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语文 >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

  做好语文的练习题,能够让你的成绩得到提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一)

  1.拼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A.贻(yí 赠送) 有奇(jī) 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B.启窗(打开窗户)而观  为(wèi)宫室

  珠可历历(清清楚楚)

  C.髯(rán)  绝类(类别)弥勒  通计(jì)

  D.水波不兴(起)  二黍许(xǔ 许多)  佛印居(住在)右

  2.选出各句的“之”词性相同的一项

  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箬篷覆之

  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石青糁之

  ⑤右臂挂念珠倚之

  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珠可历历数也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技亦灵怪矣哉

  4.选出翻译不够恰当的一项

  A.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人和物)各有各的神态。

  B.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故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那个头戴着高帽,长着很多胡子的是苏东坡。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看得很端正并且很安静,好像在听壶中的水的声音。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答案:

  1.A2.B3.C4.D5.B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二)

  一、基础部分

  1.选出加粗字书写注音不正确的一组( )

  A.屏风(pínɡ) 纳凉(nà) B.流莹(yínɡ) 惟幕(wéi)

  C.伧俗(chèn) 因地制宜(yì) D.造型(xínɡ) 缓冲(huǎn)

  2.解释加粗词语的意义。

  (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2)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3)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4)“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9题。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4.给下列字注音。

  忒 倚 膝

  5.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

  6.“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7.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8.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9.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个属共250余种。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佛时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

  10.“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怎样的感情色彩?

  11.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

  12.“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什么?

  13.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

  14.“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请用两个单句表达。

  三、试一试

  15.下列句子因太长而不清晰,请修改。

  我们班的外语经学校研究决定从9月6号开始分快慢两个小班上课。

34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