作者的角度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再从你自己(读者)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
①
②
2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分别在其后面括号中用“√”或“×”来标记。
A.与第二段中画线句“我预考的分数离分数线都差二百多分”相照应的句子是第三段中的“因为他……发现我连预考都差十万八千里。”( )
B.“岁月如歌”一句中本体是“岁月”,喻体是“歌”;“一想起当年老师和同学们那齐刷刷的利剑穿心般的目光”一句中本体是“目光”,喻体是“穿心般的利剑”。( )
C“惊涛骇浪”中的“骇”意为“震惊”、“使人震惊”;“浑然不觉”中的“浑”意为“糊涂”、“不明事理”。( )
D.第四段中的环境描写,衬托了“我”极度羞愧,并由羞愧而自责,从而产生巨大勇气的心境。( )
第三部分:写作
《我与 的对话》
要求:⑴补充好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⑵充分发挥想像,让你的故事新颖有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验题答案:
1.略 2.⑴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⑵春天开花,秋天结果。⑶白驹过隙⑷潜移默化 3.B 4.D 5.略 6.略 7.因为雨“一下就是三两天”。 8.如:“可别恼”一句,如同揣摩到读者心理,关切地提醒读者一起去体会春雨的可爱,加上一个“看”字,好像引领着读者共同领略春雨的特点,语言亲切又有情趣。 9.如:“斜”字使人想到春风的温柔,雨因春风抚摸而增强动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在表现春雨滋润的同时,也展示了树木、小草的特点。 10.内容:写人的活动突出了春雨滋润带来的宁静、和平以及劳动的时节,使人也成为春雨中的风景。结构:使下文写人们迎接春天,投人事业显得更加自然。 11.“静默”一词用得很妙,它用了拟人手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象,那样一种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12.B 13.略 14.a.滋成b.凝成c.酿成 15.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写。 16.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土地,麦浪翻滚着;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 17.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 18.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来尽。 19.对比(衬托)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热烈赞美的思想感情。 20.引出下文;四年前我在高考补习班学习时遭遇到的齐刷刷的目光。 21.①和以前一样,稀里糊涂地读书。②疯狂地、不知疲惫不分昼夜地读书。 22.当年老师和同学们那齐刷刷的利剑穿心般的目光,促使“我”知耻而后勇,鼓起奋勇向前的勇气。 23.①提示:从作者角度,可肯定老师的刺激促使自己知耻后勇、鼓起斗志;可肯定老师工作认真(“一个胖胖的却很认真”)、有责任心(“在教委查过我的分数”);也应指出老师工作方法上的严重失误:简单、粗暴、甚至蛮横,实际上是师德上存在问题。这样做,损害了学生的心灵,甚至有可能毁了一个学生的一生。②从自己角度,可根据各人感受而谈。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4.A√B√C√D√
看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验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