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政治 > 初二政治自尊自信教案

初二政治自尊自信教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初二政治自尊自信教案

  教案是指初二政治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二政治自尊自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政治自尊自信教案设计

  自尊自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尊的涵义,认识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能力目标: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能够识别什么是卑下无耻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

  思想觉悟目标:认识自尊是人格之本,是促进人的道德健全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的基本价值。懂得怎样的人格才是健康高尚的人格,形成对健康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懂得什么是有损人格的卑下的行为,有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明确意识,对庸俗卑贱的行为能够加以抵制。

  【教学重点】:自尊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难点】:自卑的危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寓言透视??人的尊严

  过程指导: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教材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书本中的问题;

  第三步:全班自由发言,逐一讨论各道问题,并引导学生举出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的事例;

  第四步:结合问题三,学习心灵导航第一、第二节,让学生归纳人的尊严的含义;

  第五步:教师总结。

  活动二:讲授新课:

  1.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1)“自尊”的内涵

  人从幼年就会表现出自尊心。由此引入自尊的涵义??自尊是对自己的人格重视和肯定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爱护自己的身体、仪表,维护自己的行为、心灵的表现来理解以上涵义的表述。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讨论:为什么说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从个人体验可以感受到自尊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当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振奋、自信这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当自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忧愁,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

  (3)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

  自尊心是人进步的动力。自尊能够推动青少年蓬勃向上、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自尊也会阻止人去做损害自尊的卑下的事情。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即自尊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格是健康人格,什么样的人格是不健康的,健康人格为什么必须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

  2. 自尊始于知耻

  (1)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

  “人无耻,无以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从知耻开始。结合“探究园”的第一个活动“人的尊严”引出羞耻心包括什么?

  (在身体和仪表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赤身露体,保持衣冠整洁等。在心灵方面,不去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事情。有了羞耻心,不做耻辱的事,庸俗卑贱的事,才能有尊严。自尊的人必定有所不为,必定不以庸俗卑贱的方式做事,这说明自尊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是紧密联系的。)

  (2)羞耻心对于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让学生思考: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难为情,会感到惭愧,会感到内疚?

  (如果无论做出什么错事、丑事都不懂得难为情、惭愧、内疚,就是所谓“恬不知耻”,也就谈不上有道德,更谈不上有尊严了。也就是说,知耻才能有道德,有道德才能有尊严。)

  (3)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才能维护自尊

  人的尊严要依靠自己的言行来维护。节制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荣誉、形象的事,就维护了自尊。相反,没有羞耻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就会损害自己的尊严。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事情是“耻”,是应该拒绝的,不可为的;怎样做才能洁身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

  (比如,例举和分析中学生生活中可见的一些现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守交通规则、举止粗鲁、形象邋遢、言辞污秽、打架斗殴、恃强凌弱、说谎成性、偷窃、损坏公物、吸烟酗酒、赌博吸毒、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等等。)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伟人自尊的故事,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自尊的含义。什么是自尊,自尊为什么能够促使健康人格形成。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羞耻心对于自尊形成的作用,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后记】: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2、“联系生活,模拟情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

  构建社会教学模式,优化课堂

  小学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和世界的社会常识;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重视社会课的教学,切实抓好社会课的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捷径。我们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把社会课的开设,提到素质教育高度来认识。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小学社会教学大纲精神,刻苦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很好地完成社会课教学任务。而如何实施新开设学科的课堂教学,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以此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鉴于此,我们对社会课四种课型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并构建了与之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必将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一、社会课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依据

  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可以看出,社会课担负着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的任务,这三个方面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宗旨的。这是设计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组织因素教育因素,都应当与教材教学目的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根据社会课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教学应始终立足于这个基点,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生动协调地发展。

  社会课自身的个性和特殊性,是教学模式设计构建的第二个重要依据。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主要包括社会生活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和法律常识四个部分内容。在了解、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大目标下,担负着各自不同的任务。社会生活常识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实现儿童个性社会化。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并能担当起自己所扮演的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子女,在社会是小主人这一社会角色的社会责任,勤奋学习,尊敬长辈,文明礼貌,为今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课中地理历史常识教学,从教材编排上已打破了单纯按时间先后讲述事件和人物,按空间分布讲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原学科体系,而是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去组织教材内容的。如认识祖国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名山大川,灿烂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成就等。对于这两部分内容的新的特点,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原来的史地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社会课框架体系去上好这两部分内容。社会课中的法律常识部分主要是向学生讲述国家的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等,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不同的社会教学内容,突出社会教学模式的特色。

  二、社会课型及构建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针对社会课的四种课型,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实践,构建了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

  1.小学社会“社会生活”课型。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先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讲解,而后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升华,真正使学生达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目的。这样,既适应了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很好地兼顾了社会常识课本身的特点。其操作程序为:导语激趣—启发讲授—扩展升华—课堂小结。

  2.小学社会“地理常识”课型。

  这种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问题阅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师生语言交流,教师精讲点拨,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通过这种课型教学,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二是适应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技能,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其操作程序为:问题—阅读—评议—练习。

  3.小学社会“历史常识”课型。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创设历史意境,提出问题后学生自学,鼓励学生以创造精神探索知识,然后教师进行讲评概括。教师要把握好精讲原则,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学生抓住“牛鼻子”,弄清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注意加深对课文重点、难点和脉络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已有的知识深化和提高。其操作程序为:以故事导入—依问题讨论自学—靠讲评理解深入—以小结立言导行—靠练习记忆巩固。

  4.小学社会“法律常识”课型。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先按教师出示的导向题目进行认真阅读,在学生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及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点拨。为巩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定时定量的练习,并通过有关法律知识材料的辨析,培养小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树立民主法制意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模式起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中介)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学模式中的很多策略原则和方法结构都是从有效的实践中通过提炼后概括而成的,它可以为教学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发展提供各种已经加工的素材,因此是特殊经验转化为一般理论的中间环节;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总是某种教学理论的简化表现形式。它为某一主题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而且还具有一套实施的策略原则和操作程序。因此它可以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为一般教师易于掌握的实施方案。

  社会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社会课教学模式的提出,对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克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也克服了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势,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采用的某一学科教学活动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精益求精,更加丰富、充实。

  社会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了依靠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看了“初二政治自尊自信教案”的人还看了:

1.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2.初二政治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3.人民初二上册政治教案

4.初二政治竞争合作教案

5.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251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