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周庄的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周庄是中国著名的江南水乡,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旅游资源品质很高,知名度也很高。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周庄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周庄的文章一:周庄散记

  年纪大了的人,更热爱生活,都有个想法,就是争取时间,寻找机会多出去旅游。

  近日,孙子去外婆家小住,我有了点空闲时间,便想出去走走。可惜时间有限,计划就在上海周边转转。儿子很赞同,我便打开电脑,在网上选了“苏州周庄二日游”,仔细看了景点介绍,还真不错,儿子立马下了单。

  第一站,周庄。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其实,我和许多人一样,知道周庄是因为多年前看了陈逸飞的那幅油画,是那幅油画让周庄出了名。

  周庄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西南,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这里,唐风尚存,宋词留音,环境优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周庄在历史上号称有“八景”,但这些“八景”,多数已湮灭在历史的岁月中了。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陈逸飞画过的双桥,沈万三住过的沈厅,官宅张厅,以及沿河小巷,水上人家,大型演出等等。

  所谓双桥,就是两座造型各异的小桥,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建筑。在桥边,导游为了增加气氛,会给你讲些小段子。比如,现代某位官员 ,在这座桥上走了三次,即接到一个电话,官位连升三级。他鼓动游客也过三次桥,一定会升官发财。这样,小桥一时人满为患,摩肩擦踵,拥挤不堪。看来,升官发财很吸引人。我老了,一介布衣,也没有升官发财的梦想,便站在桥头,静静地看那些胖的瘦的,高的矮的,俊男靓女,脚步匆匆,爬上走下,满怀信心地走在能升官发财的桥梁上。

  说起升官,不能不看看张厅。张厅原本是官家的私人住宅。据说是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家道中落,卖给了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确有官家气派,历经五百余年,气派依旧。那坚实的石柱,精美的雕饰,大厅轩敞明亮,厅堂红木家具,房梁张灯结彩,很是气派。走出厅堂,一条小河闪现在弄底,河水贴着石墙根流来,穿过越水阁流去。不禁使人想起厅堂墙上挂的—副对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这副对联,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那条小河叫“箸泾”,据说与南湖相通,河道在院落中段有个一丈见方水池,是行船交会调头之处。张厅后院,花木扶疏,翠竹摇曳,曲径花落,景色如画,是—个幽静的小花园。引人注目的是一柱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玉,峰巅处,峦状如飞燕,人们称之为玉燕峰,张厅也由此而得名。这柱太湖石确实为小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秀。

  从官宅出来,便要看发财之家——沈厅,沈厅比张厅名气大。据说是元末明初巨富商人沈万三的私宅。沈万三在明朝富可敌国,比现在的王健林、马云也差不到那儿,这可是发财人的榜样,要看个仔细。

  沈万三(1330年~1376年)元末明初人。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相传,在元朝中叶,沈万三发财后,支持过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到了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又帮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的城墙。为此,朱元璋在南京为他建造了豪宅,但沈万三不愿离开周庄这块立业之地。后来,沈万三做事不周,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余生。

  沈万三本是一介农夫,靠种田攒了点小钱。他发财主要还是娶了个有钱的老婆“陆氏”,陆氏生在富商之家,陆家富甲江左,大概陆家无子,也许就只有这个独生女,便把万贯家财全给了沈万三,沈万三便有了第一桶金。可见,娶个“白富美”的老婆是何等的运气。

  沈万三拿上老婆的银子,利用地理优势做起了外贸生意,做得似乎风生水起。但我们可以肯定,他这个商人和官家一定勾结得很紧。前面所说,张士诚的大周政权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在明初,沈万三又巴结朱元璋为他修筑南京城,这些就是证据。朱元璋也给他回报,还扔了两顶官帽给他两个儿子。只是,沈万三有钱很任性。修完城墙,大概还有大把的银子烫手,又请求出资犒劳军队。朱元璋这次很不领情,还勃然大怒,说:“天子的军队是你染指的?”更怀疑他的动机,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马皇后劝道:“法律诛杀不法之徒,但不诛杀不祥之人。百姓富可敌国,是百姓自己的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朱元璋听了这才消了口气,饶过沈万三不杀,让他客死云南。

  在中国历史上,马大脚是绝无仅有的聪明而贤惠的皇后。她的这段话是多么的深刻,很具有历史的沧桑感。我觉得,朱元璋要杀他,还在于他以前和张士诚勾结,为张士诚出力。要知道,张士诚可是朱元璋的死敌。总之,沈万三发财,走的是官商勾结的路子,这条路子弄不好就会丢了身家性命。

  再看沈厅的规模, 以我们山西人的眼光,要和那些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常家大院相比,就是一个小厅堂而已。当然,这个小厅堂还是有其江南特点,但沈厅俗气,张厅高雅,泾渭分明。

  再说,沈厅并不是沈万三的居所,而是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建,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沈厅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100多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三部分组成。前部为水墙门、河埠;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沈厅是典型的江南“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后屋由过街楼和过道阁所连接。形成所谓的走马楼。正厅堂名曰,“松茂堂”;正堂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高大的一个,高达6米,门楼正中匾额刻有“积厚流光”四个大字。四周为“红梅迎春”浮雕,所雕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戏文故事等,虽说俗了点,但是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至于周庄的其他建筑,临河的房屋,沿河的小巷,觉得和许多江南小镇基本雷同。倒是夜晚演出的水上舞台剧值得一看。导游介绍,这台剧是张艺谋导演的,灯光舞蹈美轮美奂。剧情讲得是沈万三和陆氏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就不敢恭维了。

  看完演出,夜已渐深,周庄的夜景十分美丽。红灯倒映,绿树婆娑,河水静静流淌,不时能听到船桨拍水的声音,像是提醒人们“逝者如斯夫”,一定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我又坐上去苏州的汽车,挥挥手,再见了,周庄,不虚此行。

  2015年9月20日于上海乐巢

  周庄的文章二:苏州周庄古镇

  妈妈单位带大家到周庄、苏州玩两天。我听后非常兴奋,激动得晚上没睡好觉(严格说来根本没睡)。大概早上5:30钟左右,妈妈把我喊醒,我一跃而起,但我没能像正常那样飞快地抓起馒头就吃,而是伸一个懒腰,望着饭菜,无聊的样子,这时妈妈喊了一句:“快点吃!”我大梦初醒,抓起馒头埋头苦干。可还是迟了,我妈抓起馒头、鸡蛋和牛奶往我手里一放说了声:“走!”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妈妈拉到走廊。走出家门,我奋力吃餐,终于吃完了!我“开心”极了。可高兴还来不及呢!车子正要开走!我和妈妈,立刻加大马力向车子狂奔而去。

  刚坐上车,车就开了。大概5小时之后我们到达第一站千年古镇木渎。在那,我看到许许多多古代建筑。下面,第二站红影山访。在那我看到了更多的古代建筑。好漂亮啊!不过,美是美,但热啊!我们简直就是在洗免费桑拿浴。听汪阿姨(导游)说,苏州是中国十大火炉之一!真的,就是桑拿浴!终于结束了,我们“飞向”车子。车里凉快啊!

  下面一站张厅。一进大门,我们就感觉和木渎的房子不一样。门槛太高。因为张家是当官的嘛!咦?张家厨房好小哦!只有我们家厕所大小。为什么?买个关子。下面——沈万三家沈厅。这沈厅可比张厅气派多了!蟒在梁上缠绕着。好漂亮。现在我告诉你们厨房为何这么小。因为古代是一人一间房。都自己做饭了,干吗还要厨房做?

  今天景点结束了。接下来,到宾馆休息一下。晚上5:00,我们到周庄玩了一下好玩极了!

  随后,我们回到宾馆,看着《恰同学少年》,进入梦乡……

  睡一觉起来,我们穿好衣服,到楼下上车。车上已经有不少人了。个个在伸懒腰你可别说我懒啊!早晨5:35起床,你受的了吗???

  早晨6:00出发,去我们的第一站狮子林。在那,我们看到了“全家欢乐”的珊瑚石作品(大自然的杰作)。雄狮在左边,雌狮在中间,下面全是小狮子。然后,我们又钻了乾隆皇帝钻过的假山洞。据说乾隆钻了两个时辰也没钻出来。后来被一个大臣领出来了。这个大臣叫……算了吧。可这乾隆也太笨了,我们20分钟就钻出来了,可他要钻4个小时(当时的两时辰是现在的4个小时)。下面,咱到了……你们知道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吗》?我们去的就是那里面的寒山寺。我们正走着呢,突然,一个硬梆梆的东西砸在了我的头上。仔细一看,呵!一个壹圆硬币耶!我把它捡起来,放在兜里,这时妈妈说:“别捡!他们丢钱币是为了丢掉烦恼。你一捡,烦恼就到你身上去了。”什么乱七八遭?丢钱是丢烦恼?烦恼能丢吗?真迷信。后来,我和妈妈,到观音菩萨殿去了,妈妈叫我拜他(她)三下,我心想,拜这个破像有什么用?不还是无济于事嘛!

  随后,我们乘车到一个介绍(推销)珍珠粉的地方。这广告果然有效,妈妈和我买了三包珍珠粉。司园长买了6包。后来,我们到另一个购物点,在那,我得到了一个“大斧头”。

  等我们都上车时,就上了“返乡路”。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比较开心。在5小时过后,经过芜湖路,我和妈妈下了车。回到家,我就在QQ空间上写下了这篇文章。

  周庄的文章三:人在周庄

  包国卿

  人在周庄,不时被身边一切感染着、激沸着。廊桥古道,翠柳亭榭,水巷舟船,小桥穹窿,人头攒动,仿佛置身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幅里。一桥一涵,一砖一瓦间弥散着远古的气息,跳荡唐诗宋词古老韵味,不断撞击胸怀,感慨周庄的沧桑与奇崛,旷古与久远,陶醉水乡独有魅力中流连往返,不能自拔。

  水上乐园,大美周庄。一弯小桥,几株南树,几片石板巧妙铺衬水中,与南木的影子腕成一道绿色涟漪向远方扩散。那片片深入水中的青石板上,一位头裹粉色方巾,着件翠花上衣的少妇正蹲坐塘沿捶洗衣服,旁边还静静卧着一条可爱的小狗,黑豆黑豆的眼睛一眨一眨,狐疑的看着前方波来荡去汩汩人流在做着什么。这是水乡周庄第一眼印象,人们喜滋滋逛商场,购买土特产品时,一条小船将我载入水巷,去品味水乡古旧的窗棂花,翘角飞檐下颗颗红灯笼了,好久没有过的激动从心底滋生蔓延,如醉如痴了。

  唐风孓遗,宋水依依。这是刻写一块石碑上入门词,读罢思绪张启,忧古之情顿生,古宅深院竟成了怆怆然之痛。周庄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古村落仍然完整保存着原始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千余户居民中,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仍保存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地及60余个砖雕门楼村民所居,最有代表性的属沈厅、张厅,院子依旧保存原封未动的老旧样子。一座石暾,一块青色地砖都印满历史的陈烟古迹,一扇古旧的窗门无不萦绕古往今来风云变化,诉说不尽水乡周庄往事风云。尽管过去了已是千百年,推门而入,古宅深院,一股锁在老院风依旧,往事千古入梦来,令人肃然起敬。穿廊过道,绕过竹园、轻挪慢步小桥池塘,透过古宅方格子窗向里面窥视,仍让人坚信与期待主人犹在屋里谈笑风声。

  深宅古院,久远往事还在脑海里肆意滋生,脚步已随街入巷,不觉间恍若迈进远古时代的村落,眼前嘈杂声幻化成古代先民吆喝声,车马的串铃声,又魂不守舍,飘飘然了。

  去过周庄的人讲,品味周庄必须去到 水街两旁当铺走一走,逛一逛,才会知晓千年古镇的发展脉络与香火延续。沿街走去,果然名不虚传,有种看过眼前玲琅满目的档铺,你才觉得周庄是古代的,因为它还沉浸在远古的文化氛围之中呢。依水街而去,茶馆,药铺、铁铺、纺棉花的、捏面人的、写书法的沿街纵深,无论任何来到这里的人,目睹此情此景,都会不约而同心生感叹,他们是如何穿越漫长岁月的风雨,延续到今天的。

  竹编铺子,筐、箕、箩、匾、榻、桶、席样样都有,仿佛这里从古至今沿用的生产、生活资料一个不少。庄炉制造作坊,堆积着圆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各式各样别具特色的生活用品,而且这里的工艺与其他地方决然两样。其他地方茶壶都是陶制、瓷制,周庄人却用石头雕凿而成,而且各个茶壶壁身浮雕云纹、花卉、虫鸟图案羽羽如生,名为用器,实为精美的工艺品。看过眼前的一切,觉得自己经历了人类历史的一次穿越,一种幸福感洋溢于怀时,又情不自禁了。

  水乡周庄还有一个最突出特点那就是水了,其它地方有瓮城,巷道建的如同上了机关,九曲十八弯,进去就出不来。周庄是河为街,宅与宅之间水水相牵,走街串巷,在这里则变成了穿河过水。逛街,不能步行要乘船,所以说起周庄最美的地方是什么,也许不是花啊、也不是树啊,而是河里游曳的各色样子舟船,是水上不同朝代的桥涵,是它们将河道两岸宅与宅手手相连,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座座相牵,让人得以产生思想的飞跃,跳过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远古交流,促膝攀谈。据导游讲,周庄至今保存建自元、明、清代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我的一位诗人朋友讲,周庄古镇是浮在水面的一朵睡莲。要我说,周庄更像是中国古代村落展馆。

  人在周庄感觉有很多不同,时空很短,短的古代与现代仿佛在一个界面上,一脚就迈过去。人离开周庄,又觉得我们自己周围也应该有一个来自远古的周庄一样村子,让我们一转身就能碰触到或者摸到它的一块砖,一片瓦……可是这样的事情对于我们却只是梦,我们的身边除了我们自己已经再也没有什么了,历史已经躲得很远,你找不到他一点痕迹,我们似乎就坐在因为我们的某种原因,一切都在变得荒芜,就如眼前昨天还有的一片草地,几株陪我们先人走到今天的古树转眼成为了耕地、开发成一片甚至无人居住的鬼城,

  人在周庄看到的很生动,人离开周庄想到的更生动,几乎生动得让你睡不着觉,躺在那里心还想周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样古村落应该是很多,可是现实中却实在太少之又少……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周庄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周庄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周庄游记随笔散文

2.美丽的水乡周庄600字作文

3.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6篇

4.高考2015江苏满分作文赏析:逃离“智慧”的周庄

5.走进周庄阅读理解答案

156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