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时间: 妙纯0 分享

在全国各地,许多学校都推出了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模式,教案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设计

国土与人民

辽阔的疆域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地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用课件播放《歌唱祖国》,带领大家走进新课堂。教师设问:人们常说,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是,地球是一个球体,哪里才算东方呢?经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后教师补充:要确定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入手。

(二)引导学生读图:位置优越

1.经纬位置。用半球位置描述中国的经纬度位置,更加简洁易记。而半球的划分借平面地图来说明,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经纬网立体图: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学生能很快地做出回答: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让学生观察经纬网立体图《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找出中国、亚洲、太平洋的位置:中国在亚洲的哪个位置、在太平洋的哪个方位?学生能很容易描述中国在世界上的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三)借景观图探究:国土辽阔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领土四端点的大致位置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找出我国四端点的大致经纬度范围:

(1)我国最西端大致在哪两条经线之间、最东端大致在哪两条经线之间?它们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2)我国最北端大致在哪一条纬线以北?是北纬还是南纬?我国最南端呢?

1.南北景观差异。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观察我国南北春季景色差异景观图后分析:在同一时节,漠河冰天雪地,海南正春耕农忙,从气候上来说,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学生回答:是气温。教师再问: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南北温差这样大?学生回答:我国南北跨的纬度(距离)大。

2.东西景观差异。让学生观察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片后 分析:从时间上看,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上却星光满天,为什么?学生回答:我国东西时差大。教师再问: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东西时差大呢?学生回答:我国东西跨的经度(距离)大。 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用课件展示我国南北端的大致纬度数:53°N、4°N,要求学生计算一下我国南北跨大约多少纬度。通过活动练习,学生理解了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再根据教材《中国疆域图》,教师要求学生用直尺量算我国南北端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通过活动练习,学生理解了我国南北跨距离大。用同样的方法要求学生计算我国东西所跨的经度、量算我国东西所跨的距离。接着,教师设问: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不仅感到我国南北温差大,也感到了东西时差大,这说明了我国的疆域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我国疆域辽阔。

(四)利用地图比较:地理位置优越

1.中国的面积。我国疆域辽阔,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为了让学生起清晰准确地记住这个数据,用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重点显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三个国家;出示一组三个国家面积数据:俄罗斯(1710万平方公里)、加拿大(997万平方公里)、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中国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中国的内海。我国不仅有广大的陆地,还有辽阔的海域。引导学生读《中国的海域》图,准确地找出我国的四大海域的位置。从位置上看,我国有一个海与其他三个海的位置不一样,是哪一个?学生很快找出它是渤海,并说出它是内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琼州海峡,并强调它也是内海;让学生从地理位置上比较它与渤海的异同。学生经过比较、探讨、归纳得出:渤海一面是海,三面是陆地;琼州海峡两面是海,两面是陆地。

3.半岛与岛屿。用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的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其名称,并从其位置上比较,区别其名称。

4.中国的邻国。邻国有陆上相邻的和隔海相望的两种。将学生分成4-6组,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在图上按逆时针顺序一一找出。学生提出了问题:朝鲜和韩国都是中国的邻国,有什么区别?我们再仔细

观察地图,从位置上做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两国都是半岛国家,韩国与中国之间被朝鲜隔开了,所以韩国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朝鲜是中国的陆上邻国。

5.中国的疆界。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用课件做动态演示、比较,学生很容易明确两者的不同。

6.优越的位置。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第3页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的纬度位置图,再与中国的纬度位置做比较,说明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体会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用课件展示亚洲政区图,重点显示中国、蒙古、日本,设问:从位置上看这三个国家有什么不同?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蒙古是个内陆国,日本是个岛国,中国既临海洋又靠陆地。教师再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学生回答:我国海陆兼备。同时学生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活动:设置读图、填图练习,让学生竞赛完成,巩固所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留下以下问题供学生课后探究:我国海陆兼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对我国的气候、农业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的影响?

【教学反思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掌握基本地理事物,利用地图(地理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获得地理知识,形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观念,掌握一定的读图、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整合互联网资源

电脑与网络成为了信息社会最为迅捷的传播工具,其信息容量大、演示方式灵活,与教学工作的完美融合可以拓展教师教学思维,让课堂更加生动丰满。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首先结合教学网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永无止境,各种新型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广大教师要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和时代发展同步,善于运用相关信息来完善自身教学工作。其次在教学信息演示上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手段展示与历史教学相关的补充信息,文字、图像、视频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比如在《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青铜工艺精品,尤其是其代表司母戊鼎。另外在石窟艺术宝库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展示国内著名的石窟景点,让学生加深形象感知,增强理解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挖掘重要节日资源

历史教学要增强历史厚重感,要紧密结合关键时间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其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提高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传承五四精神做新时期奋发有为的青少年是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五四运动的由来,以及讲述在五四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勇于奉献、不怕艰难困苦的壮举,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再比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与抗战相关的重要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落后就会被欺侮,我们只有勇敢承担起振兴国家与民族的重任,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运用时事政治资源

时事政治资源对初中生而言是流动的历史、发展的历史,也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历史。教师要重视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将时事政治信息运用到当前历史教学工作之中,更好地促进教学。例如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制度改革,从戊戌变法的背景、推进难度、成效,与我国当前的改革背景、推进力度、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充分比较,分析其异同点。这样的对比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化了时政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改革的力度、决心与取得的成效,让他们耳闻天下事,心知世界事。再比如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港澳回归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分析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并结合当前部分“_”分子所制造的事端,对其卑鄙恶劣行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增强对这些港督势力真实嘴脸的认识,提高时事政治教学成效。

四、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重视体现社会生活资源

历史是过去的生活,是曾经的发展历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历史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社会生活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受到教育。例如在《十年““””的内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向自己的爷爷奶奶了解““””中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受到了怎样的破坏,十年动乱又是怎样结束的等情况。通过课前搜集这样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学生可以获得有关““””的更多信息资料。而且这些信息就发生在本地,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般,对学生而言更加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师生有效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再比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研究从改革开放前后到现在国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以及本地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程度、家庭收入与生活条件变化等方面的情况,从国家大的层面到家庭的小层面,全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历史知识,又能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许多资源可以进行充分的发掘与利用,关键在于广大教师要加大思维创新力度,积极挖掘和运用更多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工作。

作者:曹文垒 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2.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资料

3.2017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4.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知识

5.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完整】

207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