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语文 >

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 诗盈0 分享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的看好题目,不要看漏题目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看看八年级语文,欢迎大家来多多阅读哦

  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震悚(sǒng) 溃退(kuì) 歼灭(qiān) 锐不可当(dǎng)

  B.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hài) 荒谬(miào)

  C. 横亘(ɡèng) 藻井(zǎo) 诘问(jí) 噩耗(è)

  D.闪烁(shuò) 佃户(diàn) 缅怀(miǎn) 杳无音讯(yǎo)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造旨 帷幕 因地制宜 造形艺术

  B.斟酌 制载 别出心裁 永垂不朽

  C.驻足 湛蓝 张皇失措 精疲力竭

  D.轩榭 伧俗 月明风轻 转弯抹角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眉山的仲夏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绩能否提高。

  C.从叙利亚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

  D.发展并构想好特色产业,让眉山以最快速度融入天府新区。

  5.下列文学常识中作者及相关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弘景——思想家——《答谢中书书》

  B.鲁迅——文学家——《藤野先生》

  C.郦道元——地理学家——《三峡》

  D.吴均——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

  6.下列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 全球大约每6秒钟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

  材料三 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

  (1)从材料一、材料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8.在“月亮”“雨水”“桥”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要求符合对象特点,恰当运用修辞手法。(2分)

  【示例】筷子:①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品尝酸甜苦辣。②总是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仿句】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     。(2分)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

  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

  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

  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

  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

  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

  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

  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时,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1)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2)

  (作者老舍,有删改)

  1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2分)

  1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语句 情感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13.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6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不超过60字)(6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3分)

  底 层 情 话

  从维熙

  ①那是今年年初,我收到一个寄自江西农村的快递邮包。我十分惊愕,因为江西没有我的亲友,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块腌肘子。查看快递单,寄件人叫吴成丰。就在同一天,我去值班室取报纸的时候,值班人员又递给我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湖南女孩送来的,上楼找我见我不在,便把包裹放在这儿了。我打开一看,是两条湖南产的鱼干。

  ②这两件意外的事儿,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快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来自遥远南方的情意,赠物人都是年轻的打工族。

  ③给我送咸鱼干的女孩,是我们楼下餐馆的服务员,想必是她春节回乡探亲归来,给我带了家乡特产。平日,我常到这个小餐馆独饮,随手带去的报纸和刊物,便顺手送给她。她是湖南岳阳地区的高中生,为谋生到北京来打工,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我想,给她一些报刊能让她与文化相伴,聊以充实枯燥而单调的生活。

  ④而今,我想她送来的家乡特产,可能是对我的一种答谢吧。

  ⑤通过邮政快递送来猪肘子的打工者吴成丰在邮件附言中说,年底家里杀了一头肥猪,便邮来刚刚腌好的猪肘,让我尝尝鲜。我想,农村生活相当清苦,杀上一头猪过年,我怎么能接受这沉甸甸的馈赠呢。但是东西已经邮来了,退回去,无疑会伤害他的心,不退回去,那猪肘子让我和妻子如何下咽?妻子想出了一个办法,按快递单上的地址给他家寄去200元钱。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上几天,那200元钱又被寄了回来,吴成丰在汇款附言里写上了这样的话:“老师,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我家虽然很穷,但不能花你们的钱。”我和妻子都愣住了。

  ⑥吴成丰是装修队里的一个油漆工,我和他的相识,缘起于去年冬天他为我粉刷书房。那是一个北风呼号的日子,室外温度已然降到了零下10摄氏度,妻子看见小吴只穿着一件单衫,冻得直流清鼻涕,便把我的一件羊毛背心送给了他,让他立刻穿在身上。这个小吴当时挺惹我生气的,他说他不冷,死活不肯收下这件暖身之物,直到我发了脾气。我觉得这个小青年的自尊心强得有点出格,内心深处似乎对社会有某种仇视。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他对我倾吐的话,让我对打工族生活之艰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最最让我想象不到的是,他还是个文学迷——他给我带来了他写的两本厚厚的杂记,其中,有对当今诗词的针砭,有对为富不仁者的嘲讽,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⑦我与他聊写作,谈人生。有一天,我特意到民工们同住的屋子里去看望他,并给他带去一些稿纸和几本书籍。书籍中有我初涉文学时的感悟《文学的梦》,有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龟碑》。在《文学的梦》的扉页上,我特意把英国作家萨克雷在小说《名利场》中的经典之句送给了他:“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我说:“这几句人生格言曾给过我生活的勇气,现在我转赠给你。”记得小吴读了这几句话后,立刻对我说:“这对我太重要了,谢谢你,丛老师!”

  ⑧我曾问过自己:那么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你行善行得过来吗?这显然不现实,然而我的信条是,只要让我碰上了,就不能视而不见,要尽可能地给他们一些温暖。

  ⑨仔细推敲起来,这似乎是一种精神上的本能,不仅与我出生在农村有关,更与我后来经历过的二十年的底层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今天的我突然变成只会向上看天,而不会向下看地的“势利眼”,那就是精神的解体和灵魂的堕落!

  ⑩如今这样一群看似最不光鲜、微不足道的人,也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着他们细腻美好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充满着爱,这让我更觉得快慰。

  但愿城市中的文化人也能“向下看”,更多地关注这些打工族的生存状态。

  15.第②段中说“我”感到很快意,原因是             。(4分)

  16.从记叙顺序看,第③段属于     ,其作用是           。(6分)

  17.细读第⑥⑦段,第⑤段中的句子“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的具体表现是              ;“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的具体表现是                 。(4分)

  18.谈谈你对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9.对文章标题《底层情话》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底层情话”是本文的线索。

  B.呼吁我们应该关怀有着美好情感的底层人。

  C.隐含着底层再卑微也有微光的内涵。

  D.阐述对底层的付出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的观点。

  三、作文。(50分)

  请以“难忘的深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1.答案:D 解析:A项中, “歼”应读jiān,“当”应读dāng。B项中,“塞”应读sài, “谬”应读miù。C项中,“诘”应读jié,“亘”应读ɡèn。

  2.答案:C 解析:A项中,“旨”应为“诣”,“形”应为“型”。B项中,“载”应为“裁”。D项中,“轻”应为“清”。

  3.C

  4.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句子犯了主宾搭配不当的毛病,“仲夏时节”与“好去处”搭配不当,把“眉山的仲夏时节”改为“仲夏时节的眉山”,或把“好去处”调整为“好时节”。B项中的句子主宾搭配不当,应在前一个句子前面加“是否具有”。D项中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先有构想,再有发展,所以应改为“构想并发展”。

  5.答案:D 解析:D项中,《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

  6.C

  7.(1)中国的烟民队伍庞大;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会减短人的寿命。(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示例:吸烟会导致致命肺部疾病;吸烟致癌;孕期吸烟,危害胎儿健康;吸烟会要你的命。(意思对即可)

  8.示例:雨水:①一个天生的冒险家,从白云之上到泥土之中,从不惧怕。②为大地洗去尘土,惹自己污浊满身。

  二、(一)9.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10.答案:B 解析:颔联传达出的是孤寂抑郁之情。

  (二)11.全文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等几件事情。

  12.(1)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

  (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13.答案:第(1)句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以及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与无奈。第(2)句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 解析:第(1)句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2)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14.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还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他们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15.答案:①“我”对打工者的关心得到了积极的回应;②“我”看到他们身上的美好情感,为他们内心充满爱而感到欣慰。 解析:通过“我”对这件事的感受来分析。

  16.答案:插叙 补充交代了“我”平日里经常赠予楼下餐馆的打工女孩报纸刊物这件事,解释了上文“女孩送我两条湖南产的鱼干”这个情节的原因,也表现了“我”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解析:首先明确插叙的作用,然后根据该段内容分析。

  17.在寒冷的冬天,“我”和妻子送给小吴一件羊毛背心 在他内心充满仇视之时,“我”转赠萨克雷的经典名言给他

  18.画线句子用感叹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应关注城市中的打工者,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警醒;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上某些“势利眼”的愤慨;还表达了作者希望城市中的其他文化人关爱底层人物的强烈愿望。

  19.B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

  (2)少壮理应努力,暮年仍可奋发,曹操在《龟虽寿》中以比喻手法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分)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1分)

  (5)请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4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法国的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建树)。

  (2)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g(匿名)。

  (3)在客厅里zhèng jīn wēi zuò(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4)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èn láo rèn yuàn(任劳任怨)。

  3.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B)(3分)

  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C.班会课上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陷入了沉思。

  D.今天是哥哥18岁的生日,妹妹端起酒杯说:“哥哥,今天是你的寿诞,祝你长寿!”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组成的选手。(去掉“选手”)

  B.目前,“兰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国,产值近千亿元,成为“中华第一面”。(将“遍布全国”与“走向海外”互换位置)

  C.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在句末加“的作用”)

  D.国家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是遏制房价飞速发展的重要结果之一。(将“遏制”改为“阻止”)

  【解析】将“重要结果”改为“重要原因”。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跨进新时代•诗歌颂祖国》石子义龙的传人现代诗歌朗诵选集百场巡演首场12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开启,巡演由石子义发起、百莲凯集团共同举办。

  晚会现场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集视觉、文化、慈善于一体的艺术盛宴。现场不仅有唱响广州亚运会的男高音歌唱家傅春华、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游佳佳,以及多位青年朗诵家等,齐聚亮相,也邀请十名老兵出席,致敬时代英雄。

  石子义表示,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本次诗歌巡演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于诗歌的喜爱。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5字。

  石子义龙的传人现代诗歌朗诵选集百场巡演首场,12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开启。

  (2)根据材料内容,以“诗歌”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品,诗歌是中国文学之父。

  二、阅读(46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2)曾益其所不能(代词,他)

  (3)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课文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卑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课文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课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及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解析】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生于忧患”;后论国,主要体现“死于安乐”。

  (二)(9分)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齐之赘婿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国且危亡/年且九十

  C.委政卿大夫/相委而去 D.数使诸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解析】A项,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将近;C项,委托/舍弃;D项,出使/派遣。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3分)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文中的淳于髡和齐威王各有什么特点?(3分)

  淳于髡:勇于劝谏,善于劝谏,劝谏有艺术。齐威王: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知耻而后勇。

  (三)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10分)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根据网络文章改编)

  12.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14.假如你目前也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学完本文,你打算如何克服这种症状?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分)

  积极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参加朋友聚会,多跟他们“面对面”交谈,畅谈人生。

  (四)良心(17分)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症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睡觉,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我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现在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没有离开医院,直到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5.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冷漠——不满——(①羞愧)——(②感激)

  16.文章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示例一:当年父亲让大哥辍学上班,体现对“我”的偏爱;“我”却因为没有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示例二: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我”却冷血到“要回家睡觉”,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示例三:“我”对父亲当年的做法感到不满,又因工作无着落而憎恨父亲,签字时漠然、不耐烦;得知真相后,“我”震惊、羞愧、感激,一直守候并照顾父亲,前后形成对比。作用:突出了父亲胸怀的博大与“我”的狭隘、自私,呼唤了良心的回归,揭示小说的主题。

  17.按照提示回答问题。(6分)

  (1)请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我”对父亲的冷漠。

  (2)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震惊、自责、愧疚。

  18.通读全文,说说题目“良心”有哪些含义。(3分)

  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

  三、写作(50分)

  19.题目一:《你是我最______的人》(牵挂、感激、敬佩……)

  题目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

  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作文(若选题目一,必须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附加题(10分)

  蟋蟀的住宅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它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在哪些方面给你较大触动?(3分)

  ①聪明,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②勤劳,如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③随机应变,如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它的洞;④善于管理家务,如长时间的整修,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工作。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

  蟋蟀不辞劳苦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3.《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4分)

  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1分)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2分)

  (3)《使至塞上》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5)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绯红)的轻云。

  (2)这幅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yú dùn(愚钝)和压抑。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不能悲观泄气。

  B.这意外的打击,使他非常懊丧,他凄然地走下月台,泪珠从两颊滚落下来。

  C.在这叱咤风云、雷电交加的夜晚,没有特别的事情的话,没人愿意出门。

  D.跑完了五千米,同学们个个都筋疲力尽!

  【解析】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不能用来形容夜晚。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把“只要”改为“只有”)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在句末加“的故事”)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去掉“能否”)

  D.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激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解析】分类不当,应把“和”改为“等”。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你高傲时,它呼唤你谦逊;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

  二、阅读(46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10分)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怀民亦未寝(睡觉)  (3)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水中藻、荇比喻成松柏影。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二)山谷摹临(9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最,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穆父从旁观曰/七十而从心所欲      B.自此顿悟草法/自三峡七百里中

  C.山谷作草书数纸/与朱元思书 D.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尝射于家圃

  【解析】A项,在/顺从;B项,自从/在;C项,字体/信;D项,曾经。

  10.请用两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11.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的?请根据文中信息简要概括。(3分)

  疑、信。原因:(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临摹)。(3)自身的努力。

  【参考译文】元祐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杨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祐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很久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三)(10分)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晴,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2.上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

  1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因为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具有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前文所写的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便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B.“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具有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的特点。

  C.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揭示托尔斯泰形貌的矛盾统一,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可以说,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D.选段部分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准确的。

  (四)雪山窃贼(17分)

  毕淑敏

  ①女孩子的胃比男孩子的要小,所以,她们正餐时吃得很少,但经常要吃零食。

  ②西藏能供给女孩子打牙祭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我们每天馋得思来想去,只好“精神会餐”。有一天,果平对我们说:“喂!想不想吃烤羊肉啊?”

  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还用问?当然想吃啦。”连我也跟着一块儿喊,虽然我不吃羊肉,但我喜欢凑热闹。

  ④果平说:“那我们先筹集原料。”大家就分头活动,很快就搞到了孜然、辣椒面和盐。但烤羊肉最主要的材料——羊肉,还在羊身上长着呢。

  ⑤大家很着急,果平如此这般地把她的计划说了一遍,我们就只好耐心地等待一个日子。

  ⑥西藏的羊群经过了一个夏秋的游牧放养,冬初的时候最肥了,要是不杀,经过一个冬天的折磨,到了来年春天,就骨瘦如柴了。在第一场暴风雪来临之前,炊事班长带领人在操场上把预备整个冬季吃的羊都杀完了。然后,把羊堆积起来,拎来水桶往剥了皮的羊肚子里灌水。这样经过一个严寒的夜晚,水就结成巨大的冰坨,羊像琥珀中的昆虫一般,保存得很新鲜。

  ⑦羊肉暴露在室外,一年只有这么一个晚上。天一亮,班长就会把冻好的羊搬进库房。再想偷出羊肉,比登天还难。

  ⑧那天,我们每个女孩子手里都捏了一把手术刀,静静地躲在屋里,盼望黑夜降临。半夜时分,我们身穿皮大衣,偷偷地溜出房门。

  ⑨我们手持利刃,纷纷持刀而上。手术刀倒是很锋利,但它太小了,好像一片银色的柳树叶,面对着骨骼完整的冻羊,简直是杀牛用鸡刀,实在力不从心;再加上羊身上结满了冰,好像披了水晶盔甲,又硬又滑,刀尖儿根本插不进去。

  ⑩大伙儿忙活了半天,没有一点儿战果。果平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扳住羊身子,另一个人用刀切羊腿上的肉,那儿的肉最好吃了。”

  ?调整部署果然奏效,我们割了几块羊腿肉,得胜回朝。牙齿冻得直打架,但心里得意极了。

  ?到了屋里,把羊肉摊在桌子上的玻璃板上,切成樱桃大的块,蘸着作料腌好,这才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还没有烤羊肉的铁签子哪!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果平一拍脑门说:“把每个人的毛衣针拿出来。”

  ?我们用酒精棉球给毛衣针消了毒,然后,串上羊肉块,撒上辣椒面,开始在炉子上烤。

  ?那一瞬间,屋子里很静很静,听得见屋外狂风的呼啸,听得见羊油滴落在火焰上的吱吱声。袅袅的热气在女孩子们的头顶蒸腾着,有一种家的气氛在我们心中涌动。

  ?那一夜,我们房间的灯很晚才熄灭。

  ?第二天一大早,炊事班长吃惊地说:“我的羊腿被谁挖去了几大块肉?雪山上出了窃贼,看来还是个老手,把羊身上最好的肉割走了。”

  ?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作声。

  ?炊事班长又说:“其实,我巴不得大家多吃些肉呢,吃了肉身体好;只是这种冻了冰的肉,没有高压锅,谁能把它炖熟?可别吃坏了肚子。”女孩子们得意地交换了个眼色,大家还是不说话。

  ?让炊事班长永远蒙在鼓里吧!他绝对想不到这些柔弱的女孩子,吃起烤羊肉来,个个像绿林好汉呢!

  15.梳理故事情节,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提议烤肉→筹集原料→(计划偷肉)→(雪夜偷肉)→(夜烤羊肉)→保守秘密

  16.你觉得文中的炊事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明知是一帮女孩子偷吃了羊肉,却不揭穿,还巧妙地提醒大家不要吃坏了肚子,可见炊事班长是一个非常宽厚、善良的人。

  17.按要求答题。(4分)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为什么要写灌水冻肉这一细节。

  为下文刚开始偷肉无法下手埋下伏笔,形成前后呼应之势。

  (2)品析下面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果平一拍脑门说:“把每个人的毛衣针拿出来。

  先写神态,突出众人的束手无策;再通过“拍”这一动作,写出果平急中生智,非常生动传神。

  18.本文以“雪山窃贼”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以“雪山窃贼”为题,首先让读者心生疑惑,产生阅读兴趣;同时也巧妙地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

  我随表兄到那所学堂去报了名。我说我是湘乡人,以为这所学堂只收湘乡人。后来我发现这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就改用湘潭的真籍贯了。我缴纳一千四百个铜圆,作为五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我父亲最后也同意我进这所学堂了,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这是我第一次到离家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去。那时我十六岁。

  在这所新学堂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另外一件事值得一提,教员中有一个日本留学生,他戴着假辫子。很容易看出他的辫子是假的。大家都笑他,叫他“假洋鬼子”。

  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有农民供得起子弟上这样的学堂。我的穿着比别人都寒酸。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学生是不穿大褂的,只有教员才穿,而洋服只有“洋鬼子”才穿。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特别有两个是我的好同志。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人家不喜欢我也因为我不是湘乡人。在这个学堂,是不是湘乡本地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看是湘乡哪一乡来的。湘乡有上、中、下三里,而上下两里,纯粹出于地域观念而殴斗不休,彼此势不两立。我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中立的态度,因为我根本不是本地人。结果三派都看不起我。我精神上感到很压抑。

  我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进步。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古文的教员,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新民丛报》,是梁启超编的。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当时我以为他是很进步的,但是他后来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一九二五到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

  1.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文中的“我”指的是毛泽东。(2分)

  2.“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联系作品,说说“这些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4分)

  ①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清朝衙门对请求救济的百姓置之不理,农民们的反抗遭到了压迫,很多“造反者”被斩首;②“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穷人要求富户接济,“我”父亲是一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我”不同情他,可是“我”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③本地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他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我”赞成他的主张。

  3.作者笔下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在作者的笔下,“我”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也是个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我”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1.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2.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3.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4.八年级语文期中考反思范文

5.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414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