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巴金著作《灭亡》有感

巴金著作《灭亡》有感

时间: 俊梅871 分享

巴金著作《灭亡》有感

手捧这本《灭亡》,小编也是在一夜之间读完的。早就想读巴金的这部处女作,但是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的作家,对于小编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巴金著作纪念本文丛”之一的《灭亡》有感

 巴金《灭亡》有感一

  那是一个腐朽而又充满生机的年代,愚昧无知的国民饱受战乱之苦。颠沛流离,阴阳两隔已是司空见惯,其中的爱与痛令人潸然泪下,惋惜不已,不禁要为自己身处的时代感到庆幸。出身于1904年的巴金前辈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国家受凌辱,战火烧到家门口,百姓陷于水深火热却仍然是愚昧无知,他心中愤慨,于是才能写出像《灭亡》《憩园》《寒夜》这样的长篇小说。

  我认为巴金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文学巨匠,他们揭露社会丑恶的一面,褒扬人性的善良,抨击封建思想,各自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两者的作品我也读过不少,最先接触的是鲁迅先生的著作。似乎鲁迅先生总是在抨击在揭露,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的同时,不免给人注入一丝寒意。文章如此有力,正是因为其忧国忧民,心境沉重,也正是因为这个,鲁迅获得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敬仰!

  而巴金前辈,正如人们称之为"人民的作家",他的小说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是生活的一部分,家人的关心,朋友的照顾,故事仿佛就是真真切切的发生过一样,真情在流淌。但像鲁迅先生一样,巴金也看到了这个社会的腐败,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剥削,是人民痛苦的根源。于是在他的作品里,我又看到了罪恶在横行,真情与罪恶交织的社会中,与真情伴随的便是痛苦,人们在期盼黎明…他用一片赤诚的心去写作,同样赢得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尊重!

 巴金《灭亡》有感二

  巴金曾说过:"我是一块木柴,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给人间添一点温暖。"我想,他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灭亡》中创造了杜大心这样的一个人物

  杜大心,一个外表冷酷内心热忱,一个刚强而又脆弱的青年诗人。第一次爱情的破灭使他不再相信爱情,当他确信自己爱上了李静淑时,却又在不停地逃避,最后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告别了她,为理想付出了生命。"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今中外,爱情被人们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对于17岁的我可能尚早,但我想,如果我是杜大心,可能就不会弃她而去了。这一点我确实是自愧不如,因为在理想与爱情之间选择,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他有自己的理想,一种有点偏激的理想,他要毁灭那些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结果正如巴金本人所说,杜大心是单独地在进行革命的斗争,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但他"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是值得我们敬佩的。退一步讲,即使不用去灭亡,试问,如今的我们又有多少人怀有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渺远的思想?突然感到,现如今我们的精神世界真的是太狭隘了!生活节奏太快,娱乐太低趣味,人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去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

 巴金《灭亡》有感三

  “巴金著作纪念本文丛”之一的《灭亡》,和几部代表性的小说《激流三部曲》、《人间三部曲》和《随想录》、《再思录》等。书店里也看不到《灭亡》,好在终于有了现在的这个版本。这是由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策划、上海人民出版出版的。

  1927年初,经过漫长的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巴金和他的朋友经马赛抵达巴黎。

  巴黎,这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年轻的巴金并没有平静的日子。离开法国三十年后,他这样回忆:

  每天晚上十一点以后,我从夜校出来,走在小雨打湿了的清静的街上,望着巴黎的燃烧一般的杏红色天空,望着两块墓碑似地高耸在天空中的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想起了许多关于这个“圣母院”的传说。我回到旅馆里,在煤气灶上煮好了茶,刚把茶喝完,巴黎圣母院的悲哀的钟声又响了,一声一声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

  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是悲哀的,只因为他自己的心充满了悲哀:

  在这人生地疏的巴黎,在这忧郁、寂寞的环境,过去的回忆,折磨我,我想念我的祖国,我想念我的两个哥哥,我想念国内的朋友,我想到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斗争和希望,我的心就像被刀子割着一样,那股不能扑灭的火又在我的心里燃烧起来

看了巴金《灭亡》有感还会看的文章推荐:

1.巴金的生平事迹材料

2.巴金散文读后感2000字两篇

3.巴金家读后感1000字3篇

135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