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旅游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很多人都会在旅行回来写写旅行随记,心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旅游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文章:旅游随记

  十一点左右,匆忙结束了喧闹,拖着简便的行李,奔赴火车站,可迎接的又将是3个小时的等待。或许只能怪淮北火车站太小,以至于每次出发都要登上凌晨车。呆呆窝在石凳角,蜷缩成猫咪状,本以为挺厚实的大衣还是难以抵抗半夜风的寒冷,真的好冷!玩玩Q、听听歌,后来竟在广场跳起了舞。身体暖和了,可时间还在那不长不短。等久了,闻到饭香,馋虫也出来捣乱了。一坐上车,死撑得眼皮终于可以耷拉下了。一路上,反反复复睡了又醒,醒了又睡,耳边不断充斥着吵闹。最后一睁眼,天已微亮,才发现,身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最后只剩下我们这几个,但目的地仍在行进中。路旁总有那么几段轻雾迷胧,看不清的视线正如此刻对连云港的迷茫。望向窗外,火红的初阳,忍不住扣下了快门,作为新的一天的礼物。

  七点左右,下车的时间。看到眼前的火车站,老实说很沧桑感。出游在外,不怕人生地不熟,而怕被人欺骗。其实也算不上欺骗,可能语言障碍造成了误解。代价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正确的方向,多走的路、多花的钱,就不说了。虽然是为了避免人流,选择淡季出游,但却忽视了之所以称为旺季,是因为那时候风景独美。也许还处在初来的兴奋中,就算少了瀑布,还是负重前行。嘴上说着爬到这就下山,脚还是又继续往上登。这或许就是莫名的异域魅力吧!偶然间拾到一枚红叶,小心翼翼地夹入证件页面中,算是此行的留念!在高处崖石呼喊,疲劳也随风消散。

  离开渔湾,本打算去墟沟购物中心附近寻觅落脚点,却阴差阳错坐过站到了在海一方。第一次看见海,立在海前,吹着海风,深呼吸,终于感受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歇脚时,迫不及待地发条彩信告诉妈妈:妈,我到海边了!我想这足以表达我心中的激动了吧。坐在岩石上,望着蔚蓝的海水,听着海水拍击岸石,心却静了。终于还是在十月的海边脱下了鞋袜,赤脚踩上细沙,浸着海水,拿相机拍下海中的足迹。也悄悄在沙滩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不等海水淹没就匆匆销毁了轮廓。不奢求拾取美丽的贝壳,就这样伫立海边挺好的。

  觅住处亦是百转千回,辗转到海棠路口定下了宾馆。晚饭又是心疼一场,吃了份在我看来是天价的简单的韭菜炒鸡蛋。寻找购物中心无果,才停下脚步投入梦乡。中间省略开不了门的乌龙。

  退房后没走几步,老天便下起了雨。本以为要遗憾地过早结束旅程,倔强得内心不愿放弃,便乘车趋往连岛浴场。再次经过在海一方,踏上大堤西。大堤跨越得似乎是一段人生路。感觉好漫长,过后才觉得丢失了什么。堤上数不尽的细条弧线,其实只是等待希望的钓竿而已。这天,或许不是旅游的好天气,但可能是垂钓者不错的时机。

  抵达大沙湾,雨却停了,在大门外徘徊了很久,透过阻碍可以清晰地看到蓝海、海滩,以及尚且稀疏的游人。登上门侧的高处,正巧遇到刚出摊的老人,挑了几串贝壳手链,随便侦查下景点。最终还是选择了不进去。其实一开始心有不甘,明了同伴是想留作下次游玩,想想也就放弃了,省出来的时间馈送给下一个景点吧!

  从一个终点到达另一个终点,花果山也将印上此番连云港之行的最后一个脚印。门票在所玩中是最贵的,其实感兴趣的却只有水帘洞。山门——九龙桥——云台山——水帘洞,步行一长段台阶才难得有的景点,舍不得钱,劳累的永远是脚。一路上真的吃不消,水帘洞是唯一继续的意念,钱至少要花的让自己觉得值才实现了它的价值。撑雨伞冲入洞口,在心中一直坚持的意念在眼前彻底摧毁,原来里面就这样啊!我只能如此感叹道来掩饰心中的失望。或许花果山名声在外并不是因为它的独特风光,而是吴承恩笔下家喻户晓的《西游记》罢了。但依然庆幸的是,它曾见证我的努力。绵绵细雨又在此刻袭来,山头间围绕的迷雾似乎更浓郁了。望着下山的路径,双脚倦怠了,那无情的硬邦邦的石阶,确实不想再多地去感受,于是选择了坐缆车下行。当伫立在云台山高楼处眺望时,觉得那来往的缆车好似音符,在仅有的两根线谱上弹奏着旋律,而现在自己充当其中的音符之一。

  缆车只是暂时缓解了脚的疲劳,仍剩下不短的距离等着步行。此时山路上已难觅游人踪影,只有偶尔会有几辆车经过。戴上耳机,踏着石板,就这样走着,完全沉寂于山林中,心中有一丝惧怕,因为周围太静,当听到车喇叭声时,内心的不安会安分下来。

  下山时间早已过了回程的直达火车点,注定今晚又将颠簸流离。回车站的路上,又见到日落。来时日出去时日落,也算是画上完美句点。在车站小摊,没有灯光,狼吞虎咽地吃了粉丝砂锅,其实味道不怎么样,但实在太饿了。搭坐两个多小时的火车,到达徐州,这也是我要在深夜苦等五六个钟头的所在地。阴雨不减,寒风惊冷皮肤,外面的温度让人胆怯。蹲坐于玻璃门内侧,室内室外都是不灭的灯光和匆忙的人影。这个夜晚=无眠······

  我总喜欢做错误的决定,尤其在两者之间。在售票厅坐到2点左右,肚子又开始了抗议。去KFC或加州牛肉面,我选择了后者,吃鸭血粉丝或鸡腿套餐,我又选择了后者。凉饭冷室,宣誓着我的错误。从售票厅转战候车厅一楼,拿出所有可御寒的装备,盖上外套,戴上连衣帽,再次窝居冰冷的椅子,可能太累,就这样斜靠着睡着了。途中不知换了多少次睡姿,但睡眠质量好像不错。睡着睡着,4点多了,再次转移场地到第三候车室,泡了杯热气腾腾的草莓奶茶,暖暖手,暖暖胃,寒意消退不少,人也精神多了。喝完一杯奶茶的时间,检票就开始了,终于踏上回淮北的路,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回去好好睡个觉,其他暂且不想,先睡饱了再说。

  只经过一站,便到达淮北,走出站口却是异常的寒冷,不禁裹紧外衣。迎面的风让人清醒,左等右等才等来回校的公交。途径桃李巷,随便买了早点。回到宿舍没有意料中的倒头就睡,而是洗洗脸,吃吃饭,换换衣,吃饱喝足后再寻周公梦。

  旅游文章:婺源旅游记

  对于江西婺源,虽然近在咫尺,一百三十多里地,可是对于它的了解实在不多。我只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里拍过一部电影,叫做《闪闪的红星》,就是这部电影影响了几代人。另外就是听说过那里举办过全国第一次文物鉴定会和那里有全国最美的乡村,还有就是它是江泽民的老家,仅此而已。因为它的交通不是太方便,远离浙赣铁路线,我总以为,一个偏僻的县份,还能美到哪里去呢?可是,这一次,我到了婺源,它给我的印象还真的很好。

  也许是让那首歌《我想去桂林》说对了,对于旅游,还真是“有钱的时候可是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钱。”虽然现在去婺源,绝对看不到油菜花,可是,我也顾不得许多,毕竟路近,以后再去看油菜吧。我打起背包就踏上了婺源之旅。

  我来到婺源看了以后,才发现婺源无地不美。那号称“天下第一樟”的千年古樟是美的,那让人心潮澎湃的鸳鸯湖是美的,那古色古香的徽派古村落是美的,那透着岁月芳香的彩虹桥是美的,但我从人们的赞美声中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觉得婺源的景点多而分散,因为有些景点我根本来不及观看,就得打道回府了。我想:如果婺源的景点能像深圳的锦绣中华一样,把各个景点浓缩起来该有多好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婺源的旅游部门,制作一个小型的旅游景点立体分布图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还是让我回顾一下这次旅游的收获吧。因为我自小生长在鄱阳湖水乡,对于鲤鱼情有独钟,据说婺源的四色“红、绿(绿茶)、黑(婺源的龙尾砚)、白(雪梨)”首推婺源的荷包红鲤鱼,因为这种鱼是作为国宴的菜肴。我到婺源高沙一看,这种红鲤鱼和一般的红鲤鱼还真不一样,头小尾巴短,最有特色的还是它的肚子,圆鼓鼓的,活像个荷包,所以叫做荷包红鲤鱼。看完荷包红鲤鱼,听说鸳鸯湖所在地赋春离这儿不远,我就直奔赋春。

  来到赋春,我远远的看见许多水鸟栖息在湖岸边的不远处,啊,那就是让人心动的鸳鸯吗?小时候,我看过最美的鸟类就是野鸭,后来,由于人类的大肆捕猎,野鸭几乎绝迹了。后来,我想再也看不到好看的鸟类了,真没想到,竟然在远离我老家的地方看见这么多比野鸭还要美丽十倍的鸟。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多么诱人的诗句,原来在婺源,在这个江西的东北角落里,竟然演绎着这么美丽的画面。对于鸳鸯,历代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代佳句。唐朝李白有:“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杜甫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孟郊有“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杜牧有“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还有佳句写道“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据去年CCTV报道,去年初冬到婺源鸳鸯湖的鸳鸯就达四千多对,时光又过去了一年,我不知道今年的鸳鸯有多少,但从那壮观的场面来看,不会少于去年。

  至于徽派古建筑,虽然许多人赞不绝口,但是这和我老家的徽派古建筑结构相似,不过是这里的古建筑历史更加悠久,数量更庞大,倒也算得上是一道十分美丽的景色。

  啊,婺源,没来以前,总觉得你有些偏远,我来过之后,再也不觉得你是那么偏远,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也突然有了“不辞长作婺源人“的相法。婺源,你是了不起的,朱熹如果地下有知,他的家乡成了最美的乡村,一定会含笑九泉;詹天佑如果得知自己的家乡至今还只是”将要通行铁路“,他这位铁路之父也许会破格一次,会法外开恩,为他家乡的美丽画龙点睛啊!

  旅游文章:会泽旅游杂记

  中午时分抵达会泽县城。旅馆的窗外是一新建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巨型铜钱雕塑,“嘉靖通宝”四个大字,镌刻在铜钱上,向我们透露出会泽昔日的辉煌与荣耀,钱眼的正对面是会泽县政府新建的办公楼。一座斜桥穿过钱眼,安顿停当,咱也去钻他一回钱眼,那可是大钱眼,小钱眼咱不去钻,如此巨大的钱眼,人生能有几回钻,此时不钻还待何时?钻钻钱眼,沾点财气,回去以后,发点小财。拿工资吃饭,发大财是指望不上了,钱嘛,好东西,多咱不嫌多,少咱也不嫌少。

  吃完饭出发去大海草山。开始的路程还十分的顺利,虽然是一条弯道极多狭窄的崎岖山路,但路面是柏油,下山的车,上山的车就在这条狭窄的公路山穿梭。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旋,到了山门,又是一片拥堵。你来我往的车辆互不相让,汽车喇叭声,叫骂声此起彼伏,什么叫狭路相逢勇者胜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司机们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想急着往上抢,那阵势就像去晚了景点会蒸发掉一样。

  进了山门是一个观景台,停下车做短暂的休息。打开车门,一阵湿湿的冷气扑面而来,赶紧到后尾箱找出衣服穿上,冷的是空气,湿的是雾气。天气也不太好,大海草山的海拔2570—4017米。大海草山就是一大片的草山,依山势修了一条环形的公路,公路走完,景点也就走完了。汽车继续前行,柏油路没有了,代之的是山上的土路,汽车行驶过程中卷起漫天飞舞的黄尘,在尘雾中滚滚向前,尽管车窗紧闭,隐隐地还是感觉到黄尘的味道。山上没有固定的停车场,汽车散漫地停在路边,弃了车步行上草山。公路边的山上到处都是人,回头往公路上看,一路都是车。山上还是冷,从停车的地方到旁边的草山,不远的一段,竟走了好一阵,而且胸闷气喘,估计是高山反应,高山反应以前在我身上从未发生过。走到一个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一屁股坐在湿润的软绵绵的草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调匀气息。几分钟以后,感觉才好些。虽已进入深秋,草还没有枯萎的迹象,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草长的还算是均匀,10厘米左右吧,草还带着湿气,凉凉的,润润的,弥漫着雾的芳香,偶尔还有一两朵,圆圆的白色绒球的蒲公英点缀在草丛里,摘一朵,拿在手上吹一吹,白色的花绒飞呀飞,吹蒲公英的小女孩成了吹蒲公英的叔叔。

  坐在草山上,眼前是红红的,有阳光的地方是红亮。天是那么的低,有云层的地方天空有些浑浊,泛着红土一样的暗红色,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天穹,气温仍然很低。山影忽隐忽现,大雾飘过,山体全笼罩进去了,连我也在雾中,成了雾中人,脸上凉凉的,雾在风的催动下,快速地移动,仿佛听到雾从耳边、从脸颊滑过的声音。不一会大雾消散,山影重现,有阳光的地方依旧泛着红光,薄雾袅袅依然缭绕山巅,依依不舍,忽起忽落,久久不忍离去。

  “那是在春天的时节,小鸟儿们在歌唱沿着远处婆娑的海港,

  我不经意间竟迷失了方向

  画眉鸟柔和的唱着歌,还有那娇媚的紫罗兰竞相开放

  看着多情的恋人们低语,我停下了脚步……”

  CaraDillon那天籁梦幻般的声音从云端,从雾霭里飘然而至,无字的一段吟唱渐渐地又随云雾飘散,克雷吉山岗(CraigieHill)幽怨缠绵的曲调和那凄婉的歌词,如泣如诉,这首歌正好符合此情此景下的意境。

  在这壮阔的,壮阔这个词似乎也不是那么恰当,此情此景,怎一个“噫兮乎”壮哉了得!人在自然面前的确是很渺小,渺小到你不知身处何处,雾来雾去,幻化无穷也就是一霎那间的事,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已经是过雨云烟。参禅悟道须有闲心才行,奔波劳碌中也只能是暂时平息一下心中的躁动,我不知道那飘来的大雾,它从哪儿飘来,又要飘到哪儿去,山那边又是什么样子。我力图睁大我本已深度近视的眼睛,穿透迷雾,洞悉山那边的情景,雾反而迷糊了我的眼镜,即便是眼睛睁得再大也无济于事。

  在漫漫黄沙簇拥和阳光的照耀下赶往下一个景点,时间虽然才下午四点多,已经有了黄昏的感觉,太阳也如同夕阳一般刺眼,拉下车上的遮阳板,还得眯缝着眼睛,在黄尘和阳光的缝隙间辨认前方的道路,手灵活地转动方向盘,右脚在刹车和油门之间快速地移动。此时下山的车比上山的时候少多了,车速也可以稍微地放快一些,刚刚学到的转弯技术也正好实践一番。

  又一个道路两旁停满了车的所在,在一块从山间凹下去的平平的草地上,散落着几顶蒙古包,蒙古包旁边是一个烟雾缭绕的挤满人的烧烤摊,尽管阳光明亮,仍感觉不到太阳的温度。刚才我们是在山上俯视山下,现在我们从山下仰视山上。天很低,山更高了,山上的草还是红红的,有了阳光的照射,亮亮的冷冷的亮,尽管有那么多人,已然是静静的悠悠的,没有一点嘈杂。仰望对面的山,静得没有一点杂质,天空也有些蓝了,阳光红也似乎有些和暖,不似先前那么冷。山脚下几条老牛,几只羊在悠然自在地吃着草,这是一个非常精美的蒙太奇长镜头:一个骑马的人从画外入镜,我们只能看到人和马的背影,骑马的人、牵马的人、羊、老牛、草地、山坡、阳光,马驼着人,慢慢地悠哉乐哉地向着有阳光的地方,山的那一边走去,马越走越远,离阳光越去越近,看不清了,甚至有些模糊,像是一首诗,一首散文,一个诗化的电影镜头。此时画外响起《布列瑟农》的旋律,马修·连恩那略带沙哑沧桑的声线把你带向了更遥远的地方:“流云从我的身边飘飞而去/那一轮月亮正在升起/所有的星星我都留在身后/如钻石般点缀你的夜空。”只不过此时月亮要换成太阳罢了!

  我们住的地方是在新城区,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对老城区主要景点的寻访,在这旅游尚未完全兴起的地方,想必是古建筑一幢挨着一幢,至少应该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建筑,汉唐时期的建筑肯定是不会有了。会泽城里除了新建的街区道路稍宽外,老城里的街道依然很窄,或者还是原来的巷子,这些巷子在旅游图上均未标识出来。巷子里人车相拥,本已狭窄的街道更加狭窄了。城里没有高层建筑,大多是一层,部分两层,古建筑保留的并不多,偶尔有那么几幢两层、一层的房,房顶上的屋瓦长满了瓦沟草,直挺挺地对着天空,风吹过仅仅是摆摆头,就当是掸去头上的尘灰。“钱王之乡”的大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红得耀眼,红得醒目。用土夯筑的墙体在风霜岁月的剥蚀下,已经变得凹凸不平,就像是一个古稀老人的脸,青砖砌就的院墙也披上了一层干枯的已经变黑的苔藓外衣,地面是青石铺的路面,长期的踩踏已十分的光滑,下水道的盖子也是一枚枚的“铜钱”,街心花园音乐喷泉那随音乐转动的巨大的“嘉靖通宝”,是不是意味着“赚钱赚钱”,要转才有钱啊。历史上的会泽,它是生产钱的地方,勿须赚钱。城里人流熙熙攘攘,商业的气氛还不是很浓,让人明显的感觉到,城市正在向现代蜕变,街上的行人安详从容而悠闲,在旭日温暖的阳光的映照下,依然保持着小城的和谐与安宁。温暖的阳光,悠闲的生活是云南的一个普遍的特点。

  从踏上会泽寻访之旅的那一刻起,对会泽就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我们随便走进一家民居,有一定年代的木板瓦房,土坯砌的墙,院子里的各种花草树木,青石凿的井栏,散放在井栏边的系着长长的井绳的水桶,在自家院子里尽情享受早晨阳光的老人,老人的脸也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幸福和满足写在老人的眼睛里、额头上、嘴角处。与老人攀谈,笑容满面,回答你的各种问题,完全不怯生。当问起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诸如会馆、铸钱局,老人的回答是自豪的,我们就住旁边啊,没啥稀奇。是啊,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没啥稀奇,这些历史,这些文化,都是他们的祖先创造的,他们也是主人啊,自家的东西总得谦虚一下吧。

  如果钱币、会馆让会泽人骄傲,那么唐继尧也是会泽人的另一个骄傲,也是云南人的骄傲。1923年唐继尧捐资创办了“东陆大学”,即今天的云南大学,云南大学会泽院以创建人唐继尧的笔名“会泽”命名,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是典型的法式建筑,设计考究,做工精良,气势恢宏。1987年,会泽院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从民居出来,参观了唐继尧故居。故居虽经修复,仍保持着原貌,一幢不显眼的三进的院子,虽然庭院深深,但又十分的朴实,毫无奢华之感,甚至有些小气。唐继尧44岁在昆明病逝,现静静地躺在昆明圆通山的万绿丛中。

  江西会馆位于唐继尧故居旁边,是目前会泽恢复得最好的一个会馆,已经完全对外开放。江西会馆又称江西庙、万寿宫,建于清康熙五十(1711)年,是一个融儒、道、释为一体的文化建筑,是江西人在会泽文化认同的标志。会馆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门楼戏台,其结构、布局和造型设计与北京颐和园和内德园大戏台十分相似。我们撇开讲解员干巴巴的例行公事般的讲解,徜徉在那深宅大院中,高高的院墙,挡住了外面的烦嚣,独享那一份安详与宁静。我们完全沉浸在会馆建筑的飞檐斗拱,雕工精美的画栏屏风,漫步在院内的青石板小径上,阳光从院墙和房檐的缝隙间,滑过树梢在青石板的小径上,在墙壁上印上了斑驳的影子,与青砖外墙的黑色苔藓共同讲述着一个远去的辉煌故事。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仿佛看到戏台上精彩的演出,听到议事厅商谈经商大事的商人们爽朗的笑声。这里的一棵树,一株草,一块砖,每一个雕刻,都承载着一个远久的故事,这故事仿佛又在眼前,用手可以触摸,用心可以感受。

  在会泽铸钱局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去铸钱局的路,是一条背街,行人稀少,倒也还清净,阳光也显得分外的亮堂。在街边的院墙下,有位老人坐在马甲上认真地阅读一本厚厚的书,我凑过去看了看,是一本会泽编写的关于会泽历史文化方面的书,老人看书的神态十分的泰然,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和老人简单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书里定有老人写的文章。在自家开的一个副食品小铺子里,一位戴着老花镜做针线活的老奶奶,非常的慈祥,一双三寸金莲摆在她坐的草墩前,我惊叹时光已经到了21世纪还能看到三寸金莲。已经走过了,我又走回去,对着老奶奶说:老奶奶,我能给您拍张照片吗?老奶奶的回答很有意思:你拍吧,反正又不要钱。在我心里除了感激,那就是感谢了。旁边一位大婶抱怨老奶奶:您要把腿并拢,腿叉开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一种文化,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出来。

  经过找寻,我们找到了铸钱局,但在铸钱局让我们有些悲哀的失落。我们参观的铸钱局叫“宝云”铸币新局,在铸钱局参观除了我们一行,没有其他的游客了。在这里确实让我们失望,完全变成了一个塑钢厂,到处堆放着白色的塑钢窗,仅剩下了一个铸币炉也被塑钢包围。铸钱局大殿的后墙的窗户也是一枚枚的铜钱,但透过窗户看到的也是一摞摞的白色塑钢窗,穿过钱币看到的白色塑钢与风中摇曳的“钱王之乡”的大红灯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如此,原来的建筑还是保留了一些,还能隐约地看到当时的情形。

  文化就如一个独行者,也像在风中傲然挺立的瓦沟草,人们似乎遗忘了它的存在,也不知道它们曾经历了怎样的风和雨。但一个地方的文化往往也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出来,尽管它已经失落了,甚至已经湮灭,你只要愿意去发现。文化也犹如在咸亨酒店里唯一站着穿长衫喝酒的孔乙己,他的举动虽有些怪异,但无时不在告诉人们我孔乙己是文化人。在会泽街边读书的老人,店铺里的三寸金莲,井沿边上享受阳光的老人,斑驳凹凸的墙壁,巍峨的会馆,衰落的铸钱局,无不在向你昭示着会泽曾经的繁荣与辉煌,就是这些苦苦地支撑着一种文化,虽然孤独但它毕竟存在。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会泽曾经有过辉煌,相信今后也会再度辉煌。

旅游文章相关文章:

1.旅行优美散文

2.旅行散文唯美句子

3.去旅游的作文范文4篇

4.让自己的心灵去旅行

5.出游散文

旅游文章

很多人都会在旅行回来写写旅行随记,心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旅游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文章:旅游随记 十一点左右,匆忙结束了喧闹,拖着简便的行李,奔赴火车站,可迎接的又将是3个小时的等待。或许只能怪淮北火车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7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