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巩固练习题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九年级语文的课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知识点即将学完,同学们要准备哪些课后巩固练习题来练习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巩固练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九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巩固练习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拗过去(ào) 和蔼(ăi) 渊博(yuān)腊梅(là)

  B.锡箔(báo) 后窍(qiòo) 缠络(luò) 覆盆子(fù)

  C.绅士(shēn) 戒尺(jiè) 收敛(liăn) 鸣蝉(chán)

  D.白颊(xiá) 蜈蚣(gōng) 闰土(rùn) 宿儒(sù)

  2.选出加点词的释义全对的一项( )(2分)

  A.菜畦(园地里划分的小区) 确凿(明确、真实) 轻捷(快、迅速) 敛在盒子里(收拢)

  B.鉴赏(欣赏) 人迹单至(足迹、脚印) 秕谷(不饱满) 方正(正直)

  C. 宿儒(老的) 人声鼎沸(铜铸的锅) 缠络(缠绕) 博学(丰富)

  D.渊薄(广) 倜傥(潇洒、不拘束) 琳漓(形容畅快) 质朴(品质)

  3.选词填空(4分)

  (1)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机谋 C.机关)。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A.欣赏 B.鉴别 C.鉴赏),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3)叫我名字的 (A.陌生 B.生疏 C.生僻)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4)其中似乎 (A.确实 B.确凿 C.的确)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4.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①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②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③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6.读下面的两则笑话,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体会共同的妙处。(3分)

  (1)古时一考生为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句,却误写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2)李鸿章一亲戚参加考试,但这位仁兄胸无点墨,便欲仰仗李鸿章的权势得到优待。于是,他在考春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 。”欲写“戚”,无奈搜索枯肠,此是想不起“戚”如何写,最后写成“妻”字。为此,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

  语言运用的共同妙处是

  7.鲁迅,一位革命的斗士,中国新文化的先驱,他逝世后好友孙伏园曾写过一幅挽联痛悼,你能从中找出你熟悉的鲁迅作品吗?(3分)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叹而已痛毁灭十月噩梦终生彷徨。

  二、整体感悟(9分)

  1.你从文章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能得到哪些信息 ?(3分)

  2.三味书屋中写学生对读书的内容和断句都不很准确,其原因是什么?(3分)

  3.童年的鲁迅对本文中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3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15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批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

  1.在文中空白处填人恰当的动词并指明其作用。(3分)

  2.为什么在冬天的百草园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是不相宜的?(3分)

  3.根据文中所说,捕鸟需要什么条件?(3分)

  4.这段文字叙述的重点是什么?(3分)

  5.试用一组连续的动词写出自己的一次活动。(5分)

  四、拓展阅读题(16分)

  三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

  (1)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2)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3)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最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4)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教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技巧也不会。

  (5)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嗫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6)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过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画,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多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7)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年清供,然后迅速送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的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穆尼老师手上。

  (8)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只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9)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第一段中“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作者意欲说明什么?(3分)

  2.第四至第六段在记叙的顺序上属于哪种记叙方法?(3分)

  3.第四段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穆尼老师怎样的品质?(4分)

  4.如何理解第八段中的“感悟到某种超越时空的人间至情”?(4分)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2分)

  A.第二段中“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表现了穆民老师索要贺年卡

  片的热切心情。

  B.为老师补一张贺年卡,是作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事,因此,“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C.第四段中作者列举几位中学时代老师学识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自豪和自得之情。

  D.第五段开头一句在文中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E.“30年的重量”这一标题拟得好,它具体地掂量出了师生间情意的分量。

  五、中考题(9分)

  1.见《点拨》七年级下P9页“五、中考题、第1题”部分

  2.见《点拨》七年级下P9页“五、中考题、第2题”部分

  六、探究性学习(6分)

  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私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厌而远之。

  七、综合性学习(6分)

  (2006,金华,6分)某校举行“锦绣金华”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你按要求完成。

  (1)家乡,总会传递一种淳朴、真挚和浓浓的亲情,这是一种来自祖先遥远的血管里的神秘力量,它把世世代代子孙凝聚在一起,它让我们充满自豪和希望。认识先人,传承风尚,就让我们叩访名人。(4分)

  ①请从下面名人中选一位作简要的介绍。

  备选名人:骆宾王、张志和、艾青、施光南

  示例:宋濂 文学家 浦江人 《送东阳马生序》

  ②根据提供的信息,用金华古今文化名人的名字完成下联。

  上联:火腿、酥饼、木雕、水晶,金华物产誉全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婺州儿女扬英名

  (2)与名胜古迹相关的许多诗词、对联、虽然简短,但寓意隽永,文采飞扬,堪称文化瑰宝。请欣赏下列金华本地名胜古迹的吟咏,仿造示例,选择两处写出具体景点的名称。(2分)

  示例: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金华八咏楼)

  A.先人创业建古村,后裔继志兴诸葛

  B.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C.此地风光三吴无,平砥清流世间殊

  D.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

  E.天门一开天下见,天街漫步天上人

  F.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绣映南山

  八、写作练习(20分)

  九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巩固练习题答案:

  一、1.C 点拨:A项“拗”应读ăo,B项“箔”应读bó,D项“颊”应读jiá。

  2.A 点拨:B项“鉴”应为“仔细看”的意思,C项“宿”应为“长期从事某事的”意思,D项“渊”应为“深”的意思。

  3.(1)C (2)C (3)A (4)B

  点拨:这是四组同义词,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选择正确的义项。

  4.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点拨:句①把“覆盆子”比作“小球”,句②把“油蛉”“蟋蟀”赋予了人的情态,句③连用三个“也许是……”构成了排比句式。

  5.B. 点拨: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6.以上两例,考官充分利用了同音(谐音)字的特点,故意将错就错,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评效果。

  点拨:结合所给材料,发现其中有价值信息,仔细分析即可。

  7. 《野草》《热风》《呐喊》《彷徨》《而已集》

  点拨:仔细观察所给对联即可从字句中发现。

  二、1.第一,“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第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即第一部分主要写“我”在百草园的经历;第二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的情景。第三,表明文章按空间顺序来写。

  点拨: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2.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死记硬背,表明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僵化。

  点拨:结合上下文理解即可。

  3.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只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点拨:从作者在文中对先生的用语即可发现。

  三、1.扫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准确地描述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心情。

  点拨:日常学习中要把此段背诵下来,并注意这几个关键动词。

  2.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点拨:从文中关键字句中可以看出。

  3.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点拨:此题考查同学们搜集信息的能力。

  4.雪后在百草园捕鸟充满了乐趣。

  点拨:从对捕鸟的一系列描写中可以看出。

  5.(略) 点拨:注意动作的序列性。

  四、1.说明作者不愿作为“名流”在岁末频繁的社会活动中露面。

  点拨:注意言外之意。

  2.插叙。

  点拨:掌握记叙的顺序。

  3.穆尼老师在观摩课上用特别难的难题提问我。现了穆尼老师的诚实和正直。

  点拨:从所记事例中分析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

  4.师生感情是纯真的,而且历久弥深。

  点拨:结合全文主旨理解。

  5.C、E

  点拨:列举中学时代老师的学识是为了表现学生对老师敬仰之,而不是炫耀;师生情义无价,以“三十年的重量”为题,不落套,给人以寻味之感。

  五、1.见《点拨》七年级下P292页 五、1、”部分

  2.见《点拨》七年级下P292页“五、2、”部分

  六、(1)植物形成了一套对付动物的办法;(2)看似弱小的事物,不一定是真正的弱者。(如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点拨:这道题目,提供的三则材料都围绕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展开,共同点是植物都能对付动物,不同点是植物对付动物的方式不同:或主动进攻,或被动反击。可以这样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能够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七、(1)①例:艾青——诗人——金华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例:陈亮、宋濂、李渔、艾青

  (2)A. 兰溪八卦村 B.金华双龙洞 C.磐安花溪 D.浦江仙华山 E.永康方岩 F.武义郭洞

  点拨:对风俗、历史等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从容答题。

  八、见《点拨》七年级下P292页“六、作文思路”部分


看过九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巩固练习题的还看了:

1.七年级上课后练习题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附答案)

4.初一语文知识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