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学习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免费范例(2)

学习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免费范例(2)

时间: 金兰905 分享

学习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免费范例

  学习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4

  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內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学习,它将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前景。本文论述了微课程的定义、特点,并进一步总结概括出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流程,为教师制作优质微课程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近年来各种“微”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同时,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微型学习资源日渐丰富,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强有力地推动着这股“微”潮流,使得各种“微” 事物无孔不入地钻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越来越少,而零散的时间还很多,如:回家的路途中、课间休息时间、吃饭排队的时间、晚上泡脚的时间、公交车上的时间等。如果能够将这些时间加以利用,学生在学习上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学生琐碎零散时间而产生的微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由“微”和“学习”两部分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人们当今的学习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次只学一点点,学太久会疲倦。

  微学习要有效地发展, 必须依托一个新的载体——微课程。 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 分钟学习模式”,所谓的“5 分钟学习,300 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 时间“微”——只有 5 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 1>2”的效应;内容“微”——一 次一个小点, 积少成多, 四两拨千斤; 要求“ 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 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內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学习,它将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前景。

  二、微课程的基本内涵

  (一)微课程的定义

  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 他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 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 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 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基于微课程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 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选择学习的要求,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 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微课程定义是,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二)微课程的特点

  1、简洁精炼

  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时间越久,注意力越难保持,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微课程开创的5 分钟学习模式,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内容精彩

  微课程拥有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选取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利于学习者接收和记忆。

  3、时间灵活

  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微课程学习者可以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出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安排,利用宝贵的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4、易于实现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三、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

  微课程的设计,像建造大楼一样,需要从设计到施工,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一般而言,微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平台7个步骤(如图1所示)。

  (一)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一般分为以下两大类:

  1.需用活动图像呈现的教学环节

  一类是直接通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的课题。例如,在生物课的微课上,通过介绍某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本身活动有关的镜头就能概括出该类动物的生活习性。

  另一类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图像论证、解释从而间接验证科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的课题。我们可以制作此类微课程讲解较大的论证题,清晰呈现解题思路和知识要点,克服黑板重现力差的缺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重点是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称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们可以选取此类课题,深入教材,认真准备,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

  (二)设计

  设计是微课程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是形成微课程总体思路的过程,是微课程开发的具体蓝图。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结构知识,选择和设计恰当的策略和媒体,设计形成性练习和学习评价的过程。通常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4 个主要环节。

  2.结构设计

  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延续和具体反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照特定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组织教学内容顺序以及教学控制策略,就是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微课程结构体现着特定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思想、学习理论的不同,往往微课程的结构也不同。我们可以从总体结构、教学内容结构以及内容控制结构3个角度进行微课程的结构设计。

  3.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的3 个基本原则:第一,趣味化原则;第二,简明化原则;第三,统一风格原则。所谓趣味化原则指微课的制作者应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在每一个环节中综合运用视听手段和剪辑技法,把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做艺术化、趣味化的处理。简明化原则是指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要求呈现的界面内容简洁,不要有过多的无关修饰,如小动物之类的;统一风格原则,要求界面设计应该让人看了之后有整体上的一致性感觉,如所有正文 文字、标题文字要力求一致,等等。

  (三)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是准备教学所用的资源包,包括导学案、测验题、课件。在讲课需要的情况下,还包括教学用具的准备,主要是模型、道具、实验器材等。微课程是一节完整课程的浓缩,因此,这些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四)录制视频

  微课程的录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录屏,还有一种是拍摄。

  录 屏

  录屏就是用录屏软件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它的软硬件要求非常简单,只要一部装有录屏软件的电脑就可以了。录制时教师只需要将精心准备的课件在屏幕上演示出来,选择好录制的视音频格式,软件就会全程录制教师的屏幕操作和讲解,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易行。

  拍 摄

  拍摄就是用摄像机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它的硬件要求主要包括摄像机、灯光等设备。教师应该提前试讲,摄像师应注意调整摄像机的机位、高度和仰俯,多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写等小景别画面,多使用固定镜头,以保证视频质量。另外,由于教师的形象要出现在屏幕上, 因此教师要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得体,教态自然,举止得当。

  (五)后期加工

  后期加工主要包括片头、片尾、提示性画面或音频的插入。片头主要是显示标题、作者使用对象、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等信息,片尾主要是制作单位、人员、鸣谢、日期等。提示性画面或音频的插入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进行微型学习的学习者,由于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学习时的随意心理,往往参与度不是很高。所以在后期加工时,要加入督导环节,借用鲜明的提示性画面或警示性音频素材,回笼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学习的重要内容。

  (六)反思与修改

  反思应贯穿于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整个过程之中,既有设计过程中的反思,又有实践过程中的反思,还应包括实践后的反思。教师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为以后制作微课程积累了经验,有助于提高微课程的质量。通过重新审视回顾教学的过程,增加新的想法或修改自己认为不满意的部分, 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七)上传到平台

  微课程制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登录到相应的网站平台进行上传。这里的“网站平台”可以是中国微课、凤凰微课等微课的专题类网站,也可以是所在学校组建的网站,还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视频网站账户(如优酷、土豆等)。为了保证在线播放的流畅,微课的文件大小,最好不要超过20M,必要时可以使用格式工厂进行格式转换。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 等。

  迄今为止,微课程的开发在全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此背景下,以“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构建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生态平衡,兼顾教育发展的区域平衡,引领信息化教育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1.微课制作学习心得体会

2.微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3.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4.微课程学习心得总结

5.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6.微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7.微课心得体会550字

238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