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回忆:那笼莜面背后你不知晓的艰辛
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许多人可能只知道莜面做成饭食后的美味可口,未必知晓它从种植到吃到嘴里中间这一系列的艰辛过程。我这里姑且不谈莜面的“前半生”,只说说它的“后半生”,即由籽粒到加工成面的过程。
听老人们讲,我们老家过去人们有时候有粮也未必能吃得轻松,原因就在于粮食加工成面的过程太艰难。那时都是一家几代同堂,动辄十几口人要吃饭,吃饭就需要有面,可面怎么来?现在当然不说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加工多少粮食都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过去采用的都是原始的加工方法,就比如莜面,它从籽粒变为面至少需要三道工序,即淘、炒、磨,这一过程运作下来特别麻烦,那时据说大户人家家家都得自己建作坊,里面安置着专门用来淘洗粮食的大锅,盘一台用来炒莜麦的炉灶,再弄一盘石碾石磨,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否则很难保证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加工莜面的第一步首先就是用专门准备的大铁锅淘洗莜麦,里面盛上大半锅水,把莜麦倒入,通过搅拌、沥水之后,把莜麦里面的泥沙等杂物清除,然后晾晒到半干。接下来就是上炒锅把莜麦炒熟。最后才是上石碾子,套着毛驴一圈一圈地不停碾压,把碾碎的莜麦三番五次地不停箩筛,就变成了可以直接做饭的莜面了。这一过程对一般人家而言,远不是一天两天之内能够完成的,至少需要十天半月。据母亲说,五六十年前的姥姥家当时一家有十好几口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一位舅舅专门负责家里的磨莜面活儿,他隔三差五就得从凌晨起床忙乎这件事情,准备上几十斤莜麦,在自家的土作坊连淘带炒,一直到加工成面粉,这一全部工序的完成至少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而这大半天的劳动成果有时候保证不了一大家人两三天的吃面用量。
我小的时候村里用石碾磨面的方式基本已经淘汰,村里有了专门磨面的机器,人们家量大的粮食一般都用机器加工了,但村里用石碾磨面的作坊还保存着,偶尔有人家用它剥点谷子和黍子壳,或加工少量的糕面。我记得曾经和父亲在那里磨过糕面。那是快过年前一个清冷冬天的夜晚,父亲把家里的十来斤黍子去皮淘洗后,准备磨成面留到年上吃,并且也本来是准备到机器上去磨的,可一来那几天磨面人特别多,二来据说糕面沾上其它面就发黏不筋道了。父亲说那咱还不如费点事在碾子上去碾。因为白天队里的牲口全部被撵放到山上吃草,傍晚父亲才从队里借了一头毛驴来回来碾米。我们在碾房的墙上挂了一盏马灯,父亲把待碾的黄米均匀摊撒在碾盘的中央部分,然后把毛驴的眼睛罩上,套在碾子上,沿着碾盘不停地旋转,由于所碾的黄米仅仅十余斤,所以毛驴拉起来似乎毫不费力,黄米在碾子“咕噜咕噜”的声响中一点点地被压碎,每在毛驴走上几圈父亲就跟在后面沿着圆形的碾盘用扫帚把压薄的黄米往集中清扫一下。后来当米被压到八九成碎的时候,父亲就用笤帚把一部分扫到簸箕里,再倒到箩子里,放在旁边用柳条编织的一个大笸箩里用手掌“啪啪”地拍打着箩子往下箩面,之后再把箩剩的还未彻底压碎的颗粒倒上碾盘继续碾压,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干着,十来斤黄米我们居然磨了两个多小时。可以想象如果在碾子上碾个三二百斤莜面那该需要多长的时间。这还不算在这之前寒冷的天气里,家里门窗洞开,水淋淋地淘洗莜麦,之后把莜麦摊摆在炕上晾晒直至等待到半干再装在麻袋里面储存,可以说在淘洗莜麦的那几天家里又潮又冷,人连个立足之处也难寻,尽管地上生了火炉,但还是难敌从门上不停吹入的寒风。至于之后在深更半夜里到村里的炒坊炒莜麦所受的苦就更不言而喻了。
前几年,我曾经回村里和父亲到过一次现在的磨面作坊给父母种的一些谷子剥过皮。亲眼见识了日新月异的现代加工莜面的流程,才发觉现在早已经不像我小时候那样加工米面了。过去每个生产队里专门有各自的磨面坊,队里专门安排专职人员管理负责给村民磨面,一般里面放置两台机器,一台磨白面,一台磨莜面,磨莜面的也可以磨一些其它米面。每到腊月的时候这里特别忙碌,一整天机器的轰鸣声响个不停,人在里面说话都得趴在耳朵上,人们家磨面都是提前排队,里面尘土和面屑被机器震动得满屋缭绕,墙壁上和屋顶的面粉挂得层层叠叠,每个来这里磨面的人干干净净进来,“米面模糊”出去。
现在十村八里才有一个私人磨面作坊,所用的机器都是大型的现代化综合机器,吞吐量很是巨大,磨个三五百斤米面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搞定,最令人高兴的是,每个磨面作坊都是一条龙综合服务,再也不用人们在自己家里水淋淋地淘洗、炒熟了。人们秋收之后,只需把粮食运过去,过了分量,按照重量花上一定的加工费,人家就给你从淘到炒一直到加工成面,整个流程结束,你把自己的面粉运走就万事大吉了,这确实为辛苦的农民省了不计其数的麻烦。当然有时候周边村庄农民的粮食远远满足不了这些私人磨面作坊的正常经营,为此作坊老板们还不时自己收购粮食加工成面粉,向外出售,村民们如果对作坊老板自己收购粮食加工的面粉放心,也可以用你自己的粮食按照一定的比例换他的米面,或者你自己家里没有粮食,拿钱也可以直接购买人家的米面。
过去有人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比喻一个人要想取得人生的最后成功就需要首先在苦难中砥砺自己,这话的确没错,人们不是也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其实这些语句何止用于勉励人?就是用在任何事物上都有道理,就比如莜面从种植到做成美食,它背后也付出了人们许许多多的艰辛,正因为如此古人才说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振聋发聩的号召人们珍惜粮食的千古名言,但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记得此话,并付诸实施,不管你有多豪富,一定记得农民在生产粮食背后付出的艰辛。
【本文作者: 王成海(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