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
看清楚,想透彻,答准每一道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复习题,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万籁(lǎn) 弊事(bì) 钟磬(qìnɡ) 麋鹿(mí)
B.瘴江(zhānɡ) 羁旅(jī) 机械(jiè) 倏忽(shū)
C.箬篷(ruò) 壬戌(xū) 色挠(náo) 怫然(fú)
D.市肆(sì) 罔不(wǎnɡ) 连亘(hénɡ) 禅院(chán)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赫赫有名 变换莫测 蛛丝马迹 天衣无缝
B.孜孜不倦 旦夕祸福 重峦叠障 自出新裁
C.忧心忡忡 谈虎色变 恣态万千 雨后春笋
D.唯妙唯肖 溃不成军 寡不敌众 杳无音讯
3.依次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中学生的身体与_____________、思想与_____________、学习与_____________,都在随着每一根血管的_____________、每一块肌肉的_____________、每一节骨骼的_____________,逐渐变化着、成长着。
A.心理 理想 性格 膨胀 增长 扩大
B.性格 理想 心理 增长 扩大 膨胀
C.心理 性格 理想 膨胀 扩大 增长
D.性格 心理 理想 增长 膨胀 扩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B.这篇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是:食物从何处来?
C.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小行星星历表》一直把它作为已“遗失”的小行星处理。
D.关于恐龙灭绝,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6.从语境看,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个是
A.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B.打架子鼓的胡伟手脚并用,有条不紊,动作显得优美、娴熟,展示出他良好的基本功。
C.不是要人家来发现,而是要毛遂自荐,要敢于说自己行,敢于把本事都拿出来。
D.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下列句中的“于”字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B.先生坐!何至于此
C.今有人于此
D.受地于先王
8.选出对下列两句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
B.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风吹拂,梨花盛开的美景。
C“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
D.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二)填空·简答(共9分)
1.成语填空。(2分)
①海( )石烂 ②天翻地( )
③挥( )自如 ④可歌可( )
2.文学常识填空。(4分)
(1)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书》《礼》《易》《春秋》。
(2)《梵高传》的作者是美国传记文学作家______________。《公输》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公输盘即民间所称巧匠_________________。
(3)《荔枝图序》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通史,作者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4)《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公安派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所写。
3.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2分)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序号)
4.根据语境,补出丙同学未说完的话。(1分)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就课业负担减轻的话题展开讨论。甲说:“现在的作业少了,时间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啰!”乙说:“时间多了难道只是给你看课外书?学生嘛,还是应该看课本!”丙说:“你们说的都太片面, 。”
二、古文阅读(共10分)
(一)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上文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的 ,赞美了 。 (2分)
(二)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 ①祠:(cí)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请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与文段的画线的“且”“亡”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句子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对的一个成语。(2分)( )
A.画饼充饥 B.画地为牢
C.画虎类犬 D.画龙点睛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西三条时,你去访问他,一敲大门,出来开门的往往是他自己;辞别时送出来关大门的也是他自己;坐下谈天,给你泡茶倒水的是他自己;凑巧家里有炒花生,有糖果点心时,拿出盛着食物的饼干盒来饷客的也是他自己。这一些虽是生活的小事,但在当时的一些老爷们、“高等华人”们是不干那种“卑贱”的事的;他们只须放大嗓音喊一声“来——”,或者按一下电铃,努努嘴,便什么都有了。鲁迅先生家里虽然也雇有工人,却总是自己操作。那时,他除在教育部任职以外,还兼教了好几个学校的课。在当时那个社会里,像这样一个身份的人,出门总得坐一辆包月车。这是最起码的(因为包车之上还有马车与汽车),每月所费也不过十五元左右。坐包车出去,冬天有棉车篷,膝前围着一块毛毯防寒;夏季支起帆布车篷,膝前罩着一张白布帘防晒;车前还有电石车灯。鲁迅先生却不论是上衙门,访友,到医院里取药,上街买东西,寄信……总是蹀躞街头,离目的地远一些的就自己临时雇街车去,从不摆这类架子。记得在闲趣时他曾说过,坐汽车还有道理,取其快;坐包车和马车就近乎坐八抬大轿了。
1.根据语境解释蹀躞(dié xiè)一词的含义是 。(2分)
2.这是《鲁迅先生生活琐记》中的一段,它从几个方面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2分)
3.为本段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3分)
4.选段所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是什么?其作用如何?(3分)
5.文中加点的“虽……但”;“却”各起什么作用?(2分)
6.文中“从不摆这类架子”指的是什么?(2分)
(二)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处世金针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受害的,公论家□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选自《最先与最后》
1.这两段文字由《韩非子》中的话引出议题,即由“赛马”联想到了中国人的。(2分)
2.把“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作为处世态度,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2分)( )
A.对“不为最先,不耻最后”都持肯定态度。
B.对“不为最先,不耻最后”都持否定态度。
C.对“不为最先”持肯定态度,对“不耻最后”持否定态度。
D.对“不为最先”持否定态度,对“不耻最后”持肯定态度。
3.填入文中空格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 )
A.因为 从而 才
B.如果 因而 便
C.尽管 并且 就
D.既然 而且 也
4.中国人怕做“前驱”和“闯将”的原因是 。(2分)
5.鲁迅先生的杂文语言富于尖锐性和幽默感,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并略作分析。(3分)
四、作文训练(共40分)
做过的事情,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确,是否还有缺漏;学过的知识,要反省一下,是否掌握,是否记得扎实;面对自我,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直,是否真诚坚强。个人,要反省;国家,也要反省;只要智慧存在的地方,就都少不了——反省。
请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只要与所给的话题有关就符合题意。
(2)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答案:
一、(一)1.C(籁lài 械xiè 亘ɡèn)
2.C(换——幻 障——嶂 新——心 唯——惟)
3.C 4.B(“?”应改为“。”)
5.D 6.D 7.B 8.B
(二)1.①枯 ②覆 ③洒 ④泣
2.(1)《论语》 《诗》 (2)欧文·斯通 墨子 鲁班 (3)白居易 纪传体 司马迁 (4)吴均 袁宏道
3.②④①③
4.略(答题须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读课外书要有选择或说不能无选择地看课外书,一是肯定钻课本是对的,但涉猎课外书籍是有益的)
二、(一)1.(1)(王叔远)(或“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轼游赤壁。(关键词:贻 泛)
(2)打开窗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或“雕刻着花纹的栏杆相对着”)。(关键词:启 望)
2.精致(精细,精巧) 雕刻家的奇巧技艺(或“古代艺人的技艺精湛”)
(二)1.如:年且九十 河曲智叟亡以应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画)上脚呢?
3.D
三、(一)1.小步走
2.从住、行两方面,分别表现了鲁迅平易近人,勤俭朴素的优秀品质。
3.第一层(开头到“却总是自己操作”)写鲁迅先生家居“总是自己操作”的勤俭品质;第二层(“那时”到结束)写鲁迅先生出外也朴实而平易。
4.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5.“虽……但”把鲁迅和老爷们“高等华人”联系起来;“却”把鲁迅和坐包车的联系起来。
6.指的是“坐包车”。
(二)1.为人处世 2.D 3.B
4.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
5.如:不幸中国人却奉为处世金针了,“奉”“处世金针”写出了这些人的愚蠢可笑,“不幸”极言使人痛心。又如: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纷纷作鸟兽散”形象写出略见危机便纷纷逃避的不良的社会风气。
四、略
看过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