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

时间: 维维20 分享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学语文能够提升你的阅读能力,即从各种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这两样是以后走向社会可以说比较常用的技能;再现实一点,你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学考试,这是一块敲门砖。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1

首先,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才能够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预习习惯。比如,可以下午放学布置预习作业,第二天一早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有进步。及时进行鼓励,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此四五次,学生都不用老师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进行预习了。

第二,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与要求。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并不知道预习时该做些什么。所以在每次预习之前,教师要告诉他们预习的目标和要求。有了要求,加之对学习新课文的“求知欲”,学生会在家长的督促和帮助下完成预习。预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进度。

第三,要教给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学生预习时要具体做好3件事:一是读一读。读词语和课文。读课文,一般读5遍。1~3遍读准字音,第4遍读通顺句子,读出停顿;第5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点感情来。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读几遍。二是想一想。课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词语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记住,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他就会借助图画去研究。三是问一问。对于自己解决不了而急于知道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请教。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边画问号,到课堂上去解决。

第四,要放声朗读语文课文。

在语文预习中,放声朗读课文对于形成有效预习非常重要。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课文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课文内容,思想意义,了解课文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课文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第五,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语文预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这对预习的效果是非常大的。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做预习笔记时,可以在预习的课文上做标记;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把相关的资料、问题记下;还可以在本子上设新词栏、重难点等等,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学生做到了这几点,听课的时候也就会比较容易地随着老师的串讲,理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并且从中发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还不明白,通过听课、提问,获得及时解决。

第六,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一方面能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2

1、明确要求,教会方法。

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如在本学期初,教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利用两节课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将预习放置于课堂内完成,共同预习了第一课。

(1)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如我们在哪里荡起双桨?

(2)与学生共同探理解词义的方法,即查字典或词典、看生字表、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及向别人请教。在学完第二课后,学生又体悟到可以查无字词典的新方法。

(3)自主识字。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好多的识字方法,布置预习记字正好是对以前所学汉字的运用。

如:在预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学生对“聪明”的“聪”识字有这样的认识:一生提醒了它的读音,是平舌音;一生提醒了在写“聪”的部首时,要注意“耳”的横变成提;一生又想出了记住“聪”的方法,他说,一个小朋友想聪明,上课时要张大耳朵听,睁大眼睛看,要勤于发言,而且要用心记,此话说完就赢得了全班的掌声。

(4)读好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多者不限,以达到要求为准。

(5)同时,应鼓励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因为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所以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

如对哪个词,哪句话不太理解的,可在句子旁画一个小问号,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深入思考的过程,在新授课时学生会带着疑问,听课自然更专注。在课堂中预习,老师能手把手地教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

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可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在预习中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我们在三年级的预习目标中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识字,读通课文,教给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此阶段的实施方法在胡老师的课堂已有所体现,不再赘述。

第二阶段:在学生已学会理解词义的方法后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在老师指导下查找有关资料,什么叫在老师指导查找资料呢:如不要漫无目的地去找资料,有的孩子一提到查资料就上网下载,一连打印好几页纸,孩子是否真正了解、理解了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查找最感兴趣、最有效的资料。

如在《古诗两首》中可指导孩子去了解作者杜牧和张继,可引导孩子去找找枫桥在哪,也可找找其他描写秋天的诗。

第三阶段,教会学生学会初步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性趣的问题。将预习分梯度教给方法,使其得以循序渐进地进行。

3、交流经验,获得方法。

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我们还经常让孩子们进行预习作业的展示和预习方法的交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后者“渔”便是预习的方法,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预习方法,如怎样把一篇课文读通顺,有的孩子认为可把长句子读通,有的孩子认为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有的孩子认为注意好停顿和换气的地方。

又如在词语的解释方法上,有的孩子认为可以查词典,有的孩子介绍可以看插图,有的孩子认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不错的方法,也有的孩子认为可以向别人请教。

在交流查找资料的方法时,有的孩子认为可以上网,有的认为可以翻阅阅读,还有的孩子认为可以请教家长。通过交流,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孩子之间这样直观的介绍与交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持之以恒,习惯养成。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如果仅布置预习作业,老师不及时检查,这就给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孩子有空子所钻,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作业,自己就可以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

所以及时检查这一步尤为重要。我在布置预习作业的第二天必定是将孩子的语文书收齐批改的,对预习做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对没预习或马虎的孩子要找谈话,询问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教育。对预习进步大的孩子更是予以大力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此外为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每周统计预习作业得花数最多的学生,发班级喜报,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折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的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更为重要。

从一开始的要求,到检查督促,一段时间后,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知道要预习下一课了。这样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这部分学生就可以让老师省心不少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暂时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那么就需要教师仍然去提醒督导,但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能让预习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

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时间一长,学生才能养成这种习惯。今后即使老师不布置预习,学生也能在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预习真正发挥出了功效。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3

(一)教会预习方法

1、查。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查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

2、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注意:对长的课文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对后进生也要求多读几遍。

3、思。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

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书面写下来。

4、勤动笔。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二)精心设计训练

预习时往往涉及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当围绕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引导学生提出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从而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预习训练相结合,以有利于突破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有效的预习效果。

1、抓住教材特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订,是将同类体裁或题材的课文归为一个单元,各单元的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预习目标的设定还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使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比如,对于写人的文章,学生预习时要重点明白写的是谁,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对于记事的文章,学生预习时要明确写了什么事,能否口头复述事情的梗概;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学生预习时就要知道写的什么景、什么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景物之间有些什么关系等。

2、课文批注。有些课文的“预习”就有如下要求,“把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写一写”,或是“把你最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等,因此,在预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对课文进行批注。比如:这是一个关键句,概括了全文的主旨,批上几个字;这里写得精彩,划上圈圈,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那里读有心得,可以写上几点体会,等等。

(三)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感受、基础和理解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作业。对程度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只要他们能借助字典会读生字并能读熟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语句,教师就给予肯定或表扬。对程度好的学生,应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这种依据学生基础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预习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成功感。

(四)进行有效检查

学生进行预习后,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夸奖、表扬,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对认真预习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对于敷衍预习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活泼好动调皮的学生,可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预习中的收获,使他们从谈话中就能体会到预习的成功,并获得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途径,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归纳

语文课前预习的几个方法

家长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好方法,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小学语文九大预习技巧

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的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614182