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民间故事 >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

时间: 钦容0 分享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5篇

民间故事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传播,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民间故事题目,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精选篇1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丹凤桃花铺故事

丹凤县位于秦岭东南麓,秦时境内设商县,隋改名商洛县,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降为商洛镇,并入上洛县。1949年6月1日,划出商县、商南县部分地区建立丹凤县,因县城位于丹江之滨,凤寇山下而得名。

出丹凤县城东15公里处有个地名叫桃花铺,过去叫“陶家铺”,说起来,还有段传说哩。

相传,郑子明跟随赵匡胤自清油河贩油运往长安,途经武关天险时,将一篓油倒到山下(油篓沟),弄得没情没绪,且又烈日当头,饥渴难耐。

当他们寸步难行之时,望见前面一片瓜园,熟透的大西瓜滚了一地,老郑也不打问,拣起一个砸开就吞。他一口瓜还未咽下,一个弹子飞来,将头打了个大青包。他还未醒过神,一位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的姑娘已来到面前,口口声声骂他“偷瓜贼”,双方便打了起来。原来,这姑娘是女中豪杰陶三春。

当他爹陶宏赶来与赵匡胤搭上话时,双方才歇手言好。真是不打不成交,得知他们是揭竿起义的好汉,老人竟将三春嫁给了郑子明。迄今,

丹凤每年春节耍故事,都要演出一场“打瓜园”以怀念英雄。

这儿原叫陶家铺。后人为纪念女豪杰陶三春而广植桃树,并取其谐音改称桃花铺。陕西丹凤县桃花铺,素以盛产仙桃、核桃、西瓜、樱桃、沙果等瓜果闻名遐迩。其后因河床升高,水位下降,其西瓜产地已转移到白宽坪梁那边丹江之湄的宝仓村。而核桃产地东移武关,全国16省市曾在此召开核桃现场会。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猫和狗叫声的传说

过去的农村妇女在哄小孩玩时总是喜欢逗孩子说:“猫是怎么叫的?孩子回答:“妙!妙!”狗是怎么叫的?“枉!枉!”那么,孩子们怎么会知道猫和狗的叫声呢?这里我要向你讲述一个流传在民间的古老传说。

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养了好多小动物,鸡、鸭、鹅满院子都是。主人家怕晚上来黄鼠狼和别的野兽祸害这些小动物,就养了几只猫和几条狗来看护它们。可是,时间一长主人就发现苗头不对,小动物们一天比一天逐渐减少,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有天晚上他专门派人偷偷地观察了一宿,结果发现:原来猫和狗太多了,它们都互相攀比,个个吃饱了就睡大觉,谁也不认真履行职责,因此,小动物被野兽给叼走、吃掉它们也不管。主人一气之下把它们都辞了,只留下一只猫和一条狗。

这回只剩它俩了,就该各负其责、忠于职守了。猫和狗晚上轮流睡觉、轮流看家护院,鸡鸭鹅再也不丢了,主人很高兴,特意奖赏它们,拿来大鱼大肉给它俩吃。猫天生喜欢吃肉,狗天生喜欢啃骨头。猫的饭量比狗大,一碗饭,一条鱼,一个猪肘子它俩还不够吃呢。猫瞪着一双贼溜溜的眼睛看着狗在津津有味儿地啃它吃剩下的骨头,心想:要是这些好东西自己吃了多好啊!想着想着,不由得心生一计。

第二天晚上,主人为了督促它俩好好看护家园,又赏了两碗饭,一个猪肘子,一条大鱼。看着这些好吃的,猫的口水直流啊!它恨不得几口就吞进肚子里去。于是,它的计谋派上了用场,好东西谁不喜欢吃呢?猫馋狗也谗哦,狗刚坐下来要吃饭,忽听猫大声叫道:“不好了,黄鼠狼来了!你腿比我腿快,快点去撵,我等着你回来一块儿吃。”狗实诚,没多想,匆匆地跑出去撵黄鼠狼。

猫望着狗远去的背影,心里一阵欢喜,自语道:这个傻狗啊!一点心眼也没有,你能赶上我聪明吗?狗出去半天回来了,气喘吁吁地说:“撵了很远也没见着黄鼠狼啊!”猫说:“没见着拉倒吧,快点吃饭吧!我干等你也不回来,就先吃了。你自己吃吧!我先睡一觉去。”

猫以为自己做得很周密,悠然自得地叫着:“妙!妙!我睡觉去了!”狗一看,鱼肉和猪肘子肉都让猫吃的只剩下刺和骨头了,很生气,心里明镜似的,只是不和它一般见识罢了,默不做声的吃起饭来,偶尔啃几口骨头,嗦啦几口鱼刺。

以后时间里又有几回这样的事发生,猫自以为聪明,一而再,再而三地骗狗,都被狗识破。狗气愤极了,跑去报告了主人。

主人听了很生气,狠狠地训斥了猫一顿。从此,大鱼换成了小鱼,也不给猪肘子肉吃了。猫馋得忍不住了,竟然在一天晚上偷偷地吃了几只主人家里的小鸡崽儿,还状告主人说:“狗太懒了,昨天夜里来了黄鼠狼,自己的腿崴了,一跑就疼,让狗去撵狗不去,就这样小鸡崽儿被黄鼠狼给叼去了好几只。”主人听了信以为真,不容分说,拿过一根木棒就教训起狗来,狗被主人打的嗷嗷直叫:“枉!枉!枉!”

好像在说:“我好冤枉啊!”猫在一旁,眯起眼睛,嘴里也不住地叫着:“妙!妙!妙!”好像在说:“我干的很妙啊!”从此,猫就养成了好吃懒做、虚头滑脑的毛病。

后来啊,每当人们说谁懒,说谁馋,都爱拿猫做比喻:“这个小馋猫、小懒猫!”如果你平时留意地看看猫的眼睛,总是闪现出一种狡黠的目光,让人感到深不可测。而狗呢,却还是很忠诚,老老实实地给主人看家护院,但它却被人冤枉了一辈子。

叫出来的声音总像是说:“枉!枉!枉!”不知你注意没有,老辈人现如今仍给狗下了这样的定义:都说小孩儿生下来爱哭是猫一天,狗一天,今天要是猫看孩子,孩子就不哭,睡的很香。

轮到狗看孩子,孩子就哭闹不止,睡不安稳觉,因为狗遇见生人总是枉枉枉地乱叫,扰得孩子们心烦,所以说孩子对猫狗的叫声非常敏感,猫一叫就好好睡觉,狗一叫就又哭又闹,似有心灵感应。

这还不算呢,更有一个奇冤让狗更是有口难辩,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如果狗不叫,那么,村子就一年平安无事,相反如果狗叫声不断,那么,这一年当中村子就会多灾多难,这样,狗的名声就毁在人们的唇舌之间。你说狗冤枉不冤枉?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精选篇2

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厂甸里,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伸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赵倍和大上皇孝宗的关系长期不和,孝宗死后,他不去服丧,致使丧礼无法进行,满朝大为骚动。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化胄上奏,建议太皇太后下诏令赵停退位,传位于其子赵扩,由赵扩主持孝宗丧礼。太皇太后同意赵停禅位,称大上皇,闲居寿康宫。他每回忆在位时的事情,总要自言自语地咒骂,有时还会痛哭。

公元1200年春,皇帝赵扩从郊外祭礼回来,鼓乐之声传入深宫。赵停问是什么事,左右回答说是街上百姓在奏乐游戏。赵悼大怒道:“你们这些奴才也如此欺骗我!”一拳击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从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于;阳安寿康宫。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那是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植)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精选篇3

水中巨猿

唐朝永泰年间,楚州(淮安的古称)有个渔夫夜晚停船在龟山脚下钓鱼。忽然发现,不知道什么东西把鱼钩给挂住了,怎么也拽不上来。他是个游泳高手,就潜入水下去解鱼钩。他顺着鱼线居然潜下去五十余丈(约为今天的150米以上,夸张不?),才发现鱼钩钩在一条无比粗大的铁索之上。

他摸索着寻找铁索的另一头,却发现铁索一圈圈地盘绕在山脚的岩石上,根本找不到头。他浮出水面,越想越觉得奇怪。第二天,他不敢隐瞒,把此事报告了刺史李汤。如地方上有异常情况,官员必须要调查清楚,所以刺史李汤便派了数十个游泳高手跟渔夫一起再次潜入龟山旁的水底。

果然,发现了巨大的铁索,因水下漆黑无比,山石错综复杂,根本寻不到铁索尽头,拽它则是纹丝不动。众人上岸,商量出一个办法:

找来五十头牛,并排套好,再用结实的链条一头栓缚在牛身上,另一头则带入水底固定在大铁索的一端。然后,驱赶岸上的五十头牛一起拉拽,终于铁索发出嘎拉拉的响声,群牛开始吃力地向前移动着。就这样,巨大的铁索被一节节拽出了水面,成百上千的百姓在岸边围观,等着看到底会拽出什么来。

本来是风平浪静,可是随着铁索不断被拽上岸,水面上突然泛起了波涛,渐渐地天昏地暗,风高浪急,人们害怕极了,可是眼瞅着铁索被拉上岸,又好奇地不忍离去,要看个究竟。突然,水面波翻浪涌,铁索的尽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这是一只被铁索捆 绑住全身的大猿猴,竟有五丈之高(约为今天的15米以上),它长着雪白的头发,脊背上的毛发像剑戟一样高耸,牙齿在日光照耀下映射着寒光,四个锋利的爪子黄金一般光亮夺目。

只见巨兽分波踏浪,自己走到岸边蹲下身来,它蹲踞的样子也跟猿猴一模一样。此时,它紧闭双眼,似乎还不能适应陆地上的光线,昏昏沉沉,好像还没睡醒,眼眶和鼻孔中不断有体液流淌下来,如同泉水奔涌,味道腥臭不堪,围观众人纷纷掩住口鼻。

刺史和众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站在远处观察它的举动。过了很久,巨猿伸开双臂挺直脖颈打了哈欠,突然睁开了两眼,目光如同闪电一般,照得人心胆俱寒。它看到了围观的人群,皱起眉头,表情愤怒,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吼声,接着攥紧拳头,迈开大步,朝着人群走了过来。

众人哪里还敢围观,发一声喊,四散奔逃,兵丁们也是护着太守迅速逃离到了更远之处。有胆大之人看怪物没有追来,又停下脚步,躲在半山腰上,继续看它行动。

只见巨猿不再追赶人群,把目光转移到拉铁索的群牛身上。它伸手抓住铁索,一点一点地往回拽,群牛被它拽得东倒西歪,再也无法前进。巨猿缓步向水中走去,铁索和上面的几十头牛就像它的玩具一样。慢慢地,它的身子被水淹没消失,挣扎的群牛也化作水面上的一个个气泡。

所有的人大气不敢出,傻傻地看着巨猿带着五十多头牛潜水而去。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精选篇4

巩县康家酿酒有些年头了。

康家酒很少流出庄外,这里有个秘密,康家酒的秘方来自洛阳福王,明末清初“康朱联姻”时朱家败落,这个朱家酒方也来到了康家,外人一般不知。

为了保证酿酒秘方不外漏,康家一代只有一人掌握整套酿酒技术,康豫就是这一代康家酒的传承人。

康豫酿出来的酒,只要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康豫不会喝酒,这是康家上下都知道的秘密,酿酒的不喝酒,小一辈人不信,问他本人自然不会有结果,问老一辈人,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康豫的儿子长大了,和邻村一家有些官家背景的乡绅结亲。按乡俗女方应允婚事之前,男女双方主要长辈要聚在一起喝顿结亲酒。康家有家酿的酒,自然酒宴上喝康家酒。康家酒的特点是绵甜醇香、回味悠长,入喉爽口甘甜,后劲很大。康家几位长辈酒过数巡后,纷纷表示不胜酒力。女方几位也担心入口甜醇的酒有后劲,渐渐地都只是在礼节上举举杯了。独有女方一位族叔自恃酒量超人,在酒席上向康家人挑战,嘴里还不干不净数落康家酒没劲,入口没一点呛劲,不如烧刀子过瘾。

康豫一直没有作声,毕竟自己是主人,再说酒桌上的酒话也当不得真,随这位族叔涨红着脸信口开河。

眼看自家的陪客都喝得差不多了,再也没人去应和客人的挑战。康豫就开口婉言劝说客人,暗示康家酒后劲较大,一会儿酒劲上来要撑不住的。谁知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惹火了族叔,说除非答应和他斗酒,不然这门婚事他第一个不答应,要不承认自己是个人也行,这酒就免了。也许是酒劲开始上来,女方客人中有几位居然也附和起这位族叔的话,一定要康豫答应斗酒,不然就不必谈亲事了。

这下把康豫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康豫站起身,说一句“我答应”,转身叫人拿来一摞大碗,先在自己面前一字排开放好,整整九只碗。又从桌旁捧起一坛没有开封的康家酒,拍掉泥封,在面前的碗里“汩汩”倒满。

一连串的动作吓得在座的康家人目瞪口呆,有几位忍不住喊出来:“康豫是滴酒不沾的啊!”康豫报以一笑:“今天这阵仗我是不不行啊!只是有一点拜托,待会我喝赢了,不要和我说话,扶住我回去就是。”

康豫对女方客人说:“这几十年,我没有喝过一口酒,康家上下是妇孺皆知。今天既然答应斗酒,我先喝三碗,算我弥补前面的。”说完,一口气喝完面前的三大碗。

随后对挑战的那位说:“接下去我俩一对一吧!第一轮我先喝,第二轮你先喝,同意的话我们就这样喝下去,谁喝不了就认输。”女方的族叔已经被康豫的三大碗震慑了,连连点头。

第一轮两人都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了。第二轮女方族叔先喝,他中间停顿两次才喝完,康豫依然一仰脖子喝下去。第三轮开始,康豫双手捧碗,似笑非笑地扫视了全场,双手捧碗举过头,仍然一口气喝完。女方族叔喝第二碗时已经慢了半拍,面对第三碗酒,有些犹豫。在场的双方客人都起哄要他快点,他扶住桌子好半天才哆哆嗦嗦站起身来。他伸出双手也想着像康豫一样双手捧住酒碗,结果双手颤抖不停,酒液在晃动不已的碗四周荡出,还没举到嘴边,手一松,酒碗“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紧跟着人也软泥一样瘫了下去。

康豫说一声“承让”,慢慢走回了家,然后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女方那位族叔被人抬回家,躺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在床上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叫一声:“好酒!好酒量!”又翻身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带了礼品专程到康家找康豫,为自己酒席上说的不当之言当面赔礼道歉。

至此康家人才知道,康豫年轻时其实是会喝酒的,刚执掌酿酒时,酒醉误了事,因此向家族主事的保证过酿酒就戒酒。

康豫酒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家族主事的提出辞去酿酒职位,主事的征求家族长辈意见,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情况特殊,可以原谅。康豫认为自己没有遵循“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余地”的祖训,致使客人酒醉倒地。再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家族的声誉,玷污康家诚实、守信的家风家训,坚辞不就。

若干年后,继续保持北方风味,具有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回味悠长特点的康家酒接待了老佛爷,被老佛爷赐名“康百万酒”,已是后话。

中国民间故事题目精选篇5

《炎帝神农》

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现在所称的“炎黄”,即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为缔造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在伏羲制定姓氏后,人们就分为不同的氏族。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造人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一个叫做任姒的女郎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抬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四目相交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波澜不惊。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么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产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为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这位太阳神又兼农业之神的炎帝,刚刚诞生的时候,身边的大地上就涌出了九眼井。这九眼井的水彼此相连,如果汲取其中一口井的水,那么其他八口井的水都会跟着波动起来。

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抒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育众多的速度?一旦野生的动、植物都被人吃完了,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因为民以食为天呀。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大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渐匮乏,顿生忧患意识。于是炎帝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南方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适合人类食用的谷种。吩咐百姓春天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经常施肥灌溉,拔除芜草,到秋天时就能获得丰收。他见人民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并委任仙人赤松子为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众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药神。炎帝教会了人们农业技术,保证了生活的物资来源,又创立了医药学,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他巡视四方,看见百姓大多面部黄肿,有风湿之病,或者老弱病残身受疾病之苦,心中十分不安。就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传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叫做“赭鞭”。世间的各种植物,一经赭鞭抽打,无论有毒无毒,或塞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现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药性,给病人治病。

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更好地救死扶伤,炎帝又亲自尝百草。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因此以身试药,看着草药在身体里如何发挥作用。炎帝做好两个口袋带在身边,打算将好吃的放在左边的袋子里作食物,不好吃而有特殊功效的,则放在右边的袋子里作药用。他准备妥当后,就开始尝百草。首先,他尝了一片鲜嫩的小绿叶。小绿叶一落进肚子里,上下来回清洗肠胃,把肚子里各部分都洗擦得清清爽爽,让人十分舒畅!因为小绿叶在肚子里上上下下,就像来回巡查一样,炎帝称之为“查”。他认为“查”有益可吃,就收到左边的袋子里。后来人不知怎么却写成了“茶”。

他接着尝了一朵蝴蝶样的淡红小花,叶儿像羽毛,样子很美。拿起来香味扑鼻,吃在嘴里甜丝丝的,这就是后人所称的“甘草”。神农觉得甘草好吃极了,于是也放到左边的袋子里。

随后尝了一种别致的小绿花。花朵像禾穗一样挂在茎上,椭圆的叶子有小小的尖端。拿来尝一尝,又苦又酸,果实上还有刺。这东西在肚子里一下接一下顶撞不止,竟然连炎帝的膝头都弄得肿起来,肿得像牛膝盖。炎帝知道不妙,赶忙吞下一把茶叶才解了毒。这种东西后来叫做“牛膝”,是放在神农右边袋子里的。

他就这样把百草一一尝遍,有时候中了毒,就吞下一把茶叶。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多次,更有甚者,一天中毒七十次。幸亏他能够马上知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尝试完了百草的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神农氏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制造耒耜,种植五谷;尝遍百草,开设医药;设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做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猎兽、健身,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炎帝就这样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改善人民的生活,改进人民的生存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咸就。

然而,到了晚年,炎帝的创造力发挥得差不多了,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另一个伟大的领袖一一黄帝开始崛起,而黄帝也是一位锐意进取的、很有能力的领袖,他们的处世方式产生了矛盾。矛盾如此之激烈,以至于只能通过战争的方法来解决矛盾。最后,他们二人在阪泉之野展开战斗。炎帝是太阳神,手下又有火神祝融,就采用火攻。黄帝是雷雨之神,就用水攻。你来我去几个回合,不分上下。黄帝统率十万神兵、十万人众、十万鬼卒,以翱翔天穹的鹰、雕、鹫、鹞等凶禽作旗帜,以驰骋原野的虎、豹、熊、罴等猛兽作前驱,与炎帝展开决战。两军交锋,杀声震天,白刃耀日,战争异常地残酷和激烈,战场上血流成河,使那些木质的武器都漂浮了起来。结果,战争以年富力强的黄帝的胜利而告终。

阪泉之战后,炎帝意识到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就顺应潮流,急流勇退。来到了偏僻的南方,做了掌管南方的天神,和火神祝融一起,齐心协力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掌管着一年四季中的夏季。

炎帝的夫人是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贬谪到长江流域,生下了后来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后土,是土地之神。土神后土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后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炎帝有四个女儿,这四个女儿的命运各不相同。

其中一个命运最好。炎帝手下有个掌雨官,名叫赤松子。这个人喜欢炼丹药,常常服食一种“水玉”,也就是水晶。日子久了身体就起了变化,最后跳进大火中,让身体焚烧结果脱胎换骨,成了神仙。炎帝的这位女儿自幼十分信服赤松子,在赤松子得道后,跟着赤松子到昆仑山,在西王母住过的石屋中修仙,最后经过服食水晶和焚烧,也脱了凡胎,修成神仙,一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炎帝还有一个女儿,学遒得了仙,住在南阳愕山的桑树上,她的身躯有时候化为白鹊,有时候仍然保持女人的姿态。炎帝看见她的如此奇怪的举动,悲痛万分,千方百计的想把她引诱下来,可是,绞尽脑汁,都没有成功。后来,炎帝干脆让人在树下放一把火,企图迫胁她下来,可是,在万丈火焰中,年轻美貌的姑娘反倒蜕化了血肉的身躯,冉冉升上了天空。此后,人们每年都拿这棵树上的雀巢烧成灰,调和水,来喂蚕,据说,如此这般,孵化出来的蚕可以多吐丝,吐好丝。

炎帝另一个女儿名叫瑶姬。她是个多情少女,可惜刚到出嫁的年龄就死了。一缕芳魂飘到姑瑶山上,变作一棵瑶草,开出美丽的黄花,结成像菟丝子一样的果实,吃了这种果实的人,会人见人爱。天帝哀怜她早死,就封她做巫山的云雨神。早晨她化作美丽的朝云,在山谷间飘游,黄昏又变作潇潇的暮雨,倾泻满腔哀怨。她始终是那么多情,等待着知心的人……

炎帝还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她的事迹最悲壮。

据说有一次她到东海去游玩,海上忽然起了风暴,她不幸淹死在海中。她的灵魂不散,化成了一只花头、白嘴、红足的“精卫鸟”。她深怨大海吞没了她年轻的生命,发誓要把大海填平,因此不断去衔西山的石子和树枝去填海,精神真可和愚公移山媲美。民间又把这种鸟叫作带女雀。晋代诗人陶渊明曾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诗句,歌颂这种锲而不合的精神。

193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