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其它书法教程 > 魏晋时期的隶书简述

魏晋时期的隶书简述

时间: 炳卓1222 分享

魏晋时期的隶书简述

  关于隶书书法每个朝代都会有不一样的完善与写法,在这之中,曹魏的隶书法大变更是改变了隶书的走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曹魏隶书大变

  曹魏隶法大变,变源之缘从小处说,即是受蔡邕隶书风格所限,困守《熹平石经》。所以,传存下来的曹魏碑刻隶书,大多在风格和笔法上与《熹平石经》有着或深或浅的渊源关系,甚至变得更加方正,强化了某些笔法特征,比如折刀头。例如《上尊号奏》、《受禅表》、《曹真残碑》、《王基碑》、《三体石经》中的隶体等。保留汉隶雄强古朴之气的碑刻有《孔羡碑》(在曲阜孔庙)、《范式碑》(在山东济宁)。《黄初残碑》,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邰阳县,今已不知藏所,有拓本藏北京故宫。此碑隶书风格承习《曹全碑》,犹似子承父风,一脉相传。《曹全碑》原本也在邰阳县。

  在曹魏诸碑刻中,有二种形式是新出现的:一是方界格的运用,如《曹真残碑》、《王基碑》,这无疑破坏了隶书章法的横势气象,似是方块楷体观念的浸淫,二是书丹碑刻的真貌得以获见,如清乾隆初年在洛阳北郊出土的《王基碑》,上下截留有未刻的朱书,可惜出土不久即失,刻碑今存洛阳。

  晋袭魏制,仍禁厚葬和立碑,所以碑刻极少,但墓志却多了起来。隶体碑刻墓志是少数,大多为隶楷不明不分的书体,例如《郭休碑》(西晋)、《谢鲲墓志》(东晋)、《住城太守孙夫人碑》、《辟雍碑》、《吕梁表碑》等。

  两晋时期一些隶楷不明的碑刻墓志书体。如《邓太尉祠碑》、《广武将军碑》、《好大王碑》等,在书体上表现上已非尽属隶书,又非尽属楷书。

  南北朝时期,南朝隶书近乎绝迹,北朝隶书屈指可数。在大量的北朝碑版中,已有楷书上碑额的现象。属隶体的北朝碑版,有《北凉沮渠安因造像碑》(现藏德国伯林)、《道凭法师造像记》(东魏)、《孟阿妃造像记》等。


相关文章:

1.隶书的起源发展历史

2.古代隶书书法作品

3.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

4.古今书法家隶书作品

5.名家隶书书法字帖

6.中国隶书书法

7.当代隶书书法欣赏

5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