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大学学习的文章

大学学习的文章

时间: 晏付1011 分享

大学学习的文章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更容易接触更多新的知识的时候,因此大学生应该要好好学习,但是很多大学生却是很难做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学习的文章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大学学习的文章篇1:在大学里到底应该学什么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抱怨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很多单位又感叹,找一个称职的大学生真难。这就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反差和矛盾。那么,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大学生?我们的大学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大学生?大学生在大学里到底该学什么?

  “大学生的四个Learn”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著名华人社会学家金耀基教授提出来的。 2003年,他应邀来华东师大发表演讲,谈大学理念。他说,大学生在大学里应该学习四个Learn。哪四个Learn呢?

  Learn to learn(学习如何学习)

  Learn to be(学习如何做人)

  Learn to do(学习如何做事)

  Learn to together(学习如何相处)

  Learn to learn(学习如何学习)

  首先是Learn to learn。大家都知道,到大学来就是学习。但是学什么呢?这恐怕就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清楚的了。学专业是当然的了,但是我刚才已经说过,大学是培养博雅之士的地方,所以,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也很重要。

  这里我们会遇到一个“博与约”的问题。博,是博雅;约,是指你能化约一个专业的知识。这两者之间可能会有点紧张。

  我们现在的家长煞费苦心地考虑高考选什么专业。你想一个高中生刚刚被应试教育搞得昏头昏脑的,他搞得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吗?很多人的选择只是按照比较世俗的眼光去衡量。比如,以后什么能赚大钱,什么比较吃香,就选什么。但在英、法、德、美,你考进大学的时候完全不分专业,大一大二是通识教育,到大三大四才有所谓的专业供你选择。也就是说,当你修了很多门课以后,当心灵逐渐丰满起来,真正发现了你的兴趣所在,才开始选择专业。去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决断。

  我自己也有体会。至今我很怀念我的大学生活。那时候专业学习比较枯燥。最有趣的,就是坐在图书馆里面乱看书,乱翻杂志,然后听各种各样相干的乃至不相干的讲座。如果你当时问我这些讲座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但是慢慢地,你的人格,你的心灵,你的知识,就被这样一个氛围熏陶出来了。

  好的大学你一进去就会发现,墙上贴满了各种学术讲座的海报,而不是那些实用性的传单。我在哈佛半年,这个印象太深了。哈佛大学每天各个院系、研究中心的讲座加起来有五十多个。以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为例,每周平均3次讲座,几乎隔天1次。哈佛的校报上,仅仅讲座的通知就有四大版,非常丰富。那真是让你自由选择。一般的讲座有20多个听众算不错了,但是气氛非常热烈,有充分的讨论。那种氛围就是真正的大学氛围。

  如何成为博雅之士,在大学里不用专门去学。我自己作为过来人的体会是:不要管它是什么知识,只要这个内容你还有一点兴趣,只要有名教授来讲座,你就一定要去听。你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博与雅的结合,就是一种有用的知识和好的知识的平衡。今天的社会很实际,都在比较这个有用、那个没用。我们很多同学也都总想考出个证书,积累些有用的知识。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培养人的心灵的,更重要的,是那些没有用的知识。我称之为好的知识。一个博雅的心灵,正是由很多好的知识塑造起来的。现在很多人脑袋里装的都是所谓有用的知识。这样的人发展空间很有限,最多是个一流的技术人才。只有装满好的知识的人,才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有用的知识,是不给你想象空间的。它教给你的,是一套规则,而不是如何去突破和创造。所以,我们学东西千万不要放一个太功利的念头,这样才能真正成就大业。

  Learn to be(学习如何做人)

  下面一点甚至比上面的更重要,就是Learn to be。我们刚才说了,大学要培养博雅之士的气质。那么做人,就是大学培养的中心目标。从中西方的传统来看,这是比学会学习更重要的一个目标。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双料博士冯象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美国的法学院,像耶鲁,从来不把培养专业人才当作自己的目标。那么耶鲁培养什么呢?培养的是品质优异的学生。至于他以后是当律师,当法官,还是当总统,乃至去好莱坞写剧本,都可以是法学院学生的选择。美国最一流的法学院从来不给学生设定目标。它就是培养一个优秀的、领袖式的人才,这才是它的宗旨。

  那么国外的大学又怎样培养贵族呢?真正的贵族,在大学里面有两个含义。第一,它要培养你作为贵族的自律精神。牛津、剑桥还有好多欧洲的大学至今还保持了学院的传统,如国王学院、女王学院、三一学院……学院过的是集体生活,里面的学生完全是按照训练贵族的方式培养的。这个训练就是像清教徒一般地生活,非常辛苦,条件简陋,纪律像军队一般的严明。贵族把什么看得最重要?是荣誉。这个传统也被西方的大学继承下来,他们把自己母校的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尤其是私立大学,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校友的捐款。为什么要捐款?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回报。我是哈佛学生,毕业时找到了好工作,这个荣誉是我的母校给我的,所以我要回报。这种荣誉与他一生伴随。

  第二,你越是贵族,越要关心平民,要和平民打成一片。我在哈佛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每到周末,几乎所有哈佛的同学都会自觉地到附近社区去做义工。比如在当地的华人社区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哈佛的同学在帮助新来的华人移民学英语、如何报税纳税。我在波士顿的一个教堂参加过英语口语提高班,不用交学费。我的老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孩子,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她在一个大银行上班,平时工作非常忙,但是她每周还是抽出两个半天到教堂来做义工、教英语。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这是哈佛的传统”;第二句话是,“我这一周里面,只有这两天是真正在为自己工作,这是我最喜欢的。 ”

  Learn to do(学习如何做事)

  第三点是Learn to do。要成为贵族,你首先要学会做事。

  我刚才说的都是些大事,鼓励你们要有大志向。但是正如金字塔不是一天建起的,要能够做大事,首先要学会做各种各样的小事。这也是大学特别要熏陶的。

  我们有一些同学,书读得很好,但有一个能力非常弱,就是不会做事。今天我们很多同学出去找工作,给人的感觉是大事不会做、小事不想做。虽然很多小事可能一学就会,但是很多能力是要积累的。学会做小事,这也是一种能力。现在我们很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团体和活动,还有许多勤工俭学的机会。我一直认为,哪怕你时间再紧,也一定要去参加这些活动。重要的不是你从中得到了什么金钱上的回报,而是学会做事。这很重要。

  我有几个博士生是农村来的,家里比较贫困。为了表明自己会全心学习,就对我说,“老师,我宁愿生活苦一点,也坚决不去打工。 ”我对他们说,“你错了。最出色的学生,书要读好,工也要打好。这才是好学生。 ”在国外的名校里面,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绝大多数都打工。比如,就在学校附近的餐馆或咖啡馆里做服务员。今天中午是你的同学来给你端菜,晚上就变成你为他服务了。这是很平常的事。通过做这些,他们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能力,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我常对我的学生说,我中学毕业以后到农村下乡3年。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做助教,从助教、讲师一路做上来,从底层做起,都从小事做起。正因为小事做过了,今天才能成就大事。不要以为不做小事直接就能成就大事。只有一点点做起,每一个细节都有把握,才能做成大事。

  在国外,大学生参加过很多的志愿团体、学生社团,乃至各种义工,小事做得就很多了。所以他们一进公司,就非常迅速地适应了公司的节奏。现在同学们都想进大公司,因为大公司收入高、发展前途好。但是公司文化不是大学文化。大学还能容忍散漫、随便。今天的公司像军队一样,非常严谨。越是好的公司越严谨,尤其是外企,整个氛围非常严格。你如果要进去,就要适应这种文化。很多时候,这就是从做小事培养起来的。

  波士顿每年到九月份,在中央公园就有一个全市志愿团体联合搞的招新大会,非常热闹。全是义工在帮忙,没有报酬,自己还要贴车费、贴精力。但是这么多人,他们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而这些经历,填在求职表上、履历表上,都是闪光点。

  Learn to together(学习如何相处)

  最后的一个Learn,就是Learn to together,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社会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不要说公司,就是在大学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种各样的团队。有些人很有研究能力,但是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合作,这就没法担当大任。今天在大学里面,如何学会与别人相处,如何具备团队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的。

  我刚才说了,贵族为什么要在学院里培养,而不是个人修身养性?因为骑士们打仗不能自说自话,要有严格的纪律和合作精神。1995年,我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时,住在圣约翰学院。按照英国的模式,大学不仅有各种专业的院和系,还有学院。这个学院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教学和研究机构,而是一个老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团体,是一个Community(社区)。圣约翰学院就是这样。它是一个宿舍,又不仅是宿舍,功能非常丰富。学院里的人来自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国家。除了上课,他们平时的各种活动都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的。学生之间的比赛也都是学院与学院之间的较量。学生的荣誉感除了来自学校,还来自所在的学院。教授除了所在的系之外,也属于某个学院,因为他要和那个学院的学生有交流。香港中文大学也是这个模式。他们有新亚、崇基、逸夫、联合四大书院。每个学生都归属于一个书院。虽然你来自不同系科,在这里过的却是完全的集体生活。

  我在圣约翰学院这个集体里面的感受非常深。每个学生一间房间,虽然不大,但是独立而舒适。学院规定每个进了学院的学生每年要做一次学术报告,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就餐是集体的,每周的菜是事先安排好的。在晚餐时间,除了吃饭,大家就是围坐在餐桌前自由聊天,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兴趣协会。也就是说,大学最重要的一课,包括训练你如何参加社团、组织社团。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活动,那么你的大学生活是有欠缺的。

  今天我们在大学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课堂,最重要的是有全面发展的能力。虽然工作不怎么好找,但是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就可以所向披靡。当然,我们读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它只是我们美好人生的开端。李白有句话叫“天生我才必有用”。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学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个性、有品位、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有专长的人。这才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大学学习的文章篇2:上大学好,还是不上大学好

  上大学好,还是不上大学好,随处可闻这样的讨论。有人会告诉你好,有人会告诉你不好,不同人经历不同事所得到的结论都会不一样,单凭一面之词就下定论似乎太过武断。

  上过大学的人,有很多人抱怨现在工作不好找,而且待遇极其低。花了几年的青春,浪费了家里一大笔钱,换来的却是毕业后找份工作都困难,还不如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也难怪,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单凭一纸文凭已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案例一

  英子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云南一家四星级宾馆,要求英语、普通话都要过级,试用三个月后转正做了文员。在宾馆孜孜不倦的做了三年,待遇从原来的800元涨到现在的1600元。谈起大学,英子感慨万千。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姐妹们,有的因为家庭条件差中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学到了过硬的技术,现在月薪已经上万了。有一个关系好的姐妹高中毕业后也去了云南,做销售,工作一年后工资是她现在的一倍。而且还很自由,可以经常去想去的地方开阔眼界,不用死死的呆在一个角落里。

  我问她为什么不跳槽,她的回答让我有点惊讶。她说她什么都不会,同行的待遇都差不多,跳槽去其他的行业什么都不会做,又得从头学起。听起来没错,就有很多人会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然后一边抱怨一边继续工作着。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富也穷富不了饿也饿不死,大学文凭终究抵不过那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

  案例二

  爱情,总会在追寻不现实中凸显现实。今年20岁的小波,出生在贫穷的农村家庭。16岁那年初中毕业,为了保障弟弟妹妹继续读书,他毅然收拾行囊离开大山,想去沿海淘金。经过不懈的努力,小波终于拼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经济条件有明显好转,看着日渐鼓起的荷包,小波心里乐开了花。

  25岁那年,小波经人介绍和红红认识,直爽的红红很快和小波坠入爱河,不久后他们牵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红红很能干,婚后在小波的支持下她做起了生意。大学营销毕业的红红对做生意是得心应手,生意越做越大,按理说应该值得庆祝。可他们私下却常常因为点小事意见不好发生争吵,两个人的文化程度不一样,想事处事方法也不一样,久而久之矛盾就出来了。

  小波说他是个粗人,不懂怎样去哄女人开心。红红大学同学聚会都不会带上小波一起前去。她家人一直希望她嫁个公务员,说起来也体面,有社会地位。红红的人际关系广,身边不乏转悠的人。内忧外患,导致他们最后的结局就是离婚。小波伤心的说,如果当初不是为了保障弟弟妹妹读书辍学而继续读书,上了大学,或许今天他手里拿的就不是和红红的离婚证。

  上大学,有快乐也有忧愁,不上大学,有平庸也有绚烂。上不上大学,真正主导自己人生的,不是像英子那样拥有盖了红戳的大学毕业证;也不是像小波那样满是没上大学的悔恨。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认为上大学以后可以有一番成就,上过大学的人认为荒废了4年的光阴,出来依旧一事无成。

  不论是否上大学,选择走每条路都会有坎坷,关键看你报着怎么样的心态去走。是否上大学,除了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外,只要付出努力,你期盼的未来,就不只是梦。

  大学学习的文章篇3:我为什么要上大学

  文/一凡

  在大学生日益贬值、读书无用文凭无用论调高涨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呢?我记得微信朋友圈里有人陈述过,理由一二三的列举了十多条,大概就是能锻炼沟通能力、能积累人脉、能学到知识、有一段美好的回忆等等。

  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确实是贬值了,可是我为什么拼了命都想上大学呢?因为上大学能拿到文凭,学到一技之长求生,是我们农村孩子摆脱穷苦命运的最好机会!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危言耸听,我先说一下我小时候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明白了:

  我大姐上初中的时候,穿的是一件类似于制服的淡蓝色上衣,一穿就是三年,从初一到初三,无论春夏秋冬。那件衣服是我大姑妈买给我的,妈妈说衣服有点大,等我开学的时候给我买一件合身的。确实有点大,大姐刚上初中的时候衣服长到膝盖,初中毕业的时候刚好合身。大姑妈说给我买大一点的衣服我能多穿几年,她家也不富裕。后来我一直没有等到妈妈答应我的新衣服,记忆中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三年的春夏秋冬里就穿了一套校服直至小学毕业。

  二姐上初一的时候乡想买一条牛仔裤,那时候的牛仔裤是很高大上的。爸爸告诉她,没钱,想买的话自己背粮食到镇上去卖,卖得的钱自己拿去买,那一年,二姐12岁。我们家离镇上赶集的地方单程有13里。为了照顾我二姐,爸爸给她背的是最值钱的黄豆,价格是大米的2倍玉米的3倍。为了能确保卖黄豆的钱买得到牛仔裤,背着黄豆临出门的时候二姐总是说再加点、再加点,直到背着不走路都摇摇欲坠了,才不甘心的出门。到了镇上,一称有20多斤,卖了45块,牛仔裤要50,少一分都不卖。二姐眼泪婆娑的走了回来,据妈妈说中途眼泪没有停过。

  记忆中我妹妹成绩是不错的,突然有一天,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她就跑出去打工,辍了学我父母都不知道。我们满世界的找她,找到后我很生气,非常生气,差点打了她,父母对她也是失望透顶。直到有一天,她偷偷的告诉我,因为我在读高中,家庭负担重,担心父母负担不起,她辍学打工给我读书,瞬间,我泪流满面… …

  后来也是如此,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得到她的很多资助,直至现在,一直觉得亏欠于她!

  我六岁半的时候,妈妈带我去报名读书。按规定是7岁才能上小学一年级,差半岁就要多交12块钱,妈妈没舍得,然后我就在家里多放了一年的牛。那时候家里的牛可是全村最强壮的大公牛,还会顶人。我不敢和它做对,而且人小还拉它不住,所以村里经常出现我被大水牛拽着跟在它屁股后面哭得荡气回肠的身影。

  7岁的时候某一天,爸爸要我和他去扯黄豆,所谓的扯黄豆就是把地里的黄豆拔起来捆好背回家。扯黄豆的地离我家保守估计有11里,沿途都很荒凉。收黄豆的时候是一年中最酷热的季节,我用的是大人背的背篼,我人小,适合成人的背篼背在我背上就直接到了膝盖,走路一不小心都能把自己撞跪到地上去。回家的时候我背了6把黄豆,大约15斤,我记得背起来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爸爸走得快,我跟不上他的步伐,渐渐的离他越来越远,直至看不到他的身影。路途上有一个大沟,大约有300米长,两边都是很高的沟坎,要是不小心掉下去不死也得残了。因为心里紧张和身体超负荷的承重,身体控制不住的颤抖,摇晃得厉害,就怕一不小心掉了下去,我一度以为我要死了,走完那条大沟的时候,我长长的舒了口气----我居然还活着。因为路远,路途中有歇气的地方,可以供人把背篼放下歇口气再走。可那是供大人用的,有点高,我够不上。后来实在背不动了,没办法我就直接把背篼放在了地上休息,但背篼太重,想走的时候却不能自己从地上把它背起来了。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在那个人烟稀少的小路上,我越想越害怕,恐惧忍不住的油然而生,直至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又不敢丢下黄豆自己回家。后来爸爸看我一直没来,返回来找我,当时看到他,感觉像是看到了救世主,瞬间觉得他那偏矮的身躯当时是最高大的身影了。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新买了一只铅笔,两毛钱,爸爸说要省着用,最好用一个学期。我很珍惜,把笔尖削得粗粗的,以期能多用一段时间。但很不幸,铅笔第二天就被偷了,没了笔,家庭作业都做不成,但又不敢向爸爸再要钱买。当时家里住的是土墙房,做作业是把作业本放在一张膝盖高的小板凳上蹲在地上写,没有了铅笔,只能蹲在地上望着作业本发呆。无计可施的时候我自作聪明的想了一个苦肉计:用拳头硬生生将自己的鼻子打得鲜血长流,等我爸爸回家的时候,我把流血的鼻子炫耀了一下之后的骗他说自己掉沟里摔了,顺便也把铅笔给摔丢了,现在没铅笔做作业。我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两毛钱买了一支新铅笔,代价就是现在鼻子都还会莫名其妙地流血。

  四年级的时候,每天都是爷爷在家做饭,那时候家里是没有什么蔬菜的,肉类是过年才有的奢侈品,中午回家吃饭,我和二姐要先去山上挖洋芋来做菜。为了节约时间,挖回来的洋芋洗净后,放在锅里加上水加上油,只等煮熟了就吃。家里没有钟表,不知道时间,看见门口有很多学生从经过去上学,心里就开始慌张,以为要迟到了,等不及洋芋煮熟,将就泡了点洋芋汤随便吃两碗饭,急匆匆的就赶去上学了。下午放学,要赶去石山和爸妈一起打石沙。爸妈把从石山上的炸下来的大石头用铁锤锤成10厘米以下的石块,我和姐姐妹妹们负责把这些石块用撮箕抬进碎沙机,打成建筑用的细沙。每天放学吃点冷饭就急匆匆的赶去帮忙,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回来累得动都不想动,累极了的时候晚饭都不吃倒头就睡。

  第二天继续循环,早上上课,中午挖土豆,下午放学后要赶去石山帮忙。也许有人会想,为什么不一次多挖点土豆第二天就可以不去挖了呢?原因一是路远要爬几个坡,时间来不及,不然下午上课要迟到;二是多了背不动,除了土豆,叶子也要背回家喂猪的。所以每天挖的土豆只能够当天吃。

  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放学后能坐在电视机前看看每天17:30大风车放映厅里的动画片——足球小子!

  因为要帮忙干农活,睡眠时间都不足,更没有没有时间做家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我积累了好多的家庭作业没做,一直不错的成绩也下滑了不少。老师说我成绩好骄傲导致成绩下降,然后在某一天放学的时候没让我回家,把我留了下来,特意找了一根有两个大拇指粗的竹竿,当着同学们的面翻开我的家庭作业本,没做一道题就是一棍子。我有多少题没做现在是忘记了,只记得手肿得一个星期不能拿筷子吃饭。

  我们是没有周末和寒暑假的,甚至很害怕周末和寒暑假,因为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国庆是收稻谷、五一是收油菜、春节是种土豆……

  上初一的时候,妈妈找了一份补路的工作。补的就是那种泥巴路,大车过后会坑坑洼洼的,补路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拿石头把坑铺平,300块一个月,平均一天10块钱,由我们那的一个水泥厂发工资。只要是周末和寒暑假,我都得去顶班,顶班就是顶替我妈妈补路,我妈妈好有时间去种庄稼或干其他的活,不然养不活一家人。这一顶班就是从初一到高一,一顶就是四年,期间不分五一中秋国庆那些节假日的,只要是周末和寒暑假就必须到岗。烈日炎炎的夏天,顶着高温走到补路的地点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空旷的路上根本没有遮阴之地,一抬石头汗水顺着衣服往下滴,要是碰上一场大雨,落汤鸡的下场是免不了的。寒风刺骨的冬天,即使带着手套,也会冻得满手的裂口和满脚的冻疮,手和脚没有一处是完好的。

  初二的时候,为了省30块钱的住宿费,爸妈让我走读。学校离我家有12里,每天早上我要从家走路去学校,放学后又从学校走回家里。那时候人小,走12里路要花一个半小时,往返就是24里,三个小时。学校7:20就要上早读,所以在5:20前我就得起床生火,然后热剩饭饭或者是煮面条当早餐,那时候没有电磁炉煤气这些东西的。冬天的时候,走到学校天都还不亮。因为我没有表不知道时间,妈妈有家里的唯一一块表,所以总是她叫我我起床,连累得她也睡不好。那时候我很怕鬼,每次打着电筒走过路途中的一片坟地的时候总是屁滚尿流的落荒而逃,在那片坟地不知都摔了多少跟头。遇到下雨的时候,湿衣服湿鞋子裹在身上也得坚持一天。而且因为睡眠不足,学习效率很低。

  初三的时候,那时候流行情深深雨蒙蒙、F4,追星已经很普遍,好多同学都是穿得很漂亮很帅气了。我还记得当时我穿的是解放鞋,剃了一个光头,要多土有多土。高中时候初追初中同桌四年半没追到,可能就是当初形象过于恶劣造的孽。

  说道这里,或许我应该对父母有些怨气的。但相反,我很感激他们,感谢他们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为我们做的一切!

  我爸爸在水泥厂上班,三班倒,就是工作8小时,休息16个小时。但我爸爸为了多挣点钱,上两个班,也就是说上16小时休息8小时,每天如此。在休息的8小时里,还要去地里帮我妈妈干活,平均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在那个时代,机械化程度是很低的,所有的生产出来的水泥,那是一锹一锹给铲出来的。所以,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爸爸一直是灰不溜揪的,眉毛上都挂满了水泥,随便往他身上任何一个位置一拍,灰尘漫天啊!

  妈妈也不轻松,家里兄弟姐妹多,土地少,种的粮食不够吃,就去讨别人家地来种。种子、肥料、春种秋收等等人家是一概不管的,等到收获的时候,地里收获的粮食是一家一半,比如你收获了10袋玉米,要分人家5袋,种子肥料人工等等是不会给你除开,包含在自己的五袋粮食里的,而且不能作弊,人家会站在边上监督。因为种的地宽,妈妈总是天微亮就出门,天黑不见五指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那时候满村的人都吃完晚饭该睡觉了。妈妈的早餐一般就是热饭吃,把昨夜的剩饭放点糟辣椒,有油就放点,没有就放点盐和糟辣椒就行,吃饱后把剩余的装进饭盒,带到地里当做午餐。地里蚂蚁昆虫多,必须要盖好盖子以免弄脏,但盖了盖子后,温度高,到中午已经有了馊味。但是妈妈劳动量过大体力消耗过快,饿慌了也管不了那么多,将就下咽了。

  他们年轻的时候劳累过度,到现在都还是一身的劳伤病!

  有一天,在干活的时候,爸爸突然指着我们家的那一大片土地,告诉我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你就接我的班,咱们家所有的土地以后就归你了,你要负责把它侍弄好养活这个家!”

  望着那一大片青绿色的玉米、高粱、黄豆,瞬间压力是扑面滚滚而来。当时我就在心里发誓,老子一定要考上大学,脱离这一片苦海,摆脱将来还要做农民的命运!

  是的,这就是我考大学的根本原因。我考大学,就是要摆脱命运的枷锁、超越那笼罩于我头上的桎梏、打破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生活苦苦挣扎的命运、逃离这世世代代都要做农民的牢笼、为自己博的一个更宽广的前程!,这就是我考大学的目的。

  前段时间朋友圈的一条帖子很火,说不读大学后悔,读了大学更后悔!并列举主人公“我”和成绩最差的张二狗同志做对比,相信大家都看过。

  这就是标准的坐着说话不腰疼。主人公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的时候是否体会过张二狗顶着火红的太阳冒着随时中暑的危险汗流浃背的辛苦劳作;主人公在办公室围着取暖器的时候是否体会过张二狗在冽冽寒风中满手裂口满脚冻疮的站在正在建的建筑物上小心翼翼的工作生怕一不小心摔下来就会命丧黄泉;主人公下班后去吃宵夜潇洒的时候是否体会过张二狗为了多挣点加班费偿还自己在乡下修房子欠的债务而夜以继日的工作累得坐着都能睡着;主人公是否体会过逢年过节自己开着车回家的时候张二狗只能过年的时候要排一晚上的队买票然后要在火车上站两天两夜才能到家……

  我们的农村人,现在教育孩子还会说,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就会像张二狗一样!聪明点的孩子都会表态:我才不要当张二狗。现在的农村,还有很多“张二狗”存在,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他们的生活。随着男女性别比例逐年扩大,似乎很多的张二狗很难找到老婆了。

  有一句话到现在还记忆尤深:没有伞的孩子,下雨的时候只能努力的向前奔跑。我奔跑了,有了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没有做那传说中的张二狗,摆脱了张二狗传说中的幸福生活。

  我真的很庆幸我读了大学,拿到了文凭,学到了一技之长,学到了在这个社会上,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以外的生存的本领。

  看过“大学学习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描写大学校园的文章欣赏

2.大学生经典励志文章 励志大学生的文章

3.大学励志文章优秀作文

4.大学励志向上文章

5.大学生励志文章1000字

6.关于大学学习经验的文章

28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