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文章:我的高中同学
往事回忆文章:我的高中同学
那天,一位高中同学说起高中的生活,有句感慨,似乎高中时的记忆不如初中时清晰,许多事情已经有些模糊了,好象也没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可能是高中时期大家为了高考都在拼命地学习,玩得相对少些。而初中时由于升学压力小,年纪也小,比较贪玩,爱玩的东西也比较多,所以有意思的事情也多,记忆也更深刻一些。当然也许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高中面临着分科。我们那一届从101到106共6个班,103和106是两个文科班,其他四个班是理科班。分科时101和102班学文科的同学去了103班,而103班学理科的同学分散到了102和103班。104、105班学文科的同学去了106班,106班学理科的同学分散到了104和105班。也就前三个班实现了内循环,后三个班实现了内循环。所以前三个班的同学彼此之间相对比较熟悉,后三个班的同学彼此之间走得更近些。这也许和文理科分班,以及教室离得远近有很大关系。
上高一时,学校修了北面的新三层教学楼。101班到103班搬到了新教学楼里的一楼,而104班到106班还在外面的平房里。到高二的时候大家才都搬到了新楼里。当时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般高三在三楼,高二在二楼,高一在一楼。后来,又修了南面的教学楼,也是三层,才全部搬到了楼里,而原先的平房教室全部改成了宿舍。高一的时候我们的宿舍在最南面的坡上,高二开始才搬到了下面的教室里。
高中同学组成也比较复杂,有从一中的初中直接考上来的,还有从各乡镇的初中考上来的。有些同学从初中开始就在一个班;有些同学只是在高一的时候在一个班,高二分科后就走了;有些同学是分科后才来到这个班的,在一起同学两年;还有的是高中三年一直在一起的。当时,和我一起同学六年的有四个,同学五年的有三个,同学四年的也有好几个。但不管是同学了一年、二年、三年、还是四年、五年,六年,大家都是好同学,好朋友。
同学中有好几个学霸,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比如小李同学,语文特别好,读词量很大。记得有一次,老师给出了一个难题,让他背出一些古诗词来,每句诗里必须有一个同学的名字,结果他思考片刻,随后脱口而出,每首诗里都有一个同学的名字,让我们大开眼界,纷纷鼓掌,并投去了赞许和羡慕的目光。比如小卫同学,数学相当好,每次我们做数学题,他总是很快就能做出来。后来他迷上了打乒乓球,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成了高手。比如小张同学物理更是一绝,几乎没有他做不出的题。还有小郭同学,他当时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高考时也就是16岁,英语特别好,其他课也很棒。后来,他去美国留学,现定居在美国。
最让我佩服学霸们的是,他们每次考完试,都知道自己哪些题对了,哪些题错了,大概能打多分,而且考试成绩出来后几乎差不了多少。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觉得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我每次考试都是稀里糊涂,根本不知道对了多少,错了东西,有些会做的题还做不对,更别说能准确估出分数来了。这也许就是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吧。
除了学霸,还有许多同学学习特别用功。有一位女同学,曾和我坐过同桌,特别喜欢化学,在化学上用的功夫也特别多,做的题也多,每次化学老师进教室,她总会拿出几道题来问老师,有时还会把老师问住。高考时她考上了化学系,后来在一所中学当了化学老师。前几年因病去世了,非常可惜。还有一些同学,每天没事就呆在教室里,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经常是突然之间,一个同学的成绩就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当然谁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偶然,成绩的取得总是与他们的付出成正比的。
现在,同学们都各奔东西,有的在国外,有的在省外,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河北都有,有的在省内,太原、晋城、阳城都有,但晋城、阳城的人相对多一些。大家经常联系,彼此互通信息,互相帮忙,就象兄弟姐妹一样。尽管有许多人当年没说过几句话,但现在见了面还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自然。一有事情都会互相想起,这已经足够了。
同学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是单纯的,是无私的,更是坦然的,不加任何色彩,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就是同学,这就是同学谊,同学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