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地球日知识_世界地球日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1970年开始,每年的4月22日是人类对于过分陶醉对自然界胜利的一个反省的纪念日,这就是世界地球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世界地球日知识普及_世界地球日产生的时代背景,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地球日产生的时代背景
环境问题早在古代就产生了。只是在那个时代世界人口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太大,环境问题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
1764年,一位叫瓦特的英国仪器师,在实验室里敲敲打打弄出一台蒸汽机。他万万没有想到,竟是他的这双手撩开了一个新的文明的序幕。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爆发了工业革命。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工业文明也随之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业文明的兴起,为人类提供了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精神食粮。机器成了整个工业文明的化身。在生产出入类需要的产品过程中,机器的一头吞食着数以亿吨计的能源和矿产,另一头却吐出废气、废物和废热。它在几百年内给人类创造出的财富抵得上人类几千年的共同积累,然而它在一代人期间所消耗的石油、煤炭,却是地球数亿年内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昨天,我们还为工业文明带来的财富而欣喜若狂;今天,我们却为它带来的灾难而忧心仲仲。由它一手造成的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犹如潘多拉盒子里放出来的恶魔,搅得世界不得安宁。
环境污染,就是工业文明释放出来的一个撤旦。20世纪以来,它给人类导演出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悲剧:
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几种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短短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专家们在事件发生后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认定硫的氧化物是主要致害物质。
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发生烟雾事件。由于空气污染,致使5911人发病,17人死亡。据推断,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
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市出现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使得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有毒烟雾中,导致许多市民喉头发炎和不同程度的头痛。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全境为沉雾覆盖,首都伦敦发生烟雾事件。短短4天内,4000多人命归黄泉,同时肺炎、流行性感冒及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死亡率成倍增加。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罹难。
1955年以来, 日本四日市笼罩在硫酸雾中。1964年, “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开始有人因气喘病死亡。1967年,有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患者已达500多人。
1953—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市水体受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使水俣湾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引起中枢神经疾患。中毒者283人,其中死亡60人。
1955年以来,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水体受含镉废水污染,被污染的水又被用去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的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中毒,全身疼痛,故称“痛痛病”。据统计,1963—1968年5月,共确诊患者258人,死亡128人。
1968年,日本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使用的多氯联苯载体混入米糠油中,食用后中毒,患者5000多人,其中16人死亡。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做家禽饲料,又造成几十万只鸡死亡。
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一行行催人泪下的记述,仅仅是工业发达国家所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的一部分。频繁发生的公害事件造成许多人死亡、残废、患病的惨剧。仅在美国就有多诺拉镇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危害,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人们纷纷从痛苦中觉醒,在经济发达国家中,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有关环境的民间组织如两后春笋破土而出。
1962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森(RachelCarson)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ntSpring)揭露了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造成了生物和人体的损害,推动了国内外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寂静的春天>在宣扬维持生态平衡、推动环境保护的读物中,公认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书评家罗伯特·唐斯博士把这本书列为25种“改变美国的书”之中的—一种,并认为此书在美国历史上产生的作用,以其引起反响的迅速热烈、社会影响的广泛深入,足可以与潘恩的(常识)、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辛克莱的《屠场)相提并论①。一般认为,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学新纪元的开端,是以《寂静的春天)问世为标志的。
这位被称为“大自然的贞女”、“为野生动物献身”的女士——雷切尔·卡森,1907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大学二年级她读了必修课——生物学,从此对森林、大海、形形色色野生动物的兴趣,全部融进厂这门学科。
卡森女士清楚地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越来越不慎重。从此,她全身心投入到广泛收集资料的工作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卡森所著《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并且立刻引起轰动,触动了美国社会,引发了一场历时数年之久的激烈论战——杀虫剂论战。而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就是由卡森的这本书首先提出的。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把滥用滴滴涕等长效有机氯杀虫剂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系统地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动。杀虫剂论战不仅唤醒了美国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警觉,而且推动了美国政府改变对农药的政策取向。
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普尔·埃利希根据他亲身考察,写了<人口爆炸)一书。由此,人口及与其相适应的资源消耗的问题被引到环境议题之中。这时在人们的观念中,人已被理所当然地置于原来一直被认为是其对立面的自然之中,而不能单纯考虑人们自身的利益了。于是, 自《寂静的春天》就业已开始深入到公众思想之中的生态学名词,现在则几乎家喻户晓。此时,著名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在40年代提出的生态观——“土地道德论”的价值重新被发现。在入和土地关系的问题上,长期以来都是建立在经济为基础上的,人只需要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而利奥波德认为,人需要改变这种关于土地的观念;土地不光是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以及生活在其上的动物和植物,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在这个共同体内,每个成员部有它继续存在的权利。
利奥波德的“土地道德论”,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所谓和谐,是指这个共同体的完整和复杂,也就是要保存至今尚存的一切生物;所谓稳定,则是指土地的完好无损,也就是维持生物塔的复杂结构,使其能具有发挥功能和自我更新的作用;所谓美丽,则是道德上的动力,也就是不要仅着眼于经济,还要从更高的价值上去看问题。因此,和谐、稳定和美丽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
在美国的历史上,从这样的道德角度提出人和自然关系的标准还是第一次。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物质生活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高消费成了这个社会的一大特点。同时,人们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高,使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物质上的享受,而开始渴望更高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样的道德氛围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环境,并且希望为它做点什么。“地球日”的出现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标志。
相关文章:
3.世界地球日主题
5.世界地球日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