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2)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9分,27题15分,28题18分,29题8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周是在哪一场战役灭商的?领导灭商的周王是谁?(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3)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能起到什么作用?(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4分)

  27.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1分)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1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1分)

  (4)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3分)

 

  28.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4分)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2分)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29.阅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请回答:

  (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

  (2)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3分)

29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