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有关的原创文章:乡村电影
编者按:电影就是一扇窗口,通过观看电影,可以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下面我们来看《乡村电影》文章,了解一下有关乡村电影的趣事。
今天,我所说的乡村电影,并不是指有关乡村题材的电影,而是指在乡村放映电影。八十年代中期,电视还没有在乡村普及,少数大的村庄也只有一两台电视机,大多数村庄连一台电视机也没有。到九十年代初,电视才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电视看,观看电影便成了村民最大的兴趣 。乡村电影看多了,有关乡村电影的趣事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虽然那时的广播也给村民和少年儿童带来了很多乐趣,但自从电视电影出现后,广播便逊色了许多。广播里虽然也有精彩的评书,常听的有《杨家将》、《三侠五义》、《穆桂英挂帅》等。特别爱听单田芳播讲的评书,那种精彩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广播里虽然也有动听的长篇连续剧,如《夜幕下的哈尔滨》、《阮玲玉》等,在农闲时也给村民带来了许多乐趣。但无论评书讲得多么精彩,无论广播连续剧演绎得多么曲折,都无法与丰富多彩的电影画面相媲美。也许视觉的冲击远比听觉更容易感染人,特别是在当年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因此新兴的电影引起了村民极大的兴趣。
乡村电影是当时村民重要的精神生活。辛苦一天的村民听说哪个村庄要放电影,就匆匆地吃过晚饭,搬起凳椅,趁着夜色,朝着那个村庄走去。在乡村的小路上,三五成群的人,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一边用电筒或者火把照亮前行的路。从远处看,如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乡村之间游移。由于陌生人进村,村庄周围不时响起急促的犬吠声。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露天电影院很快聚集了很多人。说是露天电影院,其实就是村里的一块空地,被临时用来放映电影。露天电影院可能是一处晒谷场,也可能是一处收割了庄稼的田地,场地都是随机选择。
空地的前方竖起了两根竹竿,电影幕布的四角被固定在竹竿上。最早的时候幕布方方正正,后来变成了宽荧幕,也就是幕布变成了长方形。放映机摆在观影席中央,一卷一卷的胶片被依次放到放映机上。随着胶片的旋转,有声有色的故事便在屏幕上生动地演绎。偶尔也有粗心的放映员将胶片的顺序放错,导致电影情节还没有开始,便进入了尾声。于是露天电影院里传出了阵阵的起哄声,更有唯恐天下不乱者,吹出一声又一声长长的口哨声。 于是,放映员局促地把正在播放的胶片拿下来,将一卷正确的胶片重新放上去,场地上顿时鸦雀无声。
由于幕布被临时固定在竹竿上,当起风的时候,幕布也会随着风儿摆动,尽管影响了观影效果,但村民们依然看得兴致勃勃。如果场地正好靠着一扇墙,那么将幕布固定在墙上,幕布的稳定性便大大提高。由于在室外,蚊虫蝶蛾在放映的那束白光里飞舞,更有勇敢者直接扑在放映的灯泡上,顿时被高温烫死。飞虫躯体的影像投影在幕布上,惹得小朋友们“嘎嘎”直笑。不仅如此,总有迟到早退的村民,他们的身影在镜头前攒动,在幕布上要么出现长凳的影子,要么出现圆头或者双手的影子,给观看电影带来许多乐趣。
乡村放电影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村里有人考上大学或者办其它喜事,主家会花钱专门请人来放映电影。放映电影前先摆酒席,酒席散去,然后燃放鞭炮,电影放映便正式开始。二是逢年过节,大队或者村委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请来乡镇的电影放映员给村民放映电影。三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宣传爱国主义,弘扬人世间的真善美,播放相关题材的电影。
电影主要也有三大类,一是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狼牙山五壮士》、《铁道游击队》等。二是有关爱情方面的电影,如《白蛇传》、《梁祝》等。三是生活喜剧片,如《咱们的牛百岁》、《唐伯虎点秋香》等。虽然我最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但爱情方面的电影也给处于懵懂少年的我,播下了许多爱的种子,让我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憧憬和羞涩,感到甜蜜又神秘。
如果是本村放电影,妈妈便会带着我和弟弟一起观看。还没有到晚上,还没有吃晚饭,就有许多村民将凳子搬到屏幕前,找一处好位置占好位子。甚至有的村民连竹床都搬来,这样一张竹床上不仅可以坐许多人,而且小孩子还可以在竹床上玩耍,或者站在竹床上看电影。离得远的村民,甚至将梯子靠在墙边,站在梯子上看电影。五花八门的观影姿势,有点让人忍俊不禁。观看电影的讨论声,小朋友们的哭闹声,电影里面的打斗声,一派热闹非凡的场面。
对于外村的电影,如果离得不远,妈妈有时也会带我们一起观看。如果离得远,或者天气不大好,妈妈就跟着其他村民一起去,我和弟弟便留守在家。睡过一觉后,弟弟突然醒来,指着正方形的楼口说,那里有“鬼”,我怕我怕。原来,弟弟是梦游,所谓的“鬼”无非是月光投在天窗玻璃上的影子。我只好壮着胆,引导弟弟小便后,安顿弟弟重新睡好。年少的我虽然不相信世界上有“鬼”,但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紧张地落在天窗上,怎么也睡不着,只盼着妈妈早点回家。只要妈妈在,我们什么也不怕!
乡村电影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既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又增长了许多社会知识。电影就是一扇窗口,通过观看电影,可以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作者:翁衡临,笔名临江仙翁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