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伟人毛泽东一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实践

时间: 巩诗621233 分享

  毛泽东:一生的学习方法与实践

在深化干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和发展我们党的优良学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学习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实学精神”

  毛泽东哲学是在中西方文化冲突、融合的文化背景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的实践理性精神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实学”精神。

  毛泽东积极地继承和发展了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实学”精神。这种精神对毛泽东一生的思想、理论乃至行为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讲堂录”中他就曾抄录过曾国藩“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说过高之理”的语录,立下“安贫重实行”、“真心实意做事”的誓言,并提出了“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之学”的精神遗风。基于这种实学精神,毛泽东历来对那种“华而不实”的空洞议论深为厌恶。毛泽东认为,一切真知都从实践中来,一切间接知识对于个人来讲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间接知识是人家证明了而我们还没有证明的。

  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青年毛泽东在上述“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从“实际去研究事实与真理的求学精神,就直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基础上发展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实事求是”。它的一个根本的基本点就是要力戒从教条主义、主观愿望、主观臆想以及局部经验出发,而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态度上,要有目的地去研究其理论,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概括出一个新颖独特的口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口号实际上便是他“实学”精神的最好注脚。

  “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

  毛泽东不是追求纯理论的逻辑思辩,而是着眼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不是为理论而理论的学术研究 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不是单纯从理论的真理性本身去肯定理论的实际意义,而是结合理论运用的实际功效来评估理论的价值。

  毛泽东曾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命题:“哲学就是认识论。”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领袖,他的哲学旨意是要在确立一种世界观后,将这种世界观全面地转化为具体实用的、广大干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论原则。因此,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上,始终强调的就是思想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出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毛泽东极为强调哲学的科学化、原则化、通俗化和大众化,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干部和人民大众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致力于解决党的干部思想方法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整风中,尤其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了这个问题。

  通观毛泽东的学习观,我们可以发现:学习的目的在于改造主、客观世界。主观上改造那些旧的、落后的意识形态,以提高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客观上要改造不适应人民要求的客观世界,包括社会政治制度等。一句话,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改造着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样的实践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目的。毛泽东的这种实践的学习观对我们学习的实质和价值的正确理解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学用结合、学思渗透的辩证方法论

  在毛泽东的学习观中,学和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如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指出的那样:“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青年干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脱离实践。恰恰相反,只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把理论知识的专门学习和相应的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毛泽东主张学用结合的同时,也主张学思渗透、相互促进。他特别强调独立思考,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他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提倡“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不要在自己的脖子上长别人的脑袋”。他认为,理论知识成为青年学生继续学习的出发点和基础,不应该成为他们继续深造的“绊脚石”。

  毛泽东“学用结合、学思渗透”的思想观点体现了他在实践中学,联系实践学的实践学习观,也充分体现了学习和实践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学习方法论。

  完全知识学习观

  毛泽东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历来反对片面知识的死读硬背。

  众所周知,毛泽东广收博览,酷爱读书,就是在最艰难的革命战争时期,还坚持学习,不忘读书。毛泽东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熬人。” 正因为如此,他还特别提倡读无字之书,即提倡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他强调调查研究,强调向民众百姓学习。他的许多讲话和谈话中,引证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反复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生动的知识。他不仅要求党的干部深入群众,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做出了光辉的典范。

  那么,什么是完全的知识呢?毛泽东在《整顿学风》中写到:“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理性认识” ,然而认识运动到此还没有完结,“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知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就这样,人类的认识更趋于完善、更趋接近真理。人的完全知识就是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纵观毛泽东的完全知识观,我们可以发现,完全知识是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统一,它们通过主体的实践和思维构成了完整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总之,毛泽东同志把实践学习观、全面知识观和辩证学习观统一到整个实践观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

176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