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关于教育的文章:以人民的名义“把脉”教育

关于教育的文章:以人民的名义“把脉”教育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关于教育的文章:以人民的名义“把脉”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系于民生,倍受瞩目,教育上的风吹草动,极易成为焦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亲眼见证了当地教育的成长,看着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目睹了教育决策层和执行者破解大班额的坚定决心和超凡力度,真该为他们点个大大的赞。但,为他们唱赞歌的事,自有擅长者为之,而我今天要做的是,给他们把把脉、挑挑刺,给教育的管理层泼泼冷水,唤醒作为教育决策层、管理层的良知,不忘教育之初心,披棘斩荆,努力前行!

  1

  教育发展失衡,有失公平,教育决策层任重而道远。城乡学校不均衡,市直不同学校间不均衡,城区周边学校与偏远乡镇学校不均衡,乡镇中心校与村小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上的不均衡。年轻教师或新分配的大学生多数集中分布在市直学校或城区周边学校,而农村好多村小的老师多数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知识更新能力欠缺,精力不再充沛。他们多数实行包班制,即一个人讲授班级的所有课程,众所周知,术业有专攻,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令人担忧。为数不少的年轻教师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纷纷调往城里。农村初中,尤其小学,只能请代课教师填补空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据说,某乡镇某村小一老教师,某天,在农田里干了大半天活之后去上课,因太累,课堂上竟然呼呼大睡,这一睡不打紧,中午的放学铃声也没听见,大概因平日这位老师管得太严,学生们也不敢把他唤醒,以至放学延迟了半个小时,可把家长都急坏了。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好多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城里上学,有的不惜斥巨资在城里买学区房,有的送到城里私立学校,这无疑加大了城里学校的压力,大班额一度成为困扰某些社会公认的市直名校的最头痛问题。

  2

  教师队伍呈老龄化趋势,教育活力和后劲不足,令人堪忧。 常言道:文教与卫生不分家,教育是教书育人,卫生是治病救人,都与人打交道。但教师与医生这两个行当却又有很大差别。医生多靠临床经验,教师更靠教学激情,医生尤其是中医越老越值钱,教师却越老越讨人嫌。医生越老,临床经验越丰富,治病救人的技能越高,更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所以作为医生,你不用去拉皮,皱纹就是你最好的金字招牌。而教育这个行当,是育人,是灵魂塑造灵魂的事情,讲究的是心灵的碰撞,激情更重于技巧,教育需要那种纯真的不加雕琢的年轻心灵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成长。年轻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更易接受,年轻教师的激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共鸣,年轻教师与时代脉博共跳动,创新能力强,知识更新快,而这些恰恰是教育中的稀缺资源,这才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天然条件。一教师经历多年的磨炼,与经验的日益丰富伴随而生的是激情的消退,加上学习能力持续降低,知识更新速度逐渐变慢,好多人年龄越老,对新生事物越发排斥,这些都是相当可怕的事情。可以说,教育也是吃青春饭的,也是看脸的,你年轻,学生就喜欢上你的课,你板着一副马列主义老太太的面孔,他们就会讨厌你,排斥你。说到底,医生因年轻缺乏经验可能会草菅人命 ,而教师会因年老缺乏激情而误人子弟。

  多年来,政府更多考虑的是财政的压力,而不是教师队伍新老更替,以至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严重断层。教学质量的下降,与政府的懒政,不作为,对教育的投入少,是密不可分的。好在从去年开始,招收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学一线的比例有所提高,人们似乎开始看到教育振兴的一线曙光。

  3

  某些教育管理者瞎折腾,加剧内耗,教师疲惫,职业幸福感下降,积极性严重受挫。某些教育管理者,热衷于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打着改革的幌子,与所谓“教育砖家”勾肩搭背,甚至狼狈为奸,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盲目乱改,今天学洋思,明日杜郎口,不时再来个新教育实验,忘却本真,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朝令夕改,政策无连续性,置“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铁律于不顾,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疲于应付。近几年,“素质教育”渐渐淡化,应试教育如僵尸还魂般卷土重来,莘莘学子们又开始了“起五更,睡半夜,挑灯夜战,闻鸡早读”的悲惨生活。教育局给学校排名,学校给教师排名,教师也不得不给学生排名。“规范”不再,在校时间不断延长,学校之间相互攀比,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也存在加大的趋势。教师累,学生苦,家长怨。如果单纯把精力用在教学上也还能应对得了,但是,各种检查、验收、会议、调研、培训、教研、论坛、观摩,恰如雨后春笋般,真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各部门布置工作的飞信比赛似得满天乱飞,如诈骗短信一样烦人,各种防老师如同防贼的考勤检查也接踵而至,师生们叫苦连天,领导们视而不见,有的是迫于上面压力,有的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争取露脸的机会,呼呼隆隆,演演戏、留留影,存存档,发发稿,吹吹牛,这就有了政绩和面子。老师们牵扯的精力多了,真正用于教学的精力自然就会大大缩水。

  4

  职称评定制度的不合理性,严重挫败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我们看看这些职称评定的拉分项目吧:县级以上荣誉称号,业务称号,考核优秀,科研成果等等,哪项与一线教师有缘?要评上职称,踏实肯干者比不上“剑走偏锋”者,拉关系,走后门,要荣誉,要优秀等歪风邪气正成蔓延之势,在毫不留情地玷污着教育这方净土,“干的不如不干的,不干的不如捣蛋的”,所有这一切,都让一线教师拔凉拔凉地心寒。这种让踏踏实实教学的一线教师没有盼头儿的“激励机制”,让“老实人吃亏”的工作环境,已经完全背离了顶层设计者的初衷,明显已成为一线教师积极性的羁绊。因为它使教师们很难体会到作为教育者的职业幸福感,而没有幸福感的教师,要想调动其积极性简直是痴心妄想,而只靠高压的管理政策来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更是难于登天,教育的预期效果就很难达到。教育,失去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无异于死水一潭。

  莫怪我吃白面的命,操白粉的心。如果我的忧思和牢骚能给教育决策层和管理层一点点触动,那怕像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一层涟漪,吾心足矣。但愿他们有一天突然良心发现,开始真心谋划教育发展之大计。

  愿教育永远是净土一方!

【本文作者: 刘景森(微信公众号:景森原创)】

3805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