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写给老师的600字信
我的老师,给您写这一封信是为了表达我的感恩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一封写给老师的600字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杨老师:
您好!最近身体好吗?
在这六年的时光里,我一直都学得很开心,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我知道,您看见您的学生一个个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您一定会很开心。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回忆起与您一起学习的美好时光,我总是想:要是能再会到教室,再听你讲课,再看这您那慈祥的面孔,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那乌黑的头发,明亮的眼睛,和那永不衰竭的智慧,令人难以忘怀......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和一位同学闹得不可开交,突然,您看到了当时的情景,便过来问我们事情的起因,说:“你们为什么打架?”我说:“老师,是他先抢我的笔。”另一位同学说:“是他先打我,我才打他的。”老师看到了我们闹哄哄的,便给我们说了一些道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我和另一位同学好像懂得了什么,便相互道歉,重新获得了与他的友谊。
每到下课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得跑到您面前问各种问题,您没有厌烦,而是仔细得给我解答,我知道,您每天5点30分就要起床学习电脑知识,7点钟就要来上课,晚上就要在家里写文件,一点休息的时间也没有,还为我仔细的解决问题。您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您的双手经历了多少的艰辛,我知道您这是对家庭的负责和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此时此刻,我不知道我有多少话想对你说,老师,您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您像太阳,把灿烂的光芒照进我们的心房。用多少话都不能表示出我对您的敬仰与敬佩!
老师,让我用最真实的话来说出我对您的敬佩:“杨老师,我爱你!”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给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王老师:
您好,快毕业了,我把我埋藏在心底里的话,在这里,告诉您。
XX多个日子,弹指一挥间,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在六年间,我们哭过了,笑过了,闹过了,疯过了,最终,要分别了,还是回归了平静。在平静之余,我回首过去,六年间,似乎由您的陪伴,我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责任、义务与憧憬,少了一份疯狂。
老师,在我犯错的时候,是您的敦敦教导给了我教育,让我改正自我,认知自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在心中燃起熊熊斗志之火。
当我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快乐已离我远去时,是您,在我耳畔那轻轻的呢喃,仍让我觉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暖,于是我在心爱的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令我难以忘怀的一段话:
“在无声地溜走,终于,那些采野花,数星星的日子,纷纷飘散在发黄的挂历中,离我们远去,那份快乐也将永远被锁住在记忆的门槛,随之而来的是幻想破灭的绝望和失落。但我不甘失败,我不甘寂寞,我要点燃我的心烛,是它驱散弥漫在我周围的黑夜,融化覆盖在我心头的片片薄冰。”
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感觉好多了学习也直线上升,谢谢您,老师,我仿佛觉得,我们心连心,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每一点小小的成绩,都凝聚着您辛勤的汗水。
老师,您在我最低谷时,让我学会走出困境,在骄傲时,让我学会谦虚,在迷惘时,让我找到了方向,在我悲伤的时候,抚平我受伤的心灵……
在此,我想对您说: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我再也找不出更华丽的辞藻,这是我——一个敬爱您的学生最坦白的心声!
给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
您好!
您近日怎么样?工作顺心吗?现在您一定为了学生而辛劳的工作吧!因为您向来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呀!
想到这里,我的思绪如同一辆纺车,纺出我对您纷纷扬扬的思念。
曾记否,我刚踏入校园时,不过是一个懵懵无知的稚嫩学子,转眼间便变成了一位落落大方的小姑娘。您用心血浇灌,用青春栽培,才使我们开出芬芳的花朵。
曾记否,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耳边总想起您温暖人心的笑声;当我生活或学习上失意时,耳畔总回想您的句句鼓励的话语。
老师,您还记得吗?那次,我一年级时,我正与同桌嬉闹,两名正追逐打闹的小学生飞快的冲过来,我被他们一下子撞倒在地上,膝盖磕在石头上,渗出点点殷红的血迹。我害怕极了,全身的细胞都在叫疼,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拼命一直哭。不知过了多久,我只觉得一双大手把我扶了起来,那双手轻轻拍去我身上的尘土,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我的伤口。我睁开了眼睛——是您!您向我投来关切的目光,“没事吧?还疼吗?小心点,被扯到伤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疼痛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人说,您如同蜡烛照亮别人献出自己,我要说照亮别人的蜡烛将永远燃烧,有人说您如同石子默默铺筑历史的跑道,我说,铺筑大路的石子将于青山一样不老。
冰心奶奶的《繁星》中有这样一段话:
风雨过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悬在枝头。
花的价值,
因果儿而定了!
老师,我知道,我便是您的果儿,我将以良好的成绩作为对您的回报!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一封写给老师的600字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