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有关七年级地理教学文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教学设计,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流程]:
天气预报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的概念
天气与人类
卫星云图
常见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灾害性天气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 四季如春 冬长夏短 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①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练习反馈
①分组练习
②天气播报
(三).灾害性天气
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①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
②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
初中地理教学生本课堂构建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明确的目标引领下自主学习,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综合拓展中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也就成了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明确目标,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效生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规律及学习特点出发,将教材内容的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具体而详细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自学有所依据,有所反馈。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设计中,总体目标是: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了便于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妨将目标问题化,以问题的形式将目标进行分解,引领学生在问题中落实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发现、理解、掌握。为此,教师不妨设计问题: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以问题设计来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明确经纬度范围,并明确地形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主要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接壤,地形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科兴趣
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认知,有利于学生识记、理解、掌握。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西北地区的自然风景及农业生产的图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与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由此发现,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根据这一显著的自然特征,可以判断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这一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图片成为学习材料,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了提炼、判断、加工,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从而减轻了学生识记理解的负担。当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教师不妨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情境:我国西北地区为何会如此干旱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点拨与思维启迪,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入手,自主思考、充分探讨,从而得出结论:从地理位置方面来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导致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本地,所以降水较少;从地形特点方面来说,西北地区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高高隆起,阻挡了海洋水汽的深入,也就形成了常年干旱的气候特征。
三、合作学习,加深教材理解
在生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探讨交流、合作学习,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基于此,教师不妨结合教材插图,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西北地区的地势有什么特点?这些地形特点与西北的干旱特征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有了大致的理解,这时教师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从地形的角度思考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明确“干旱”对西北地区的影响。尽管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然而其干旱程度不同,反映在农业生产方面,也就不尽相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借助教材插图,观察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差异,从中分析其变化规律: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就强化了知识生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四、综合拓展,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是一门理解、思维、认知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以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以目标为纲来梳理知识要点。在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要抓住核心: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围绕“干旱”,将与之相关的表现、成因、规律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全面概括归纳,也就构成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在“综合拓展”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总结,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提纲挈领性的点拨与指导要适时适度,以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凌伟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朱恒恩.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5(22):31.
[2]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138.
看了“七年级地理上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初一地理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