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学习长征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教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高校教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80年前,国名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红军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在王明的错误领导下,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开始了伟大的长征征程。英勇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征服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长驱二万五千里。
80年后,文苑学子重温长征历史的波澜壮阔和光辉历程,深深体会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保家卫国的的伟大信念,顽强坚韧,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他们的不惧艰难:爬雪山、过草地、以草根为食、以积雪为水,不畏严寒、不言放弃、毅然向前,长征胜利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义无反顾,以智慧和勇气走完了漫漫长征路,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今天,长征精神仍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其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蕴涵着中华优良传统,蕴含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新时代,长征精神依旧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我们秉承着长征精神,对于全体国民来说,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奉献、不怕牺牲,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出符合国情和当代现状的决策。正如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向前。”
80年前,红军将士跨越千山万水,谱写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80年后,我文苑学子将不忘初心,踏上繁荣富强的新征程。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篇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此,我校学研会特意举办了“长征铭我心”的纪念活动,组织参加了博物馆之行,以纪念在漫漫长征途中的中华英豪们,并激励同学们学习前人的英勇气魄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参观了各个纪念展点之后,我认识到红军长征能够成功,完全是集体奋斗、团结、努力的结果。因为他们相信:中国要富强,只有靠共同努力与奋斗才能走向胜利。
那十盼红军的旋律在我耳边不时回环,那千万红军的身影在我脑中不时呈现。
毛泽东主席描写《长征》的历史诗篇,“红军不怕远征能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好一首气势辉宏,雄伟壮观的诗歌,它深刻的体现了当年中央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围剿。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再加上天上有飞机轰炸的重重困难下,不惜千里跋涉,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踏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的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从而挽救了中国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制定了一个适合于党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一个正确的长期发展目标,一个完整的行军计划,一个统一而又明智的军事指挥团队,并充分发扬了民主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幸福生活的今天,看到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之盾,使我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先辈、自己的人民和国家倍感无比骄傲和荣光,也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天骄和成千上万革命烈士的革命气概、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动。正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先烈们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繁荣与富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当年的红军战士们经过长途的跋涉,历尽艰辛万苦的革命精神,根本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与自由民主。”
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充分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篇三两万五千里长征,铸成了中华民族钢铁一般坚强的信念,教会了炎黄子孙磐石一样顽强的意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在长征期间写下的不朽诗篇,这首诗充分表现了红军们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不畏艰难困苦,坚持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体会长征的不易和艰苦,我们第一初中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举办了一次模拟长征活动,重温长征精神,踏上了二十一世纪新的长征之路。
这天早上,我们呼吸着清晨特有的新鲜空气,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坐在班级里,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谈论着,从他们飞扬的眉角和炯炯有神的双眼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长征特别有信心。同学们阳光的笑脸让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
在我的苦苦等待下,第一支队伍终于浩浩荡荡地出了校门。飘扬的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头,毫不内敛地张扬着我们坚持到底的决心。走在队伍中,我们仿佛就是当年英勇的红军战士,带着势不可当的锐气,向着胜利的彼岸冲锋。
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怀念,我们抵达了目的地。我们席地而坐,拿出先前准备好的面包和水,大快朵颐起来。这时,几位同学走到我们面前,站成了队,放开嗓子唱起了《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饱含了对红军战士的尊敬和怀念,饱含了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和满足。一曲终了,同学们响亮的歌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在休息的最后,我们全体师生齐唱了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为我们此次远足活动留下了最美的痕迹。
回来时的路却不似来时的平坦大路,处处是蜿蜒的山路,调皮的石子儿无时不刻不在与我的脚掌亲密接触,于是原本我们脸上信心满满的模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紧绷的哭脸,渐渐的,有同学撑不住了,发起牢骚来。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大声起了个头:“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纷纷唱了起来,疲劳的感觉渐渐消失,我们的信念,重新坚定起来。
这次长征,不仅仅是一次远足活动,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正是长征,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勇气,在苦难当中满怀希望的坚定。
高校教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9日星期四晚,通过参加教育系1602班团支部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题团会,从中获益匪浅,感受颇多。
《开学第一课》不仅仅单是5分钟的央视视频,更是我校自升格汉江师范学院的“开学第一课”。活力四射的1602班的同学们向我们演绎了他们本科班的风采,映射了我校在成为成熟本科院校的不断努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80年前,红军靠双脚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80年后,优秀的中华儿女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实现着老一辈长征人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热爱的祖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着。老一辈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新一辈靠自己的才学在祖国更强的新长征路上不断前行!
重温红军长征路,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瑞金到挽救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飞夺铁索泸定桥,征服雪山和草地,胜利会师于会宁。1602班的团支书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红军长征之路。《十送红军》唱出了人民对红军的爱戴,枪林弹雨中换来了如今共和国的太平盛世,作为当代大学生通过温故历史,反省自我,才能体会幸福的来之不易,更能珍惜眼前学习的机会。追梦革命之路,铸就青年之魂,面对挑战时迎面直上,不轻易放弃,乐观向上才是当代青年的灵魂本质。
八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三军成功在甘肃胜利会师。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不忘长征精神。在这国庆将要到来之际,校团委的两位书记带领全体校团委学生干部与各系团支部书记共同观看教育系小教本科1602班的团会。
这次团会的主题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讲人是1602班的团支书严凤彬。本次的团会主题鲜明,充分展示的长征精神。在开始的视频中,104岁的秦华礼老先生为我们再现了长征当年的为了学习无线电的艰辛,一副长征路线图将我们的视野带到80年前,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当年形式的严峻。一则朗诵让我们再次领会长征精神。最后整个团会再《十送红军》歌声里结束。
高校教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__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