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 2017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2017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时间: 礎鸿1124 分享

2017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处于青春的初中生,学好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对中考化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化学知识点归纳二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 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 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

  11、物质的检验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氯酸HCl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 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化学知识点归纳三

  有关物质的颜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2O3红(棕)色 Fe2(SO4)3、FeCl3 、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黄色FeSO4 、FeCl2 、Fe(NO3)2、(即Fe2+)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不纯的是黑色

  Cu(OH)2蓝色沉淀 CuO黑色 CuCl2、 Cu(NO3)2、 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蓝色无水CuSO4是白色 CuSO4•5H2O是蓝色 Cu(紫)红色

  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

  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KClO3白色 KCl白色 KMnO4紫黑色 MnO2黑色 Cu2(OH)2CO3绿色

  13、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Al(OH)3+HCl

  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⒁ 检验Cl-:AgNO3、HNO3溶液 检验SO42-:BaCl2、HNO3溶液

  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NaCl

  (1)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2)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

  (3)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4)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 1- 杂质的质量分数

  (5)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

  (6)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 a%浓=M稀 ×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7)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 × a%浓+M稀 × b%稀=(M浓+M稀) × c%

  (8)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373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