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看看七年级历史,需要大家来学习哦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一、选 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

  A.南北商船云集洛阳 B.少数民族聚居长安

  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文成公主人藏

  3.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4.南宋时期, 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 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 主进藏 D.玄奘西游

  9.“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10.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 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1.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

  A.副宰相 B.通判 C.节度使 D.转运使

  12.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 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14.浙江杭州西湖边有座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北宋的抗金名将

  B.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6.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要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

  A.铁钱 B.铜钱 C.交子 D.银票

  17.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

  18.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坚持抗元,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岳飞 B.辛弃疾 C.文天祥 D.杨家将

  19.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

  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

  20.下列省份在元代不属于“腹里”的是( )

  A.河南 B.山东 C.山西 D.河北

  二、材料分析题(21题22分,22题18分,23题20分,共60分)

  2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一革新措施有关?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分 别有何用途?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2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6分)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2分)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 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考之前代,北方 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许衡建议“行汉法”的主要历史依据。

  材料二: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2)材料二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在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了哪些发展举措?

  (3)材料二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的印章体现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并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 DACCA 6-10 CCCBA

  11-15 BCBBC 16-20 CCCCA

  二、材料题(21题22分,22题18分,23题20分)

  21.(1)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2分)

  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

  (2)曲辕犁,筒车;耕作;灌溉。(共6分)

  (3)科举制度;(2分)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分)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2分)

  (4)玄奘 ,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6分)

  22.(1)960年 , 陈桥驿( 4分)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分)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分)

  (3)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2分)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2分)

  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3分)

  (4)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分)

  23.(1)北魏、辽、金因推行汉法统治时间较长,其他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很快相继败亡。(2分)

  (2)元世祖忽必烈(2分)

  措施:“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办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4分)

  (3)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

  (4)西藏 (2分) 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4分)

  (5)我们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习先进文化,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卷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 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西突厥C.吐蕃 D.南诏

  13.暑假期间王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4.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出现在

  A.隋朝初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初年 D.唐朝末年

  1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6.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7.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谁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18.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哪位词人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王安石

  19.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

  A.汴京 B.成都 C.临安 D.中都

  20.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何时完成的

  A.两宋时期 B.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2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大运河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2分)

  (2)根据材料一的图示,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并说出大运河

  的地位。(4分)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为什么?(4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衡卿》

  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2012年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2)材料一图一与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4分)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3)图一 图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3)材料二中的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杰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和选拔人才的?(4分)

  (4)请你就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说一句话。(2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 “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2分)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2分)

  (2) 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3) 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2分)

  (3) 材料三说明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2分)

  24.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共20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为之盛国矣。

  材料二: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材料三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2分)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石炭”是指什么?(2分)

  (3)材料三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 ,它出现的时间 、 地点 ,它的地位 ,意义 。(10分)

  (4)根据材料四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2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

  第一卷 选择题(共40分)

  二、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C B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D C A C C A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1)隋炀帝(2分)

  (2)洛阳;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分)

  (3)赞同。皮日休批评了将隋亡原因归于开运河的片面看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大运河在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写到具体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也给分)(4分)

  22.(1)开放的政策(2分)

  (2) 鉴真,玄奘;日本,天竺(或印度)。(8分)

  (3) 为了理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2分)

  (4)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分)

  (5)中日友好源远流长,许多中日友好使者为这种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呼吁那些不承认历史的好战势力及时悔悟,否则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言之有理即可)

  (2分)

  23.(1) 唐太宗;贞观之治。(4分)

  (2)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4分)

  (3)魏征(2分)

  (4)统治者与百姓的依存关系(2分)

  24.(1)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或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

  太湖流域;水稻(4分)

  (2)煤炭(2分)

  (3)交子;北宋;四川;世界上最早的纸币(8分)

  (4)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5)市舶司(2分)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番号填在答题卷相应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8分)

  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

  3.唐太宗是一位贤明的君王,面对魏征这样经常不给他面子的人,他依然能容忍。下面几个原因中,他最可能出于的考虑是

  A.隋朝短暂而亡,要稳住江山,就要听从意见了 B.作为皇帝要为老百姓谋利益

  C.魏征不好惹,否则会经常让自己难堪 D.作为皇帝没必要和魏征这样的人计较

  4.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反映了哪一兴盛景象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一位同学在学习了唐朝历史后制作了一副简图,在图中?处是什么时期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太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6.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看到和听到

  A.唐太宗向魏征征询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日本人参加朝廷举办的考试

  C.江南地区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李白使用“交子”支付酒店老板的酒钱

  9.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戚继光抗倭

  10.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1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宋元时期历史特征”的问题,符合该特征的信息有

  ① 澶渊之盟 ② 岳飞抗金 ③ 文天祥抗元 ④ 鉴真东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在现代社会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唐朝的开元通宝 D.北宋的交子

  13.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下列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B.“(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C.“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15.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判断他却里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6.下图是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17.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下事迹属于成吉思汗的是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先后灭西夏、金、南宋,统一中国 D.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

  18.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19.某历史学习小组要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入选的是

  20.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六部衙门 B.市舶司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21.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基础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隋朝科举制 D.元朝行省制

  22.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23.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A.宋元时期,火器应用广泛 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2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建立”产生深刻影响的科技成就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27分,共52分)

  25.(25分)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对唐朝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做镜,可整衣冠;以史做镜,可见兴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3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 (6分)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3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3分)请举一例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爱之如一”的事例,并说明其作用。(6分)

  (3)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非常重视什么?(2分)为什么他说“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2分)

  26.(27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材料一反映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在哪个朝代形成的什么制度?(6分)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材料三的中“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3分)写出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名称及其意义(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这些新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分)

  历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 A B A D A 6——10 : D B D C B

  11——15 : A D A D A 16——20 : C A B D B

  21——24 : D D B C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27分)

  25. (25分)

  (1)认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以民为本)(3分)

  措施:鼓励发展生产;减轻人民劳役负担;轻徭薄赋;戒奢从简(答出其中两项即可)(6分)

  贞观之治(3分)

  (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3分)

  事例:文成公主入藏(3分)

  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3分)

  (3)①重视虚心纳谏(2分)

  ②魏征敢于直言进谏(2分)

  26.(27分)

  (1)朝代:隋朝(3分)

  制度:科举制(3分)

  变化:从按门第高低到以考试选拔。(3分)

  (2)影响:使出身低微的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3分)

  较大影响了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3分)

  (3)制度:行省制度(3分)

  机构:宣政院(3分)

  意义: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分)

  (4)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等。(意思相近即可)(3分)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2.初一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4.七年级下册历史段考测试题

5.上学期初中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416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