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饰的文章
关于服饰的文章
一件好的衣服装饰能给你加上不少的分数,一个人可不能不懂得如何装扮自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服饰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服饰的文章1:女人和衣服
作者:好好先生
三国时的刘备曾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这个“不习惯读书”的男人说出的这句古龙式经典名言的话, 却无形之中把衣服和女人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而在刘备的心里,女人也仅仅只是几块麻布,一缎丝绸......红的代表活泼;紫的表示怨妇;白的, 大概就是指寡妇吧。
在古龙小说中一些男人眼中的女人就象飞刀上的鸡毛微不足道,杀人时,最多伴随凄凉的惨叫掉落几根羽翎, 上档次点的,也就是根孔雀毛而已。
可见,衣服对于这些个粗犷的男人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同时,用衣服来比喻女人,也说明他们死要面子以及缺乏对女性起码的尊重!
很明显,他们的情商,在很多女人的心目中,是很低的......甚至。 那根本不是众多女人赏识中的男人......
对于女人来说,衣服就象暧昧烛光下的艳紫精灵。 一件衣服,一条围巾,是一个女人一段心情的初始,一个故事的框架,甚至,成就一个女人的一生命运。
《倾城之恋》里白流苏从港返回上海,范柳原站在渡口,远远看着这个身着绿色旗袍的女人身影慢慢变小,那曼妙的身段象一个绿色的药瓶,于是从心里认定,她,就是他救命的药。 这身绿旗袍,加上那风,那云,那海,那水天一色的沧桑,成功铸就了一段艳遇,一个传奇!
如果说爱情是女人生命的意义,那么,衣服就是女人情感的一种皈依。男人通过女人衣服上的装点服饰来品味女人,或者来判断这个女人是否属于适合自己。
而现实中的女人,你可以不具备妙语连珠,聪慧才情;也可能做不到从人生到艺术、历史、戏文、凡人琐事都无所不谈;你甚至不具备的是在恰当的境况下烟视媚行的妖袅。但是,你必须具备穿戴得体,有时尚衣服的陪衬,这样当你扭转脚下那纤细拇指般的高跟鞋留给对方一衣裙角时,也是一个看似悲凉实则得意的华丽转身,便会具有吸引男人的魅力!
只有那种还留着老气横秋不加修剪的头发,永远还扣到锁骨以上的枣红色衬衣,或者七老八十的老妇人擦胭抹粉,穿三点式,那就会令男人感到比吃车轮碾过的碎牛肉还恶心。
俗话说:“人是桩桩,全靠衣裳。”可见,服饰对女人来是说,是多么的重要!
关于服饰的文章2:服饰-人类文明的体现
作者:王龙生
俗话说:“人是衣装马是鞍。”任何一种服装设计都是社会意识与文化积淀的映射。服饰艺术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随着人们追求美、展示美、欣赏美的生活需求,多姿多彩、新颖绚丽的各式时装应运而生,琳琅满目,任你挑选。
如今,人们越来越渴求那种自然、新奇、带有个性的衣着服饰,体现求新求异心理的“个性美”和“文明美”。你喜淡雅,他好富丽,我爱纯朴。只要适合自己体形、容貌、肤色、年龄、个性、气质的,就是最好、最美的。不一定价格越贵的衣服,你穿上就好看,就合适得体。
有些大款,从头到脚,全身穿戴都是高价“名牌”,反而显得俗气。有些工薪族,专门选购价廉物美、合适得体的服饰,却给人以风度翩翩、文明潇洒的好印象。
有些女青年,收入并不高,每年却要花几千元添置一套又一套高档名牌时装。穿上几次,过时了,第二年又去买新的。年复一年,高档时装积压成堆,挂满衣柜。卖给收购旧衣服的划不来,送给亲友怕人家说闲话,自己又不想穿,只好长年累月压箱底,搞不好发霉蛀虫,实在可惜。
一位善于当家理财的家庭主妇曾这样说过:“高档名牌衣服有两三套就行了,走亲访友,外出社交时穿一下。平时上班,穿一般中低档衣服就可以了,只要勤洗勤换,挺括平整,干净利落,照样朴素大方,淡雅高洁。”
现在,有些人不注重自己的外貌形象,或衣帽不整,不修边幅,邋邋遢遢;或花里胡哨,怪模怪样,袒胸露怀。其实,这也是不文明的表现。
穿衣服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衣着整洁美观,可以增强自信心,体现对别人的尊重,给人以信任感。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们是否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衣着文明呢?
关于服饰的文章3:服装与精神
作者:张培武
服饰,一个民族的标志。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团结力、向心力。
伟大的中华民族,历来都有自己民族的服装特色,崇尚文明与礼仪。
56个民族有56种服饰,各自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信仰、宗教、传统、习俗。56个民族互相融合,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唐宋元明清的官服,等级分明,体制严格。民国对老百姓的服式亦有明确规定。“五四”时期的青年,旗帜鲜明,以民主、爱国为潮流,服式也更有特色。
曾几何时,大唐文明声菲海外,来自中国的丝绸、陶瓷,畅销世界各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亦受到世界各国欢迎。与此同时,来自东方文明的长袍马褂,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尊敬。
然而,随着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封闭锁国,国运日下,民族自尊心也倍受挫伤,连同我们民族的服饰也同样遭受扼运。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大力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国人眼界大开。西方的思想、文化、技术、商品、观念、理念、模式也乘虚而入。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更加失去信心,一切都崇洋媚外。上学要留洋,日用品要洋货,连服装也全民西化。举国上下,男女老少,不分职业,不分级别,不分场合,全部着上了西装。更有过分的“突、透、露”引发上海地铁“打狼”与“扫骚”的争论,更有拜金主义盛行、傍权、傍富、卖身为荣的心理畸形。
从军队到企业,从公务员到老百姓,从工人到农民,从学生到老师,昔日庄重肃穆的中山装不见了,对襟、斜襟的民族服消失了,转眼都变成了大开领、小开领的西服革里。
然而,泊来货总有不协调之处,总给人不门不类的感觉,总给人捡破烂、拾渣滓的感觉。
每每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其他各个国家的国民、领导人,身着自己民族的服饰,那种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溢于言表,便让人尊敬,让人感动。
而我们堂堂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却为什么偏要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趋时附秽、屈步揖首、人云亦云呢?
诚然,文化需要开放,发展需要包容,但一味地屈膝接纳,不分良莠,忘记自我本根,排斥自身血液,其生命力还能有多强、多久?结果,可想而知。
回想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崇尚民族服式中山装,并没有损毁他们的光辉形象。他们没有着西装,西方人并没有小觑其伟大!相反,联合国为周恩来的逝世而降半旗致哀。
人常说,一个人没有信仰,便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何不如此!
欣闻大学生毕业照流行“民国风”。“五四”新青年形象潇洒倜傥,彰显了莘莘学子不辱使命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让人温馨,令人亲切,给人感动。同时也让人想起我们的根,想起我们的祖宗,想起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这不仅仅是一种服式的认同和回归,更是一种精神、思想、情感的回归!
6月3日CCTV-13《新闻1+1》,白岩松倡议“做‘五四’青年,从服装开始。”倡议着民族服装成为18岁的“仪式”,更表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热爱、渴望和崇拜,令人心潮澎湃,激情迸发。
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热爱民族文化,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复古倒退,而在于精神上的认同和回归。
我们不需要完全恢复长袍马褂,但也不必牵强附会,骑着自行车,挤着火车,扛着铁锹,迎着风沙,蓬头垢面,也非得系领带、蹬皮鞋、露袖口、戴领花,或者着马崽、穿紧身裤……
失去民族精神和固有文化,便失去信仰,失去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