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 初三化学上期末测试卷(2)

初三化学上期末测试卷(2)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初三化学上期末测试卷

  初三化学上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1 C 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涉及燃烧,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涉及雨打风吹、花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C 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Cu(OH)2是由铜、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CaO是含有钙、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NH4NO3是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3 C 解析:C中所述空气中成分的含量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而不是质量分数。

  4 C 解析: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5 B 解析:纸张易燃烧,A错误。乙醇汽油是将一定量乙醇加到汽油中制成的,属于混合物,B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降低硬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C错误。天然气遇明火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D错误。

  6 A 解析: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能够减少烟草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公共场所中其他人的伤害,可以改善公共场所环境质量;国土绿化,可以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水体污染,这些符合主题。

  7 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则该物质的质量实际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由此可以判断:甲、乙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减小,则甲、乙物质的质量减小,可推断甲、乙为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增大,则丙物质的质量增大,可推断丙为生成物;丁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不变,则丁物质的质量不变,可推断丁为催化剂或无关杂质,由此可以得出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甲+乙 丙,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正确。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A错。在该反应中如果丁是催化剂,可能参加了反应,但不是作为反应物,B错。应该说“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丙的质量”,如果甲和乙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不能这样推求,D错。

  8 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M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物质M的化学式为 。

  9 B 解析:煤是不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有利于煤炭资源的保护,A项说法正确;多开私家车会造成汽油的消耗,从而浪费大量的石油资源,B项说法错误;“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有助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C项说法正确;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正面临着枯竭的危机,因此,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保护能源,D项说法正确。

  10 C 解析: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是2∶1,质量比是1∶8。

  11 A 解析:根据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可求得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可知该化合物是NO2。

  12 D 解析: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与氧化铜反应,A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B错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发生燃烧,C错误;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D正确。

  13 B 解析: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14 A 解析:红磷、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都是可燃物,A错误;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正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C正确;烧杯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D正确。

  15 A 解析: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选项A不能完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选项B能完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选项C能完成;气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能测量气体的体积,选项D能完成。

  16 D 解析:私家车耗用石油资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

  17 A 解析: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8 D 解析:由于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由于CO2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故B解释正确;50 mL水与50 mL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C解释正确;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整个变化中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D解释错误。

  19 A 解析:Mg可以表示一个镁原子、镁元素、镁,故A正确;元素不讲个数,2Na表示2个钠原子,故B错误;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3个铁离子应表示为3Fe3+,故C错误;4N2表示4个氮分子,4个氮原子应该是4N,故D错误。

  20 C 解析:乳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6∶1。

  21 (1)Ca (2) (3)

  解析:(1)注意书写元素符号要规范,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硫酸钙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3)注意化合价要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并且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22 (1)过滤 (2)煮沸 (3)AB

  23 (1)①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 ②AB (2)①温室效应

  ②节省石油资源

  解析:(1)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好,使氧气不能全部消耗或者外界空气进入,造成结果偏低,故选A、B。(2)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②乙醇汽油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24(1)集气瓶 (2)B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3)AC 2KClO3 2KCl+3O2↑ 熄灭酒精灯 (4)A

  解析:(1)仪器a是集气瓶。(2)实验室制取CO2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B;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O2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C;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3)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根据收集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选C,而不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以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4)二氧化锰、CuSO4溶液和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能快速产生大量的氧气,故选A。

  25(1)③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H2O (3)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1)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二者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并且药品价格合理等。(2)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从而写出化学方程式。(3)关闭弹簧夹之后,二氧化碳留在锥形瓶内,使得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6(1)混合物 (2)39∶127 (3)59.3%

  解析:(1)碘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不同的物质,属于混合物。(2)碘酸钾中钾元素和碘元素的质量比为39∶127。(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7/(39+127+16×3)×100%≈59.3%。

  27 解:反应前:

  MnO2的质量为100 g×25%=25 g;KClO3的质量为100 g-25 g=75 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 g÷30%≈83.3 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 g-83.3 g=16.7 g。

  设已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6.7 g

  x≈42.6 g

  答: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42.6 g,制得的氧气的质量为16.7 g。

  看了“初三化学上期末测试卷”的人还看了:

1.新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2.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3.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4.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5.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290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