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化学>

9年级化学下册复习重点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到化学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9年级化学下册复习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年级化学下册复习重点(一)

  1、构成原子的粒子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高温 H2 +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9年级化学下册复习重点(二)

  1、液体的颜色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原子的构成

  (1)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3、氧气的制法

  1、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底,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1) 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钠

  (2) 反应原理:

  a.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b.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氯酸钾 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a. 排水集气法:适合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b. 向上排空气法:适合相同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c.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4)操作步骤: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橡皮塞塞进试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灭酒精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6)验满方法: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排出气体。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灯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集气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要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盖上玻璃片。

  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9年级化学下册复习重点(三)

  1、水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原子里的空间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有的运动方向。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有的运动路径。

  (3)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

  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

  ①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的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剂做催化剂。

  4、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97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