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语文 >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2)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2)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六)

  1.重点词语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

  3.《朝花夕拾》及《山海经》简介: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书中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双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在儿时的“我”看来,那是“念念不忘,最为心爱的宝书”)

  4.整体感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作者对他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他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他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对于买《山海经》,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作者只是随意的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他却真的买了回来,这令作者对他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5.语言品味,方法借鉴。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A、传神的描写:

  ①细节描写:

  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B、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C、先抑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6.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七)

  1.重点词语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颓唐 琐屑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背影》写于1925年,他到清化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3.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一段):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点“背影”)----开篇寄思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段):回忆往事,车站离别看见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忆“背影”)----往事回忆

  (一)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交代家境

  (二)写父亲决定亲自送行,并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浦口送别

  (三)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写“背影”)----车站买橘

  第三部分(第七段):接读父信,再现背影,表达了我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哭“背影”)----结尾怀念

  4.重点研读

  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买橘时的感人形象的?

  先写了父亲的穿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紧接着写了去买橘时的一系列动作:

  走、探身、穿过、攀、缩、倾、这些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一个全过程的栩栩如生的动态印象。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观察细致,清楚,用词准确生动,故此写得真切感人。)

  父亲是个胖子,走路都是蹒跚的,却要去努力地攀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看到这样的背影谁能不为之感动。

  5.总结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两方两的。一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二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内疚和感伤之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八)

  1.重点词语

  凹凼 尴尬 烦躁 门槛 涎水 半晌 很倔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2.介绍作者

  李森祥,1956年出生,衢州人。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他的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3.小说的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 明确小说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4.仔细研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透过父亲这个人物,我们发现,其实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三个是人与动物共有的需要,是动物的本能,而后两者为人所特有的,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作为一个,应该学会尊重别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收到人的尊重。)

  5.小结: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是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九)

  1.重点词语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2.作者介绍:

  杨绛,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著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时代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真情感悟

  1.“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何理解这句话?

  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怍。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2.关注“老王”

  老王生前,杨绛经常帮助他,但她仍觉得关爱得不够,而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王”,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呢?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十)

  1.重点词语

  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困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2.介绍作者及作品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

  2.《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这评价,深得其真髓。

  3.好句好段

  “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对这种处境的设想,作者以排比绘写,一气呵成。容量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语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凝练警辟,具有很强的美感。

  4.感知信客的形象

  ①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 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 “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②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③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④信客的为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5.本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质朴而典雅。

  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第二个特点,警辟而又畅达。

  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上:“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气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如“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6.总 结

  这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诚信对于人立足社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八荣八耻,坚决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下一页更多精彩“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96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