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2)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17.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度,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H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入烧杯,并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浸泡 .

  (2)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 pH试纸 上.

  (3)将其与 标准比色卡 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度.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要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制取土壤溶液,然后按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方法操作.

  【解答】解析:(1)要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制取土壤溶液;

  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浸泡.

  (2)(3)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故答案为:(2)pH试纸;(3)标准比色卡.

  【点评】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液于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切记不可湿润pH试纸,也不能把pH试纸放到待测液中,以防污染试剂.

  18.以下是一些初中常见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有些条件已省略)已知:常温下甲为液体,乙和E均为黑色固体,B是气体,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物质乙的化学式是 C

  (2)D转化为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FeSO4 :

  (3)B、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Fe3O4 3Fe+4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常温下为液体的物质通常指什么物质,然后先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找出比较条件明显的物质,再从已知条件最多的一项开始分析,层层深入,就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故可判断D是铁;根据“常温下甲为液体”可以判断甲为H2O;根据“乙和E均为黑色固体”,结合图框,则推测乙为碳,

  (2)根据图示D+稀硫酸→C,应为:Fe+H2SO4=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故可判断C是H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FeSO4;

  (3)根据图示甲→A+C应为:2H2O 2H2↑+O2↑,故可判断A为O2;那么图示D+A E应为:3Fe+2O2 Fe3O4,故可推断E为Fe3O4;结合图框,因为A+乙→B,已知乙和E均为黑色固体,B是气体,故可推断乙为C,B为CO,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 2CO,则图示B+E→D,其化学方程式应为:4CO+Fe3O4 3Fe+4CO2.

  故答案为:

  (1)C;(2)置换反应,FeSO4;(3)4CO+Fe3O4 3Fe+4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了解,以及对它们之间的反应的熟悉程度.

  19.一位同学取了一瓶井水进行实验,请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1)用烧杯分别取少量井水和蒸馏水,加入适量 肥皂水 ,搅拌.发现蒸馏水中的泡沫多,井水中的泡沫少.结论:井水是硬水.

  (2)另取井水加热煮沸,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

  (3)过滤,把得到的难溶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现象是 固体溶解 ,并有气泡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回答.

  (3)根据碳酸钙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原理回答.

  【解答】解: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主要是碳酸氢钙,它在水溶液中受热时,能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水及二氧化碳,故加入盐酸后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生成;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肥皂水;(3)固体溶解;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硬水的成分、鉴别方法、碳酸氢钙和碳酸钙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和原理,掌握双基知识是解题的必要前提.

  20.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 氧化铝(或三氧化二铝或Al2O3或氧化物) 薄膜.

  (2)图中发生反应后能生成 黑 色固体,做该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可以防止 集气瓶破裂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常温下铝与空气氧气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及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从而使铝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的现象解答,做该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可以防止生成物溶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1)氧化铝(或三氧化二铝或Al2O3或氧化物)(2)黑;集气瓶破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常温下铝与空气氧气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 < 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E (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 BCFG .

  A.酒精灯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 胶头滴管.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2)根据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考虑;(3)根据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考虑;(4)根据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考虑.

  【解答】解:(1)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即相同质量水中甲溶解的多,所以想溶解相同质量的甲和乙,乙需要的水多,甲需要的水少,所以甲的溶液质量少;

  (3)A、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加入溶质,此时溶剂质量不变,故A错;

  B、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此时溶质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如果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刚好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故C错;

  D、如果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刚好饱和时,溶液质量不变,故D错;

  E、甲的饱和溶液只是对于甲来说是饱和的,对于其他物质是不饱和的,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故E正确;

  (4)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

  故答案为:(1)t1;(2)<;(3)BE;(4)BCFG.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

  三、简答题(每小题0分,共15分)

  22.(2014•西华县一模)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现象.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回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钠.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硝酸钡溶液中,结果发现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溶液变质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Na2CO3溶液与Ba(NO3)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了BaCO3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2+2NaOH═Na2CO3+H2O;Na2CO3+Ba(NO3)2═BaCO3↓+2NaN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2014秋•北安市校级期末)制作硬币是选用的金属材料是合金还是纯金属?所选用的金属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质?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用来铸造硬币的合金必须具备硬度和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熔点高、色泽美观等优点.

  【解答】解:制作硬币是选用的金属材料是合金,因为硬币作为商业贸易的流通的一种货币,所以必须具备硬度和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熔点高、色泽美观等优点.

  故答案为:合金;硬度和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熔点高、色泽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进行.

  24.(2014秋•北安市校级期末)酸雨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各答一条)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酸雨形成原因以及危害和防止的措施解答即可.

  【解答】解: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和空气中的雨水等结合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的危害:酸雨有很强的腐蚀性,它能腐蚀建筑物、桥梁、大理石雕像、导致树木枯萎等.要防治酸雨,可以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故答案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形成酸;腐蚀建筑物;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 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用三种方法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本题可以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稀硫酸能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发生反应,而氢氧化钠能够和非金属氧化物、盐溶液等反应,它们都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反应但是显示不同的颜色.

  【解答】解:根据两者的酸碱性不同,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或测pH,若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硫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若分别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是稀硫酸,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若测定测定pH,pH大于7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小于7的是稀硫酸.

  根据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或碳酸盐)反应产生氢气,可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许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向溶液中放入几颗锌粒(或碳酸钠),产生气泡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根据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分别取氧化铜粉末各少许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两种溶液,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反应,可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许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向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稀硫酸(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硫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测定pH,pH大于7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小于7的是稀硫酸;

  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许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向溶液中放入几颗锌粒(或碳酸钠),产生气泡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6.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多应用,请你举出三个实例.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酸碱中和可以改变物质的酸碱性,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进行应用,如治疗胃酸过多,改良土壤等方面.

  【解答】解:酸碱中和后生成盐和水,所得物质的酸碱性都会减弱,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可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用酸碱溶液来处理工厂排放的酸碱性不达标的废水等.

  故答案为:(1)改变土壤酸碱性,如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使其pH达到符合的要求;

  (3)用于医药,如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从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3分,每空1分)

  27.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3)实验室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用此方法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甚至水槽内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解答;

  (2)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根据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解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操作要领中强调用到棉花团.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可知:①为试管;②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高锰酸钾用来制取氧气,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由于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颗粒容易随气流飘动,所以需要用棉花团来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甚至水槽内.

  答案:

  (1)①试管;②集气瓶;

  (2)B;2H2O2 2H2O+O2↑;

  (3)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甚至水槽内.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决定,同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有毒、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

  28.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图所示.

  【资料:Na2CO3+CaCl2=2NaCl+CaC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2NaOH+CaCO3↓ .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

  (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E中的溶质可能是 NaCl、Na2CO3或NaCl、Na2CO3、NaOH .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 CaO、Ca(OH)2、CaCO3 .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生石灰的性质,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可以据此来进行解答该题;

  (2)②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知道在滤液A中只有氢氧化钙能够溶于水,所以可以据此来进行解答;

  (3)③滤液A中有氢氧化钙显碱性,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溶液显酸性解答;

  (4)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

  【解答】解: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②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滤液中只有氢氧化钙能够溶于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

  (3)③滤液中有氢氧化钙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被全部消耗,溶液呈酸性,故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4)向滤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滤液变浑浊,则说明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混合物B中含有碳酸钙,可能还有氢氧化钙;由②知,滴加碳酸钠可以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中一定有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由③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再加过量的稀盐酸,故D中有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氢,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碱显性碱性,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有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有碳酸钠就没有氢氧化钙,由此可知滤液E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或NaCl、Na2CO3、NaOH;

  得到的1g滤渣是由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设氢氧化钙的质量是x,则根据反应前后钙原子个数守恒可以有:

  Ca(OH)2﹣﹣﹣﹣﹣﹣﹣CaCO3

  74 100

  x 1g

  x=0.74g

  0.75g样品中含有0.1g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0.74g,而样品溶于水时有热量放出,故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如果0.74g全部是氧化钙,则达到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0.74g,故样品中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填:CaO、Ca(OH)2、CaCO3.

  答案:

  (1)CaO+H2O=Ca(OH)2

  (2)Na2CO3+Ca(OH)2=2NaOH+CaCO3↓

  (3)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4)NaCl、Na2CO3或NaCl、Na2CO3、NaOH

  CaO、Ca(OH)2、CaCO3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石灰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如图甲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

  (1)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通入一氧化碳;

  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③点燃酒精喷灯;

  ④熄灭酒精喷灯;

  ⑤验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⑤①③④②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发生的反应的现象是 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的原因是 CO有毒防止空气污染 .

  (4)图乙是下业生产中炼铁高炉的结构图.实际生产中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是从原料入口加入的,其中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作用之一是产生高温,另一作用为 和CO2反应生成CO ;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 炉渣的密度小于铁水的密度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的冶炼.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2)根据实验室模拟炼铁的操作步骤分析即可;

  (2)从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铁为铁,氧化铁是红色,铁是黑色.

  (3)根据CO有毒的性质分析即可;

  (4)根据焦炭的作用并结合生铁与炉渣的密度分析即可.

  【解答】解:(1)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到大气中,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所以应该先点燃酒精灯,然后通一氧化碳;为了赶净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应该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若在实验前未赶装置中的空气,则最后生成的铁又会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铁;实验结束后应该先熄灭酒精喷灯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若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熄灭酒精喷灯,则空气又会进入装置中,将铁氧化为氧化铁;最后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⑤①③④②;

  (2)一氧化碳可以把红色的氧化铁还原成为黑色的铁,所以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红棕色的逐渐变成灰黑色.

  故答案为: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3)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污染空气;

  故答案是:CO有毒,防止空气污染;

  (4)炼铁要用到焦炭,它有两个作用,炼铁需要高温,一方面焦炭在燃烧的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另一方面炼铁还需要一氧化碳,焦炭又可以把刚生成的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

  故答案是:和CO2反应生成CO 炉渣的密度小于铁水的密度.

  【点评】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注意实验前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再停止通一氧化碳.

  30.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下列内容:

  该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包白色粉末.他将该粉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该气体可能是CO2

  (3)【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一支玻璃棒蘸取少许澄清石灰水,放在产生气体的试管口 玻璃棒上有白色物质产生 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该气体是CO2,由此可判断该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盐.

  老师告诉他:该白色粉末是Na2CO3、K2CO3、CaCO3、BaCO3中的两种,于是该同学做了进一步探究.

  (4)【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5)【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白色粉末是Na2CO3、K2CO3

  猜想2:该白色粉末是CaCO3、BaCO3

  (6)【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取白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再注入适量水,振荡,粉末全部溶解.

  ②向①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7)【实验结论】

  猜想 1 正确.请你思考判断:该同学做的上述实验中,是否有必要做第②步? 没必要 ;为什么? 因为CaCO3、BaCO3属于沉淀,Na2CO3、K2CO3都易溶于水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考虑;(7)根据Na2CO3、K2CO3、CaCO3、BaCO3的溶解性考虑.

  【解答】解:(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

  (7)取白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再注入适量水,振荡,粉末全部溶解,说明该粉末易溶于水,因为CaCO3、BaCO3属于沉淀,Na2CO3、K2CO3都易溶于水,所以猜想1正确.

  故答案为:(3)Ca(OH)2+CO2═CaCO3↓+H2O;(7)1;没必要;因为CaCO3、BaCO3属于沉淀,Na2CO3、K2CO3都易溶于水.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五、计算题

  31.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176 ;

  (2)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3:4:3 ;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54.5%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维生素C C6H8O6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8+16×6=176;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8:6=3:4:3;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可得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100%=54.5%;

  故答案为:(1)176; (2)3:4:3;(3)54.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及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3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 0.2  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图可知氢气的质量.

  (2)利用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最后根据 求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3)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故答案为:0.2.

  (2)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g

  x=6.5g,y=16.1g

  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铜的质量分数: ×100%=67.5%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6.5g+93.7g﹣0.2g=100g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16.1%

  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

  【点评】有关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计算溶液质量的方法一般是:所加入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猜你感兴趣:

1.新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试题

2.9年级化学上人教期末试卷及答案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4.新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5.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123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