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师生情的感人文章:我的小学,我的于老师
学习啦:《我的小学,我的于老师》是一篇写师生情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小学生活以及与于老师的生活点滴,表达了作者对于老师的喜爱与怀念。
每每路过学校门口,看到大车小辆接送孩子的场景,我就想起我的小学生活,想起我敬爱的于老师。
我的小学生活,是在石家河公社(相当于乡镇)一个叫枣行的小村子度过的。
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学校座落在山前怀里,四间教室,一间办公室。院子挺大,中间一棵大白杨,靠院墙处是菜地,门口西侧是一口方型的大池塘。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度过了我无比快乐的小学时光。
那时候,我们无论年龄大小,路途远近,上学都是自己步行到校,没有接送一说。而且至少三个年级甚至四五个年级,几十个人挤在一口教室上课。老师讲完一个年级的课,布置好作业,再给另一个年级讲课。我们常常是在一节课时里兼听好几个年级的内容,现在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那时感觉挺有乐趣。课程只有语文数学两门主课,体育和音乐是老师想奖赏我们的时候才上的。上午上了语文数学,下午就是数学语文,循环往复。老师忙不过来时,我们就上自习,放开喉咙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种学校,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老师才能胜任。我们的于长生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才。
于老师师范刚毕业就来到了我们身边。他个子不高,胖乎乎地,圆圆的脸庞,白白净净,一对酒窝像一副双引号,永远在他温和的笑容里时隐时现。听说于老师是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来的。因为我们学校当时教学成绩很差,在全学区连年倒数第一。于老师的到来,给我们学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于老师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过于威严的架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完全颠覆了我们之前对老师的畏惧感。上课时温和而有耐心,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讲解。个别同学实在不会,他干脆拉把凳子,紧挨着坐下,一点点从头讲起,一边讲一边还安慰:“别急,好好想想,别急啊!"
一下课,校园便成了欢乐的海洋。踢毽子,跳绳,老鹰捉小鸡,大家争着跟于老师做游戏。那个年代,山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器材,我们也只有两个蓝球和两副乒乓球拍,球台也不完整,校园兼操场。但我们依旧玩得不亦乐乎。跑呀,跳呀,笑呀,闹呀,束缚和压抑已久的童心,在灿若朝阳的于老师面前,一下子释放出来。孩子们围住于老师,争着接他的球,抢他的毽子,更有大胆的调皮蛋去拽于老师的衣角。于老师,永远也不烦,永远也不恼,暖暖的笑容永远荡漾在脸上。
孩子的心,一如深山的泉水,都是一样清新纯净,他们渴望阳光的爱抚;那一颗颗无邪的童心,宛若贫壤里的花蕾,渴望着和风细雨的滋润。每个学生,无论成绩优劣,无论性格内向与开朗,都无比渴望着老师的一声问侯,一句赞美,甚至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紧闭的心扉打开了,我们跟于老师成了心心相通的好明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是很自然的事。当于老师从学区里捧回第一张奖状的时候,孩子们围着于老师笑啊,跳啊,就差把于老师抬起来了。喜悦,甜蜜了每一个人的心。油然而生的荣誉感,第一次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冬天的学校,寒冷异常。没有炉子,没有煤炭,门窗上没玻璃。于老师用塑料布把前面的窗户钉起来,后窗户干脆用墼块(一种打压好的长方形土块)堵严。大冷的时候,在教室中间生一堆火,木柴是我们在秋后跟于老师去禅堂崮(学校对面的一座大山)拣的。红红的柴火燃起来,映红了一张张脸,大家围成一圈,课依旧上,作业依旧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条件,烙就了一段特殊的记忆。
春天,永远是孩子们撒欢儿的季节。甩掉了棉衣,像脱壳重生的精灵,像刚刚出笼的鸟雀,尽享大自然的恩宠。在校园边上种菜,栽花,到门外池塘边抬水浇菜浇花,这是最难忘的事。每两三个同学一组,都有自己的小领地。六月黄,鸡冠花,茉莉,月季……五彩斑斓,装扮着温馨的校园,也在朦胧中,培养着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其说是劳动,倒不如说是一种别样的享受,难得的乐趣。此时的于老师,跑前跑后,既是孩子王,又是名副其实的园丁。
我的同桌,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姑娘,上一年级那年,父亲突然去世。这种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她整天泪痕斑斑,神情恍惚。而有个别同学非但不同情,反而说三道四,捉弄她,围着她起哄。小姑娘身陷绝望的境地,面临掇学。于老师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以极大的同情心和满腔的热情关爱着她。及时批评纠正了部分同学的错误态度。于老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这个女孩身上。谈心,辅导,家访,洗衣服,甚至给她洗脸梳头。于老师,一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啊,心灵深处的善良迸发出火热的爱,如兄如长,如父如母,抚慰着受伤的弱小的心灵。看似文弱的于老师啊,对于我们,您就是一棵伟岸的参天大树,在我们头顶上撑出一片辽阔的天空。
在于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关爱中,我的同桌慢慢走出阴霾,灿烂的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由于她突出的学习成绩,坚强的人生态度,被评为学区优秀少先队员。鲜艳的红领巾,映红了她的笑靥,更映红了我们于老师慈祥和蔼的脸庞。此刻的于老师,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美好的时光往往是短暂的,欢乐总是走得太快。我快上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工作需要,于老师要调走了。
于老师要走了?这个消息,对于我们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小山村,无异于晴空霹雳!于老师怎么能走呢?于老师怎么会走呢!我们不让于老师走!我们小小的脑瓜怎么也想不通,怎么也接受不了。大家不顾一切地涌进办公室,扑进于老师怀里,抱住于老师的腿,哭啊,喊啊,情感的阀门一打开就无法控制了,“于老师,于老师啊,您能不走吗?您永远不能走啊!"
于老师还是要走了。那一天,没有一丝风,校门口的池塘格外明净,大白杨的枝叶一声不响。我们早早来到了学校,自觉地排好队,静静地站着。校门外,也来了好多家长。办公室的门开了,于老师那慈祥温和的笑容又一次映入眼帘,“同学们,听新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呀……”我们的泪水夺眶而出,哭喊声又一次淹没了于老师的话语。队形乱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孩子,冲出校门,跟在于老师身后,簇拥着,拉扯着,嘱咐着,久久不肯离去……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晃的功夫四十年过去了。脑海中那些寻常的记忆碎片一点点沉淀下去,曾经触动心弦的情景一幕幕清晰起来,时时叩打着我的心门。在儿童节即将来临的一个上午,我与几个老同学驱车四十公里,又来到了魂牵梦萦的枣行小学。如今的学校已经异地而建,搬进了楼房,眼前仅剩废弃的院落。我环顾回周,静默无语。当年的教室还在,院墙还在,大白杨还在,门口西侧的池塘还在……
我默默地闭上眼晴,又听见一阵悦耳的童声跟着于老师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声音很响,很脆,传得很远,很远…………
作者:冯学文
公众号:临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