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的文章有感
在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莫言无疑是个重要的存在;而他的艺术世界的诱人魅力显然与他的故乡及其特殊的叙事有关,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莫言的文章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莫言的文章有感:读莫言小说《蛙》有感
《蛙》,莫言的长篇小说,阅读第一遍,囫囵吞枣。第一感:语言朴实,故事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铺述,似乎就应该这样。然而,又有一种意念,牵引人去品读。回味:故事很平常,却很真实,如同发生在身边。人物:没有过多描摹外观特点,行事风格潜移默化地告知你,人物的具体形象。环境:没有过多描写具体环境,只简单的交待了一下大环境。总体来说,这部小说采用了平铺直述的手法,将故事用时间串联起来,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后半部,笔墨有些转移,不再多讲故事,而花了大量的文字讲述“姑姑”的转变,有了“我”的思考。
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在未读之前,对莫言知之甚少。诺贝尔奖获得后,网上出现了大量有关莫言的文,看了一部分,对众大家批评意见多少有些了解。看完《蛙》后,感觉批评有点稍过。我觉得莫言的小说不是像网上说的是写给外国人看,揭中国人短的。我倒觉得莫言写得比较客观,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理念。至少,我是可以接受的。
《蛙》讲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早期的提倡生育与后期的计划生育,以及现在的混乱生育(我指二胎的种种现象)。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是提倡生育的。建国初期,工农商等全面发展。然而,经历战争的自然减员,中国只有四万万同胞,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人,这时候是稀缺物,没有机械化支撑的大生产离不开人,而人从何而来,只能从女人的肚子里来。所以,提倡生育是符合国情的,也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老百姓无需做工作就会大力拥护的。《蛙》的前半部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姑姑及平民百姓的融洽关系,她是英雄,从一个啥也不会的毛丫头变成了知名的妇科专家(多指接生),几千个婴儿在她手里顺利出生。按中国人信奉的佛家、道家等来说,她是送子观音,是吉祥使者。然而,大环境变了,姑姑的命运急转直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造的人太多,加上国泰民安(不过多讲述“”及三年自然灾害,我指没有战争。),没有战事,基本上不存在消减人口的现象,加上前期鼓励生育,造成人口急剧增长。9.6亿平方公里的陆地上挤满了人,资源消耗太大,人多为患了。姑姑这个救世菩萨一转眼变成了计生办骨干,短短二十年左右,扼杀了几千个未成形的娃娃。按中国人的理念,那是要挨千刀剐,下地狱的。这点姑姑是知道的,可是她执着于党的事业,忠心耿耿,说一不二,尽职尽忠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也正因为她的执着,她背负着骂名,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姑姑是小人物,是土得掉渣的小人物。然而,姑姑也是小有名气的传奇人物。她创造了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顺产接生二千多婴儿的奇迹,也创造了在民众愤怒不配合的情况下,强令流产二千多未成形婴儿的奇迹。无论是早期的提倡生育,还是后期的计划生育,姑姑都是有功的。可是,这样的功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当姑姑顺应传统,她是受欢迎的,可以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可当姑姑反传统时,她是受诅咒的,不光如此,她的身心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小说以大量的文字或明或暗地描写了姑姑后期的工作,以及因为她而丧命的那几位农妇,还有那些因为超生未果而导致家破人亡的家庭的悲惨境况。对一段历史的讲述,让我们真实地了解了中国,了解了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了解了直接从封建主义跨步到社会主义的国家,她是怎样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强大起来的。虽然,这段历程很残酷,甚至可以说不近人情,但它却真真的做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做不到的。这是信仰,更是执着。如果没有像姑姑这样的小人物,这样的大事根本办不成。那么,我们今天的命运估计就和某些国家差不多,一只小小的饭碗旁边,蹲着七、八口人抢食。资源,有限的资源,无限膨胀的人口,不需要外强瓜分,自己就把自己吃穷吃垮。
回过头再说莫言的小说,它朴实而平华,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过度宣染那段历史,只是真实地再现。小说尾部也写了姑姑的忏悔,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要知道,她有多爱孩子,一个因为工作,因为革命,而错失婚烟的女人,从内心来讲,她是母性的,她有着天下母亲一样的爱。可是,她的爱只能化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对信仰的执着。她放弃了母性,当然,只是表象。她有爱,她绝对有爱。文中着重笔写了那段阻止王胆(一位誓死也要为家族生子传种接代的侏儒妇女)超生,中途转变成奋力救人,以及代养女婴,最后理性送还女婴的故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姑姑是有爱的,更是无私的。
老年的姑姑是孤独寂寞的,因为被人诅咒,她没有朋友。更因为内心母性的柔软(在这里,不可以看着是母性的复苏,这是对姑姑的曲解。),她以一种极端的形式还原那些因她而丧命的胎儿。她记得,她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一个胎儿的双亲,以及他们双亲的长相。在泥塑大师的帮助下,她还原了二千多名胎儿,以唯心主义的思维把他们送到了千家万户,在第六空间为他们祝福。
小说也捎带写了中国的计生现状,有钱的随便生,没钱的替人生,中等家境且胆小的计划生。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由此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留给读者慢慢思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重点,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故事要有所教化,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创作的目的。”这是吴继尧大哥辅导我写小说时说过的一段话。我不懂小说,也不会点评小说,我只是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这部小说因为从朋友处借来,时间有限,我读得比较粗,里面好多细节未能读透彻,只能捡其中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来品味。尽管如此,我仍然要说,莫言的小说是值得一读的。无论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是一流的,让人有读后再细品的欲望。
峙屿
2013.03.29
读莫言的文章有感:读莫言小说《丰乳肥臀》有感
文/迪悠子
总觉得莫言其人,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是极少业外人士听说过的,又听几个老师学长们说,倘若鲁迅在世,这诺贝尔奖是无论如何也跟莫言粘不上边儿的。怀着这样的心情,即便是过了一年多,我也并未对各个书店里的莫言名著动任何心思。我相信这并不是我独有的想法。
终于有一天,我实在想为自己换个新鲜口味的书了,也是缘分使然(要知道,对于在书籍琳琅满目的图书室,我挑选一本有欲望让我读下去的书靠的实则是眼缘),莫言的这本《丰乳肥臀》被我一眼发现了,突然就有了未读一本莫言书终生遗憾的想法,于是我把它抱回寝室细细品味去了。
我是花了一个下午两个晚上读完的。读完后才发觉我误会莫言了,此书足见他深厚的功底,他确有资格拿得诺贝尔奖。下面来说说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一遍的感想。
这本小说时间跨度上达到100年,从女主人公上官鲁氏1900年出生写到20世纪90年代上官鲁氏死后,他的儿子上官金童随了他叔叔最终归宿于教堂。显然,作者不是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叙述这一串串故事的,否则便平凡了。1900年到1990S,这似乎是作者有意的安排,让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见证了中国20世纪整整一百年间经历的一切跌宕起伏。中国经历了从清朝光绪年间到列强侵华、到民国新风尚的出现、到抗日战争、到国共两党政权之争、到打土豪分田地、到人民公社、到自然灾害的发生、到“”、再到最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上官鲁氏也经历了从出生丧母、裹小脚到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当外婆的传奇一生,上官家也同样经历了从普通小康家庭到逃亡求存、遭战争残害、遭“”迫害的变故,原本人丁兴旺的家庭每遭一次变故便死去一批人。九个姐弟死了一个又一个,最后仅余留下了最懦弱最窝囊最无用的我(男主人公上官金童)苟活于世,这究竟是怎样的命运安排?这究竟是个人命运还是家国命运?
上官鲁氏的一家似乎涵盖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各大阶层。大女婿是汉奸;二女婿为国民党卖命;三女婿是共军五女婿手下的一枚小将,也是本村的哑巴;五女儿一家也是最无人情味、为了前途可以改姓、六亲不认的一家人,以至于我始终对五女儿一家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四女儿是个低贱可怜却最伟大的妓女;六女婿是个洋人;七女儿是上学的知识分子;八女儿年纪轻轻可怜自尽了。作者似乎有意于把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融合与这个可怜的普通大家庭之中,这个家庭承受了太多太多,上官鲁氏这位平凡的母亲承受了太多太多!
其实在我看来,作者似乎并没有对哪个阶层偏好,仅仅只是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来看整个社会发生的一切事件对一个普通的家庭的生存的影响。
作者是个真实的人,真实的作家总是想把社会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读者眼前,无关乎任何政治因素及个人因素。当一个作家敢于以倾诉者的身份把整个国家与民族的一切不愉快的历史当作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地剥开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便信了他的坦荡与真实。
无论如何,这个故事是深深烙在我的心底了。
颇为有趣的是,女主人公上官鲁氏的九个儿女中实则没有一个是姓上官的,老一与老二同个父亲,老八老九是龙凤胎。
读莫言的文章有感:读莫言《檀香刑》有感
跟着此次诺贝尔奖的风潮,看了莫言的《檀香刑》。
书中用多人轮流自白的方式,讲述了清朝末期发生在高密县东北乡的一段奇闻,带着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浓烈的时代色彩。
小说很好读,一气呵成。只读了一遍,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书中不遗笔墨描述的刑罚、百姓围观刑场,以及各种人的死亡。
当死得痛快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当折磨人生不如死已经成为一种养眼的享受时,这个时代无疑是非常变态的。
赵甲,赵姥姥,大清的顶级刽子手,毕生所学便是各种死法。他为慈禧和光绪帝表演过刑罚,之后告老还乡,但为了孙丙重出江湖。行刑前,他脸上涂满鸡血,自认为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但当看到孙丙的勇敢,杀人无数、老奸巨滑的他还是有内心的触动。
钱丁,一表人才,风流倜傥,空怀爱民报国情怀,却生不逢时。他是软弱的,但在那个年代,他也是无奈的。
孙丙,他是猫腔高手,本想一辈子卖唱为生,花天酒地,他本不想闹革命。但他看到妻子被德国佬欺凌,妻子与一双孩子被逼跳河,他也要揭杆起义。他是愚昧的,空有一腔复仇热血,他也是坚强的,宁愿选择檀香刑风光死去,也不愿苟活。
这部小说对于人物的刻画非常生动,风格别具一格,很值得一读。
看过“读莫言的文章有感”的人还看了:
5..莫言散文:秋家坝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