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前,不经过艰辛地复习和做试题的过程,考试中是不会得心应手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意的。
1、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 )
A、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B、帕米尔高原
C、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D、曾母暗沙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大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C.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大 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
3、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民族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冲突和纠纷,如印巴之争,巴以冲突等。反观我国,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主要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着正确的民族政策( )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大杂居,小聚居
C、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自治 D、民族按大小进行分等
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5、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省区(简称)正确的是( )
A、闽、粤、琼、滇 B、台、粤、桂、云
C、闽、粤、桂、滇 D、台、粤、湘、云
6、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新 B、沪 C、蜀 D、藏
7、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8、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文莱、菲律宾、日本
9、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x疆维吾尔自治区 C、云南省 D、黑龙江省
10、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目前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200多万,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C、人口基数大 D、自然条件好,生活水平高
1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南方的山地、丘陵 D.北方的高原、山地
12、长江和黄河中上游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流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有结冰期 D.含沙量大
13、形成我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各地的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14、位于第一级阶梯的盆地是 (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5、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壮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B.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C.藏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D.朝鲜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16、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影响
17、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少水少 D.北方地少水多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 )
A.黄河中下游地区 B.松花江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中 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 地区
19、地表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0、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1、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发展灌溉 B.植树造林 C.防洪 D.治理航道
22、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B.加强下游河道的治理
C.加强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D.治理“地上河”河段
2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 )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C、唐古拉山和渤海 C、巴颜喀拉山和东海
24.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是( )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 C.防治水污染 D.兴修水库
25、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计划生育 B.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C.做好土地的“开源”与“节流” D.在我国边疆大力开垦后备土地资源
26、黄河的“地上河”景观主要出现在( )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D.河流源头
27、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冬春多,夏秋少 C、夏秋少,冬春少
28、下列做法不利于资源保护的是( )
A.不提倡送贺卡 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一次性纸杯
29.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 节约用水 B. 兴建水库C. 跨流域调水
30.下列生活行为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B.出门开车提高办事效率
C.推 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电器不用时待机延长寿命
31、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
A ;B ;C ;
⑵、A阶梯的主要地形名称是 ;
⑶、B阶梯的主要地形名称是 ;
⑷、C阶梯的主要地形名称是 ;
⑸、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①这种地势有利于 深入内陆形成降水;②这种地势使河流自 向 流,沟通了 ,联系了沿海
和内地;③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水流落差大, 丰富。
32、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的A地形区是 高原。长江黄河的流向大致为自 向 流。
(2)图中两条河流中,水 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
(3)图中B地形区是 高原,该地形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我国最大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
(4)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它的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注入 海。
33、读“长江、黄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支流:A_______ 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B_______
(2)长江发源于 (地形区)的 山脉,注如______海。
黄河发源于 (地形区)的 山脉,注如______海。
(3)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的60%。其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之称。
(4)D地形区为_______,该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5)长江、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
(6)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人海洋,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
34、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高原),B (山脉),
C (山脉), D (地形区),
(2)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 。
(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 带; 从季风区看属于 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阶梯。
(4)④城市所在的省区是 ,①城市所在的省的简称 。
(5)黄土高原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 ,它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
35、黄河水系图(下图),回答问题
⑴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支流),B (支流);
②是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 ,④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 ,③是 水利枢纽。
⑵C、D、E段中,有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
(3)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⑥______平原。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________(地形区);黄河下游流水减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升高,形成“_______”。
36、读我国沿读中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填写下列内容。
(1)A为第 级阶梯,.海拔在 米以上 。B为第 级阶梯,海拔
在 米左右。C为第 级阶梯,海拔在 米以下 。
(2) A为 高原,① 山脉,②为 盆地,④为 平原。
(3)该图反映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4)第一级阶梯的地形以 为主,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 和 为主,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 和 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下面各题对应的空格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B A D D B C B B D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A C C `A B D B A A D C A
31、(1)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2)青藏高原 (3)黄土高原 (4)华北平原
(5)海上的湿润气流 西 东 东西方向的交通 水能
32、(1)青藏 西 东 (2)长江 (3)黄土 水土流失
(4)宜昌 湖口 东海
33、(1)汉江 河口 (2)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 东
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山 渤
(3)黄金水道 (4)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5)水能资源丰富 (6)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4、(1)内蒙古 太行山 秦岭 黄土高原 ⑵煤 (3)暖温 季风 第二级 (4)陕西省 晋 (5)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35、(1)渭河 汾河 河口 孟津 小浪底 (2)C,E (3)宁夏平原
(4)黄土高原 地上河
36、(1) 一 4000 二 1000-2000 三 500
(2)青藏 横断 四川 长江中下游
(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高原 高原和盆地 平原和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