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复习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确凿(záo) 凿(zuó)洞 B.朝(zhāo)阳 朝(cháo)拜
C.长(cháng)绳 长(zhǎng)妈妈 D.宿(sù)儒 星宿(sù)
2.有许多传诵千古的写春名句一字传神。请指出下列诗中加点字各从何感觉角度写的。(2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
(3)踏花归来马蹄香( ) (4)一枝红杏出墙来( )
3.百草园、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B.真实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C.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4.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小芳》)
B.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大中国》)
C.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D.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牵手》)
5.揣摩下列一组句子的说话特点,然后以“夏天”为对象写三组句子。(3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夏天像 夏天像 夏天像
6.从“描写”的角度说明下面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2分)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岔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众邻居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7.综合性学习训练,阅读下面二则材料,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写出探究的结果。(2分)
材料一: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加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过了两年零八个月,十项目标全部完成。
材料二: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机关工作。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另外两个没动心。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则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
你的探究结果是:
8.诗文名句填空:(3分)
①不必说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②《望岳》中表明诗人从早望到晚的诗句
③须晴日,
9.口语交际: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45字。)(2分)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
说: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13分)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使浮上心头。当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 A 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 B 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 C 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 D 翅膀,翩翩起舞。直 E 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他这时候仍在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地被断腿钉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刘老师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手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10.将“擎”、“扶”、“抖起”、“窜”、“抻动”五个词语填到文中填线上,依次应为: A: 、B: 、C: 、D: 、E:
11.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暗示读者:
12.我们从刘老师身上应该学习 的精神和 的人生态度。(2分)
13.文段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你最喜欢其中哪一个句子或词语。请简述理由。(3分)
14.有人认为写老师就应详写课堂上的刘老师,不应详写放风筝时的刘老师,你看法如何?(3分)
(二)何不去登山(17分)
①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叉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经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⑥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类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⑦这种高度原来就座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竞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15.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3分)
16.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17.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登高望远: , 。俯视一切: , 。
18.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⑤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3分)
19.选文第⑧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分)
20.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3分)
(三)生命的姿势(20分)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
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时躲避风雨。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21.快速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3分)
22.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3.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人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3分)
24.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3分)
25.结合上文,谈谈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3分)
26.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写在下面。(3分)
27.读了上文,你对生命又会作何感想呢?(字数不超过100个)(3分)
三、作文(50分)
28.小作文:同桌(200字)(10分)
2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奏响。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一心中充满了幸福;老师收到来自远方学生的祝福时,心中充满了幸福;有人以挣钱为幸福;有人以读书为幸福;有人以享受天伦之乐为幸福;有人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也有人以别人的痛苦为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议论、抒情,也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1.B 2.(1)视觉(2)听觉(3)嗅觉(4)视觉3.C 4.C 5.略6.第一段文字是正面描写,第二段文字从侧面进行烘托。 7.只要定下目标,并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8.(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3)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9.郝老师,李蓉生病住院,不能按时交作文,她很抱歉(很对不起)。她想请老师(您)给改好作文,让我明天带给她。 lO.持擎抻动抖起窜 11.刘老师的顽强生命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影响了作者的人生理想。12.顽强热爱生活、积极追求13.略
14.应该详写放风筝时的刘老师,因为放风筝表现了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是这一点对作者影响很大,三十年后还不能忘怀,这正是本文的主旨,即赞扬年过五十有残疾的刘老师,依然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15.文中的“登山”既指登临自然界的高峰,也指翻越人生的高峰(或翻越内心屏障,超越自我)。 16.生活中有许多山峰等待你去攀登,如果你不去努力,就可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 17.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府视一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8.瓦特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是登山的开始,生活中的山峰就在你的身边(或答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
野也可)。 19.排比句式,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淋漓尽致地写出“登山”过程的美好感
受。 20.例:学习中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战胜它,每克服一个困难就是翻过一座山,就是一次心灵的陶冶、自我的超越。 21.生命可以理解成是母亲的生命,也可以理解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儿子的生命。 22.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 23.细致描写小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得来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 24.既点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母亲的生命在一点一点消逝。 25.抒情,歌颂了母家的无私和伟大。 26.一个平凡的姿势呆人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或:文章最后一句。)27.(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意在引导学生对“生命”这一话题进行思考,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28.略
29.略
看过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