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求职者的一封信
各位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没有什么明确目标?是按一个方向坚定走下去,还是打算先就业再择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给求职者的信,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写给求职者的一封信篇1
正在找工作的求职者:
你们好!
也许你正在网上投递简历、参加招聘会,可依然找不到工作,或者是你的简历无人问津,没有接到招聘企业打给你的通知面试的电话,或许你还在埋怨:为什么没有什么好工作,为薪水那么低,要求还那么苛刻„„在这里我要告诉你,找工作,其实也是个“技术活”。
我在查看简历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求职者不重视自己的简历,以为只要按照流程走一遍、随便填填就可以了,甚至还有人压根就不愿填写简历,认为那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填简历、不把个人情况、技能水平告诉我,我从何判断你是否适合这个岗位?
众所周知,一份工作,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我们需要考评你的技能水平、为人处事能力,甚至还在乎你是男是女,还要看你年龄大小、是否婚育,各个岗位的要求不同,而这一切全都依赖HR的“火眼金睛”。当然,如果挑错了人,公司顶多付了几个月的工资,但无疑却是浪费了你学习成长的时间、影响你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很多时候,我看到一份不完整的简历,或者收到一份犹如流水账叙述的、毫无重点的简历,几乎都会觉得惋惜,或许你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你是求职者中的佼佼者,可是我却不得不错过你,因为你对自己太不负责了,你都不重视这份走向职场的通行证,那么让别人如何重视你?
当然,我也遇到过一个求职者疯狂投递简历的情况。你说你把公司里所要招聘的岗位都投递了一遍,到底是何居心?即使你是全才,既能做会计的工作、也能搞搞电气工程师的副业,但你有这个时间去同时做两份工作吗?还有,你只投递这家公司的同一岗位,邮箱里都是你的岗位申请,我也已经知道你迫切想得到这份工作,可是你真是做得有些过分了,你也真是不适合这个岗位!
其次,为什么你留在简历里的电话打不通?遇到这样的,实在是有一种“无语问苍天”的感觉。你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来找工作的?随便投投简历,找到更好,找不到的话,老子也饿不死?作为一个社会人,出了校门,不说找个施展抱负的平台,只说你得找个可以满足温饱的营生吧,难道你还要伸手管爹妈要钱?所以,麻烦你把简历中的联系方式检查、检查、再检查!另外,抽空刷新下你的简历吧。想找工作的人,都千方百计得要把自己的简历刷新到最前面,你在这时候可不要再低调了!
但是,如果投递简历后,并没有得到HR的任何回应,请主动打电话咨询。因为一个HR每天要看几十封、甚至上百封的简历,忙得时候有可能就把你遗漏了!
还有,如果接到通知面试的电话,请注意礼貌。记得给一个求职者打电话通知面试,就听对方机关枪地问:“你们是哪个公司?你们月工资多少?有加班吗?有班车吗?是单休还是双休?给交保险吧?中午提供工作餐„„”拜托,先别急着问这些问题,你应该先看看工作岗位是否适合你,你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且,我现在只是在通知你面试而已,还没决定录用你!当然,如果你已经对我们公司不满、不准备接受面试邀约了,或者时间冲突、需要另外约时间,也请告诉HR,至少不会浪费彼此的时间,大大降低你的求职信用度。要知道,其实这个求职圈还是蛮小的,一家公司的HR并不是只在这家公司活动,我们HR也有HR的交流圈!
此外,面试的时候,请你专业一些。与一个陌生人会面的时候,衣冠整洁、谦而有礼,这是父母一早就告诉我们的礼仪,更何况你现在是在找工作,是需要别人给你提供一份满足温饱的工作,那么求职方和招聘方就应该互相尊重,至少让HR看到你是个可以与人相处愉快的伙伴。所以,注意你的谈吐吧,一个有礼貌的家伙走到哪里,都不会让人厌恶!
最后,我想告诉求职者:不要抱怨你身处的环境,因为那会让你变成一个讨厌鬼、倒霉蛋,如果你无力改变,那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等你成长到有资格去改变这一切的时候,再去因你自己的心意创造一个新世界!
写给求职者的一封信篇2
各位正在求职以及计划求职的人们:
大家好!
对于求职,我们本不想多说什么。不可否认的是,求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所以听听并没有坏处,如果对你有所帮助,那就更好了。
有一种机会叫危机
有人说,被裁了就重新找工作!
话虽如此,可重新开始面对生计、职业生涯发展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时,恐怕每一个人就不会像说说这样轻松。正如一位我们的读者在来信中所说,虽然自己现在的状况很好,但也怕裁员——怕被别人嘲笑、怕找不到工作、怕找到的工作不如现在的、不知该如何向家人亲戚朋友交待……
确实如此,写字楼里的冬夏恒温已剥夺了职场人直面艰辛的勇气,失业也确实给人们带来精神压力,只要一念及它,便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和难以自拔的挫败感之中。在很多人心中,离职后还是向往体面的工作,这使得他们一边拷问自己悸动的心灵,一边痛惜自己,他们看着整洁的职业装,为经营多年的职业尊严在一瞬间的坍塌而心悸。
面对危机,作为职场人应该意识到,在大势面前,自己确实是弱者——危机虽然不是随着我们的意志来临,但也不可能随着我们的意志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太阳毕竟明天依然还要从东方升起,生活、工作依然还要继续,消极于事无补,我们在心态上只有更加积极。
事实上,能够救我们的也只有自己。面对危机环境下的求职境地,如果主观已经放弃,即使有人帮助,最终也不会取得成功。历史告诉我们,面对任何危机,千方百计寻找出路与机会的强者总是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有人会说,失去了工作还能去做什么,没有什么可以去做的事,也没有能做的事。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为了给自己攒一笔养老金,并为此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金饭碗,在如今年代,基本上已经无处可寻。
其实“危机”是一个二元的词汇,在包含着危险的同时,更是机会。“危机来临,可能人们对‘危机’的‘危’感受得更直接和深刻,其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危机’的‘机’”。历史告诉我们,危险和机会历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后,往往伴随着的是一次次巨大的时代进步。事实上,每一次经济危机后,往往春笋般冒出一大批充满活力的职业和一批伟大的企业。
切斯特•卡尔森是复印机的发明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卡尔森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后,他发出了82份找工作的申请信,才在专利律师事务所找到一份手工复制文件的工作。但正是这份工作,促使他发明了复印机原始设计方案,使复印机最终改变了世界,大大提高了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J.k罗琳被公司裁掉后,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依靠着政府救济金生活,正是因为生活的艰辛,让她不得不全身心将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去,于是才有了令世界为之疯狂的《哈利•波特》。
在如今求职的过程中,许多遭遇确实会让人们变得脆弱,例如细微到一个像是拒绝的暗示也能使自己泄气。但是,我们必须要以一副坚定的表情,继续去寻找我们的工作。
正如电影《梅兰芳》中的那句台词:“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求职并不丢人,求职失败也同样不丢人,而害怕求职、怕求职失败才是真正的丢人。我们更要像一位古代名将所说的那样,“虽然我们已经战败,但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重返战场。”
抓住影响天平的那根“稻草”
和以前相比,如今的求职难度在增大,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出于用人成本、经营状况等多种原因的考虑,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的考察更为严格,同时也因为可供挑选的余地更大,企业的用人心态也开始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有勇气和自信心固然有用,但也不是决定求职成败的灵丹妙药,重要的还是在于实力的比拼。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危机下,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有必要去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快速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当下的企业裁员大多属于结构性或战略性,这意味着许多被裁掉的求职者之间的能力差距也并不大,而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早就提出过,“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人们所感觉的那么大。”所以在求职过程中,条件相似、能力相近者之间PK的场面势必会经常出现,而此时技巧的运用很可能成为使天平倒向自己的“那根稻草”。
求职的方法和技巧确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诸如如何写简历、如何与面试官周旋等一系列的技巧方法,百度或者Google一下,多得数不胜数,但仔细看来,绝大多数内容只是一些在平常环境中的应对之策。而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和HR们都会对求职者考察得更为详尽,也势必会影响到求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对个人能力考察的要点都会根据当下的情况发生一些变化。如何去应对这些全新的招聘环节,求职者显然还需要去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其实在现实中,对于求职过程中的普通技巧,许多的职场人也未必深入了解、熟悉。在经济环境好的时期,由于企业对人才的招聘不像如今这样慎重,机会也更多,求职者往往并不太重视技巧的应用。举一个简单的案例,简历对于求职者的意义无需多言,它决定了求职者能否获得初次面试的机会,但根据本刊调查,对于该如何书写一份标准的简历,如今许多有经验的职场人都不太清楚。
好了,先写到这里吧!希望通过阅读这封信,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一些东西。相信我们,也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全新机会。
此致
敬礼
《新前程》杂志
写给求职者的一封信篇3
创办创新工场的两个月里,我每天都在不同场合感受到国内创业者及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的热 情与朝气。我们发出了大约三十封邀请,大多数也决定加入创新工场。这多多少少证明了我当初的想法:中国有着足够多的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品好、有创业精 神、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青年人。
不过,在我和很多青年朋友交谈时,我也看到很多人的疑惑——特别是那些尚未毕业但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朋友也会有一些极为朴素的好 奇:如果我可以加入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直接过上很舒适的生活,为什么要创业?大学毕业后,是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帮助我成为一个卓越的技术人员?如果创业 失败了,而我在这几年里又做出了很大的个人收入及私人时间的牺牲,是不是很亏?
其实,我一直这样告诉青年朋友们: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学习到最多,而不是其他。虽然很多人在学校里已经非常优秀,但你的第一份工作 还是能给你带来很多震撼教育:它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究竟想过上怎样的一种人生。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聪明到可以计算到未来的每一步起伏变化,那么,你未来 在面对那些重大而艰难的决策时,帮你做出决定的除了你个人的才智、经验,还有你的世界观。这些观念除了从小养成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来自于你刚刚进入社会 那几年受到的身边人的影响、遇到的工作挑战。那么,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优秀、健康的人,你应该让自己在毕业时就能置身于一个由正直而聪明的人组成的、有挑 战的环境中去。这正是我在创新工场所希望营造的。
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一些成熟的公司。无论中国过去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优秀公司,还是外国那些财富500强,都很有吸引力:不错的薪酬、良好的福利、健全 的体系,以及大众熟悉的品牌……我当然知道这些东西都很好,但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有一些人,他们是天生的“创业者”,天生的“特殊的人”。
看看你自己是否属于这些“特殊的人”:你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遇到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时,你更多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 方法、积极地去让现状变好,而不是抱怨与忍耐;你更愿意将工作视为一次激动人心的旅途,而非日复一日的庸常无聊的糊口方式;你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探 索这个世界,而不是人云亦云,遵循常规……
如果你认为自己符合以上这些标准,那么进入一家成熟公司对于你很可能将成为漫长的消磨。毕竟,无论多么伟大的公司,当它的体系已经形成,初出茅庐的年 轻人是不可能参与到最核心的创新工作中的,也更难突破既有的规范。就像你不能想象比尔•盖茨在IBM里开发出Windows,如果拉里和谢尔盖从斯坦福毕 业之后加入了雅虎,他们也就不可能创造出Google。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问,开复你自己也曾经在苹果、微软、Google这些大公司工作,为什么今天反过来说它们并不适合一些人?我非常乐于承认,我在这些 了不起的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就像我加盟微软是开创其中国研究院,加盟Google是为了创建Google中国,这种经历已经很像创业,可并非每个人都 能获得类似的机会。而且,我以前的太多同事已经证明:创业者就是创业者。我在每一家公司都有很多极为优秀的同事最终告别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去从零开始创建 属于自己的天地。比如我在苹果的同事Andy Rubin后来去创办了Danger手机公司最后成为Android,我在SGI的同事Mike Ramsay创立了Tivo,我在微软的同事Rob Glaser创立了RealNetworks,而今年热门的创业公司FourSquare和RedBeacon都是前Google员工创建的,还有谷歌中 国的员工也创立了Babytree、Light-in-the-box、浪淘金、欧酷、Papaya Mobile等公司。那些不安于室的人总会去接受使命的召唤,只是早晚问题。
有些人认为,大公司能让他们专心于技术开发,能够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工作并非读书,毕业后最好的学习不是来自课堂式的“培训”, 而是来自“learning by doing”的实践。工科的同学,毕业后最好的学习就是投入一个有用户价值,有商业模式的产品的研发。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学的技术是真本领,不是纸上谈兵, 解决的是真问题,而不是toy problems。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产品是能最大程度上影响最多人的生活的,它们绝不仅仅因为技术先进,还因为它们是人们最需要、最在意的。想想那些真正 的“颠覆式创新”,个人电脑刚刚诞生时,效率远远不如大型机,而YouTube的视频效果也大大不如电视,但它们契合了大众所需,并彻底的改变了世界。如 果你想创造最好的技术,你一定要被推到用户面前,理解他们所想所需,尽你所能满足他们。
对于那些感叹“为什么创业公司为什么没有五星大厨和龙虾鲍鱼?”,我希望你们看得更远一点。创业公司拿着代表投资者信任的资本,花每一块钱时必须问问 自己:“如果是我自己的钱,我会这么花?”,因为作为公司股东和主人翁,这个公司确实是自己的。在创新工场,我们没有五星大厨和美食,但是我能够承诺的是 我会和你们一起住二星酒店,吃十元的盒饭。我也会把你们当我的家人,带来公司我回台湾买的美食,或者我自己做的烧饼或牛肉面。
对那些感叹“为什么创业公司薪水不如最高的跨国企业?”,我也希望你们看得更远一点。选择创新工场,你走的是盖茨、拉里和谢尔盖的路,而他们是这世界 最富有的人。我从来不建议人们为发财而创业,但不妨反过来想,钱本身就是一个由市场机制做出的评判:你创造的价值越大越稀缺,人们就越愿意为之付费。因 此,我们只给员工合理的薪水,却相当慷慨的给他们相当多的干股和股权,这才是未来价值最大的部分。虽然这种回报并不确定,但我真心相信每名工程师都可能成 为创业者和企业的主人,也可能为自己创造巨大的财富。
当然,商业世界并非充斥着光辉灿烂的成功者,还有很多失败者。即使最乐观的说法,就算创新工场帮助你提升成功概率,缩短产品周期,失败的概率依然远远大于成功。真的应该用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几年时光参与到一次前途未卜的创业旅途中吗?
这是一个你必须自己回答的问题。有些人只用几秒钟就可以得出答案,有的人则会思索一生也无法说服自己。但当你确信自己真的愿意走上这样的旅程,并以正 确的、正规的方式创业,无论你最终取得了何种程度的商业成功,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当你全心投入创业,每天你都要解决大大小小的种种问题,这 会帮助一个富有才智的年轻人迅速成长。
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会怎么样呢?别忘了,即使今天被全球商界视为偶像的乔布斯,在他30岁到45岁期间,也有过被苹果驱逐、创建NeXT失败, 经营Pixar动画公司被好莱坞无情打击的连续的挫败经历,但他扪心自问,自己依然热爱科技业,依然愿意以创建公司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并坚持前行,他才 成为日后那个创造iPod和iPhone的乔布斯。
乔布斯的一生,就和梭罗说的一样:“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希望过上一个安稳的生活,如果你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还上房贷和车贷,如果你安于现状,如果你畏惧失败,那即使你既聪明又有商业 头脑,可能你也不应该接受那些创业公司的邀请。这样你可以得到安稳的一生,但是也放弃了让自己人生更丰富多彩的一种可能性。
最近的两个月,我自己也在寻找走上一条与以往不同的道路的方法。我和我的同事们每星期工作70个小时,去优化创业公司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和很多一般创 业公司只能仰视的大公司谈成合作),致力于减少影响创业者的外力(比如招聘、工商注册、税务、法务甚至房屋租赁……),去挖掘每一个人才(数次我写信给毕 业生的父母),从而让创业者可以最大程度的专注。而我由此获得的,是和许许多多拥有一流想法的人进行深入而有趣的探讨,一起探索让这个世界与以往不同的可 能性。所以,如果你符合我在前面说的标准,又愿意得到和我一样的头脑上与精神上的丰富收获,那么,你应该重新做一道算术题:“知名大公司+优厚的薪水+安 稳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和“属于你的公司+丰厚的股票+快乐的打拼+改变世界的机会”,究竟孰轻孰重?
看了“写给求职者的一封信 ”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