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教学设计
教案是七年级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教学设计,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数学下相交线教学设计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黄麓镇中心学校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备课人:唐宗禹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4=∠2=140°(对顶角相等).
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练习,课本P7第1、2、8、9题.
初中导学互动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
初中数学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是最难的一门学科,有多少学生在数学上花费了太多的经历和时间,但数学还是没有进步,这也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数学老师们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就是导学互动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本文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导学互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1前言
初中生大多数处于贪玩、好奇心大、顽皮的年纪,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本身自带枯燥感,这就使得初中生对于数学更加没有好感,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着数学老师讲课就像听天书一样,有的就算认真听也只知道怎么做题,但解题的每一步骤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很多传统数学教学当中遗留下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教育工作者研究出了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互动导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的引导为主,鼓励学生之间互动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2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1引导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所有学生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的听老师讲课,没有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怎么讲大家就怎么记,导致数学课堂没有一点生机,而互动导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老师只负责引导学生,真正的研究探讨要交给学生们自己解决,当学生真的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再稍微提醒拨正一下学生们的思路。例如,老师在讲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不讲,让学生们分成几组比赛,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研究,然后选学生到台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讲解新知识,最后老师听取学生讲解后作出相关总结,为学生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打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改进学生们的不足。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由于学生们都有不服输的心理,所以通常都表现的非常积极,这样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可以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同时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2.2创造一定情景牵出教学内容:
由于初中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较高的逻辑,学生们仅靠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很难真正懂得知识的含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要花心思根据课本的内容创造一定情景,从而使学生能够形象的了解知识,甚至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创造的情景一定要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或者自然现象、生动故事,一定要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一个学生身高一米五,另一学生一米四五,那么两个学生与地面形成一个周长为六米的三角形吗?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先猜测,最后找学生来试验,再找学生测量,这样学生们就了解到三角形第三边永远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另外在在求同等周长什么图形面积最大时,可以发给学生们同等长度的绳子,让学生们自己拼出不同图形然后再计算面积,最后自己说出自己的答案。随后老师再告诉学生们答案,对学生们的努力做出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世界。
2.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以往课堂都是老师在讲堂上讲,学生们乖乖地坐在下面听讲,导致学生们思维上养成懒惰的习惯,也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们一直是单独学习,没有和小伙伴们团队作战的机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上不能与他人很好的合作,即使被分到一组也不能明确分、工团结合作,使整个团队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学生们从小养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们合作解决小组遇到的一切难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可以畅快的讨论问题,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与同学们积极交流,最终得出自己小团队的答案。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使学生们在自由、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开阔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和其他人身上的优点,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2.4归纳总结及时反馈: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还需要老师在最后对学生们的表现和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与改正,归纳总结整个课堂内容。同时学生们也要进行自我归纳,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下次的学习中能够尽力避免,此时老师不要干涉是,让学生们自己思考,锻炼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能力。学完一段课程后,老师还应该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测试,能够得到相应的反馈。老师才能知道学生们有没有真的学会知识。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出题收集起来,然后将顺序打乱,再随机发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做题,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察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结语
经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一定能够引起学生们对数学的喜爱,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将这种教学模式带到学习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为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李晓梅 单位:梅州市五华县新新学校
参考文献
[1]尧国慧.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学科教学•数学.广西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2]魏海叶.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年2期.
[3]倪大江.基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速读(上旬)》.2015年10期
看了“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