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地理 > 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

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学习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2.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3.北京的河流
  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
  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北京位于 平原北部边缘。该平原是我国第 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
  和 。
  (2)北京属典型的 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 。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 高, 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 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教师提问:北京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北京城市发展的表现为两个方面:(1)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周围密布着卫星城和新区,这是大都市的典型特征。(2)北京不仅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并且还有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它使北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各区的联系和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二、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那么北京在城市发过过程中面临着与北京古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
  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
  解决的措施有四个方面:
  (1)“传统”与“现代”并存;在城市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工地、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同时还兴建了地下铁道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2)城市规划和布局;举建许多新区和一批卫星城,修建快速路系统。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3)保护和发展并重;
  (4)北京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堂小结]学生了解的北京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保护古建筑文物等,北京在城市的规划和布局中合理发展,注重保护和发展并重,解决北京环境问题。
  [板书设计]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表现:
  城市发展与北京古建筑之间的矛盾:
  解决措施:
  [教学后记]
  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过程和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
  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音乐停)
  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板书:一、概况)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完成下表的填写:(可以板书,可用投影仪展示)
回归祖国时间 位置 面积 范围 人口 人口密度
香港
澳门
  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或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所填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内容,依次讲述或指图讲述:
回归祖国时间 位置 面积 范围 人口 人口密度
香港 1997.7.1 珠江口东侧邻广东省深圳市 1098km2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附近小岛 666.5万人
98%华人
6070人/km2
澳门 1999.12.20 珠江口西侧邻广东省珠海市 25.4 km2 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43.8万人
95%华人
17244人/km2
  讲述: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于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使澳门和香港顺利地回到祖国,也保障了香港和澳门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同时为台湾的统一也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讲述:由表中我们可知,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很大,分别是6070人/km2和17244人/km2。我们再看看这几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北京748人/km2,上海2325人/km2,新加坡3890人/km2,大家比较一下,真正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港、澳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北京、上海,比人口密集的城市岛国还大许多。可见,香港和澳门是名副其实的“地狭人稠”。
  正是由于地狭人稠,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才促使香港的建筑物越来越高,正是所谓的“上天”,不仅“上天”,还“下海”——填海造陆,澳门也如此。澳门目前的面积是1912年的两倍多,这都是填海造陆的功劳。无论是“上天”还是“下海”,都是人多地狭地区或国家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能增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破坏了海洋环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香港值得我们学习。“寸土寸金”的香港却有大面积的城市绿地。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我们可以通过图6.16估算得出,至少在60%以上,如此大的城市绿地,如此高的植被覆盖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自然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吗?仅仅是因为香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吗?关键还在于香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着环境效益,只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才有好的社会效益,香港才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也就是只有人地协调发展才是根本之发展。
  好,请大家继续看表格中人口一栏。我们注意到香港和澳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我们华人血统,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在清朝年间归广东省新安县(今宝安县)管辖。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和1860年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中英《北京条约》,将香港岛和九龙岛南部地区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今新界地区,为期99年。至此,英国强占了整个香港地区。1941~1945年香港曾一度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重占香港。自清王朝被推翻后的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永久性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时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原属广东省香山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葡萄牙人得到在澳门停靠码头进行贸易之便,1553年又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范围,1851年占领凼仔岛,1854年占领路环岛,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强占一水之隔的青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恢复对澳门的主权。1987年3月26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承转:如今,这两颗灿烂明珠早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刚才我们讲到特别之处主要在于“一国两制”。我国政府之所以在香港和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充分考虑了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既保证祖国的统一,又要促进港澳的稳定繁荣和经济发展。那香港的经济有什么特点,与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31“转口贸易”。
  讲述:香港本是一个小渔村,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发展成为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全球贸易中心之一、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全球航运中心之一。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及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香港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珠江口东岸,濒临南海,扼我国华南地区之门户,亚太地区中枢。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体现在:1.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绪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这也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
  香港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祖国内地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与合作。香港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在提供食品(祖国内地每天有三趟专列向香港输送肉、蛋、家禽、家畜、蔬菜等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资源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方面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香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同时,长期以来,祖国内地又把香港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通过香港,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这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在祖国内地多方面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同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香港也将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带到了祖国内地,目前香港80%的工业转移到内地。
  由此可见,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板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唇齿相依。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概况、经济发展等知识,认识了香港和澳门过去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今天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的支持,香港的发展也带动了祖国内地的发展。相信在伟大祖国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和澳门这两颗明珠会更加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反馈练习]
  1.填空
  (1)香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 东侧,与 省 市相邻,澳门则位于 西侧,与该省 市相邻。
  (2)香港由 、 、 三部分组成,澳门由 、 、 三部分组成。
  (3)香港与澳门是我国的两个 ,实行 制度。
  (4)港澳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 和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一、香港和澳门概况
回归时间 位置 面积 范围 人口 人口密度
香港
澳门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教学后记]
  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学习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学习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法与学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 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5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38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反馈练习]
  1.填空
  (1)台湾省位于我国 ,隔 与我国 省相望,由 及 、 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地形以 为主,其中最高峰是 。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 部,还穿过我国的 、 和 三个省区。
  (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 ”的美誉, 是最著名的树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台湾 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2 2200多万 611人/km2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初二地理下册第六章教案: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教法与学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地图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齐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大家可能知道新疆的瓜果又香又甜,但为什么这么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这个中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讲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别很大,造成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东部与中西部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差距很大。同时由于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相对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国家为了使西部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同时缓解东部地区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的状况;为了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而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承转: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无疑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板书:一、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活动:请大家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P40课文和图6.31,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
  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P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用铅笔)。
  学生读图画图,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
  讲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北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的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现有人口1925万人,人口密度12人/km2,属我国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民族。
  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
  新疆北部是西北—东南向的阿尔泰山,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此,中部是东西向的天山。南部为包括多条山脉组成的东西向山地昆仑山。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km2,为世界最大内陆盆地。盆地中有面积达32.4万km2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新疆北部为准噶尔盆地,盆地中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
  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在黑板上边写边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右上第一横代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间一横代表天山,最下边一横代表昆仑山,三横之间的两个“田”分别代表两大盆地。左边摆放了一张“弓”,弓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此需要设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
  承转:刚才我们讲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密不可分。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
  学生量算。
  提问量算结果,学生回答。
  讲述:新疆东距太平洋达2500 km之遥,南距印度洋1600 km,距海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高原的屏障作用,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所以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 mm以下。
  承转:我们知道,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人类尤其离不开水,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水,因此,水会影响、制约人类的一些活动。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4、6.31,回答以下问题:说明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提问,学生回答。
  归纳讲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据中科所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测定,亚洲大陆的“心脏”——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冰川冰雪融水还孕育了一些内流河。在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运输是加强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方便人民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新疆各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势必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信息通达度较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极大地影响、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境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活动:请大家读图6.34,完成: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归纳讲述:简单地讲,荒漠化就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在自然因素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等促使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直至变成荒漠的过程。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
  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就是茫茫沙漠,如果因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人类行为破坏了植被;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种牲畜,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等阻止土地的荒漠,使绿洲常绿、草地常青。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独特环境特征影响下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进而使新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反馈练习]
  (1)新疆位于我国 ,是我国 最大的省区。
  (2)新疆的地形可以用 来概括,其中 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 盆地,南部为 盆地。
  (3)新疆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新疆概况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
  2、气候
  3、河流
  4、植被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新疆的自然环境。干旱是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干旱缺水直接影响到新疆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农业生产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产活动,以种植农作物为基本劳动,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源。在新疆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农业又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第二部分,新疆的农业及能源开发。
  [讲授新课]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疆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仅120~150 mm,个别地区甚至不足50 mm,这就意味着靠天然降水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新疆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的绿洲,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
  活动:请大家阅读P42课文及图6.35、6.36、6.37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新疆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种水果。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色彩也特鲜艳,这是因为新疆夏季热量充足,由于空气中云量少,降水少,白天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同时白天光合作用强,可以积累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也减少了对白天积累糖分的消耗,因此,由于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同理,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稳定的灌溉水源得益于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看图讲述)坎儿井中的水来自山麓地下水富集地带。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带,睿智的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进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盆地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由于水渠在地表以下,因此有效避免了因气候干旱而引起的大量蒸发,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使新疆人民得以在这广袤的沙漠边缘繁衍生息。
  但目前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因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现实,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缓解人——水矛盾。1.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如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型农业。2.减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治理再利用。3.节约每一滴水。如日常生活中洗衣水可冲座便器,洗拖布;淘米水可以浇花等等。
  承转: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如何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特色农业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8及P44材料,分析、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吐鲁番的农民为什么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种类?调整方向是什么?
  2.当地推行了什么样的农业先进技术?这些技术有什么针对性?
  3.就维族老大爷的烦恼,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读书、读图,思考、分析、轻声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归纳:吐鲁番地区的农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收入,改善提高生活水平,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将粮食面积大为缩减,增加了葡萄、孜然等有市场的特色作物。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当地还推行了间作套种、立体农业、节水农业等先进技术。当然,这些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针对当地水资源短缺而推行的。
  针对维族老大爷的烦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
  首先,通过大力宣传,如各种新闻媒体的广告,游客免费品尝等形式,让葡萄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其次,通过各种手段,如上网查询等,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以便及时调整种植面积,更新品种,减少风险。
  减少风险,增加收入的另一个办法是开发葡萄的相关产业,如葡萄酒、饮料等产品。这样做既可以将葡萄就地加工,减少因长途贩运而带来的损失,也减少了运输压力。当然,要让新疆的特色水果走出去,还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缩短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同时不断研发新的保鲜、冷藏技术,解决水果运输过程中的腐烂变质问题。
  为了扩大竞争力,还应将个体农民的果园联合起来,采用股份制等经营形式,形成产、销以及产品的加工、信息服务等一条龙的大农场,提高规模效益。只有对内增强相互信赖,相互协作,对外才有更强的竞争力。
  承转:新疆的经济优势除发展特色农业以外,更主要是发挥能源优势。
  讲述:据探测,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的1/3。而中国东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东部又缺乏能源,造成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东部地区80%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进,同时东部地区由于大量燃煤而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现状,稳定东部的经济发展,同时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西气东输。
  活动:请大家读图6.39、6.40回答以下问题。
  1.新疆为什么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工业基地?
  2.找出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3.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哪几个大的地形区和哪几条大河?
  4.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好处?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中是如何体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基本准则的?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教师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小结:1.新疆的两大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预测储量占全国1/3以上,仅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气就占全国陆上天然气的22%。有克拉玛依、轮台、库车等大型油气田。因此,新疆成为中国的重要油气工业基地,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2.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途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市,目标地是长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跨越了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个大的地形区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等水系。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如建筑、钢铁等工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同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缓解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从塔里木盆地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比进口天然气要便宜,这也降低了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天然气是洁净能源,改善了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状况。
  5.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初就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的管理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上处处强调对环保的要求。如严格规定28 m宽的施工区域,对管道埋入地下的回填土要求必须是草类能够生长,为保护罗布泊地区80多只野骆驼,专门追加了近1.5亿元投资,增加管线长度15 km等等。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相信这样的工程必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疆的农业特色,了解了西气东输的线路所经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不断发展,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
  [反馈练习]
  (1)新疆的农业特色是 ,盛产 、 和 等特色农产品。
  (2)新疆有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是 ,它分布于 ,避免了因 而造成的 。
  (3)新疆 资源丰富,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绿洲的分布
  2、发展绿洲农业的条件
  3、特色农产品
  二、西气东输
  1.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
  2.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意义
  三、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问题
  2、开发问题
71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