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简要知识要点
七年级地理简要知识要点
整理知识点不只是一个学习任务,也是一种复习方法。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地理简要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简要知识要点(一)
1、极地地区地理位置:
北极地区:北纬66.5º(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北冰洋是世界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地区:南纬66.5º(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º,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按顺时针方向,即由西向东南的方向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三大洲隔海相望,其中,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
2、气候:
①南极地区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海拔高,地表被立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我国的两处科考站(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建站时间均为2月。
“风库”“白色沙漠”“冰雪高原”。
②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寻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③方向: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科学考察宝地
4、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七年级地理简要知识要点(二)
1.世界的地形: 地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主要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地形特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洋中脊、大陆坡、海沟、洋盆(见课本36页)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七年级地理简要知识要点(三)
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运动方式: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3.利用板块理论解释一些现象:
红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阿尔卑斯上的形成、地中海的不断缩小:是由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落基山脉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中国多火山地震原因:处在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如日本、台湾等地)、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在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